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2.
4.
患者 ,女 ,34岁。因腹痛、腹泻 1月于 2 0 0 0年 4月2 4日入院。患者于 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腹痛 ,以中腹部为甚 ,呈隐痛 ,伴腹泻 ,每天 3~ 5次黄绿色稀水样大便 ,无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感 ,无畏寒、发热、呕吐等症状。院外诊断肠炎 ,先后口服氟哌酸 ,静滴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 ,病情无好转。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消瘦 ,腹平软 ,中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肌紧张 ,移浊(- ) ,肠鸣音活跃 ,余 (- )。入院辅查 :血常规 :WBC8.5× 10 9/L,N0 .51,L0 .2 1,E0 .2 8。大便常规无特殊 ,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钡剂灌肠摄片无异常发现。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43.75%的患者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87.5%)、腹泻(43.8%)、呕吐(43.8%)、腹水(31.3%)。77.8%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内镜检查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16例患者均予以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腹水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CT、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Kaizser等在1937年首次报道EG病例,但伴血清CA125升高的EG病例罕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伴血清CA125明显升高的混合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现将2年来收治的7例EG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例以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入院患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 确诊为EG, 给予抗过敏药物、白三烯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EG有反复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甚至出现吞咽困难、肠梗阻、肠穿孔;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内镜检查:黏膜粗糙、充血水肿, 点片状红斑或糜烂;活组织病理检查:病变部位每高倍视野超过15~20个嗜酸性粒细胞。皮质激素等治疗后, 实验室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好转直至消失。结论:EG是一种胃肠道变态反应性良性疾病,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嗜酸性膀胱炎四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EC)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对4例EC患者的诊治体会。结果3例因血尿就诊,1例因背痛就诊。1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分类增高,2例膀胱内有类似肿瘤的占位性改变,2例有上尿路积水表现,4例均有镜下血尿,最终病理诊断为EC。对病例1和2分别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回肠扩大膀胱术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半年膀胱镜检查无异常。病例3和4均予泼尼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左旋氧氟沙星口服4周,2周后症状消除,B超检查示上尿路积水消退,静脉肾盂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病例3停药后随访18个月,无临床复发;病例4停药已2个月,目前仍随访中。结论EC较罕见,临床可有尿频、排尿困难、血尿、排尿痛或耻骨上区疼痛的表现,也可有尿潴留伴背痛的上尿路扩张症状及类似肿瘤的占位性改变,活检病理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抗生素是最常用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亦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小儿嗜酸性膀胱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于1998~2003年收治的嗜酸性膀胱炎患儿6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6例患儿平均8.3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遗尿及间歇性血尿,腹痛。影像学检查示膀胱壁增厚和占位性病变。均在膀胱镜下或开放手术,组织活检后诊断为嗜酸性膀胱炎。患儿分别接受自体膀胱扩大术,膀胱肿块切除术和单纯口服泼尼松、抗生素治疗。结果 5例患儿随访5—28个月,排尿异常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无膀胱占位性病变。结论 嗜酸性膀胱炎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下病变组织活检。从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来看,治疗应以药物保守为主。手术只在病变难以控制时考虑。 相似文献
13.
To the editor: Eosinophilic enteritis (EE) is a rare disease without any underlying primary etiolog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of the bowel wall and various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The diagnosis of EE is confirmed by a characteristic biopsy and the absence of other known causes of eosinophilia.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下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鳞状细胞基底层色素增生。免疫组化示CD34、NSE、S-100(+)。结论: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周围神经疾病,可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节性硬化症、McCune-Abright综合征、Proteus综合征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疑难病杂志》2018,(1)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性分析2005年9月—2016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6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内镜下改变和治疗效果。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2~79(42.7±16.1)岁。结果(1)2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19例(73.08%),其次为恶心、呕吐7例(26.92%),腹泻5例(19.23%);(2)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并且累及浆膜层的患者其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累及黏膜层的患者(51.11%±10.95%vs.19.15%±13.41%,t=5.60,P<0.05);(3)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小肠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在黏膜表现正常的部位活检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激素可缓解症状,并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论腹痛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提示该病,内镜检查需多部位活检,尤其是在十二指肠降段及末段回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 (A期5例,B期1例,C期1例),其中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例;未治1例.结果 本组7例患者随访期间共死亡2例(28.57%),存活5例(71.43%).A期5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生存期达5年以上,有1例手术结合放疗后生存期已达1年,目前正在随访中;B期1例患者单纯手术后生存期达5年以上;C期1例患者未行治疗,于出院后1年内死亡.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上则根据不同分期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状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和国内报道159例RP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 IRF 患者男∶女为1.86∶1,多以腰背痛、尿闭和腹痛为首发症状,常伴下肢水肿和腹水的体征。(2)诊断:CT对诊断腹膜后软组织异常、B超对诊断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非常有价值。(3)治疗: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输尿管梗阻和防止再狭窄,内科治疗目前仍以激素为主,新近应用他莫西芬,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晚期需外科治疗。结论RPF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经手术和病理。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重要。对继发腹膜后纤维化应警惕是否合并消化道肿瘤。早期与中期以内科治疗,而晚期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脑肌病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和肉毒碱缺乏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大发作和四肢无力,激素治疗效果好.肌肉病理改变特点是许多肌纤维内可见细小空泡,被脂滴填充和较多不典型破碎红纤维(RRF).电镜下见大量脂肪滴,呈串珠样和片状分布;并出现线粒体增多和结构异常,可见嗜锇小体的形成.结论 此患者可以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缺陷使脂酰辅酶A过度聚集,导致继发性肉毒碱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机体合成的纤维蛋白原数量减少(甚至缺如)或/和分子结构异常而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有的患者无出血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自发出血、手术或外伤后出血、颅内出血、血栓栓塞、习惯性流产、胎盘早剥等[1-3]。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产妇往往出现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包括自然流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本文报道4例合并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产妇的剖宫产围术期管理,并进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附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40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4例,均在体检时发现肾上腺占位,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较为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治疗选择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