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电热片蚊香产品,应在使用时能使杀虫有效成份以一个既稳定且平均的方式在8~10 h内释放出来.要达到这些效果,必须具备充分的电热片蚊香制作技术、电热片蚊香器设计知识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影响电热片蚊香药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试评估不同品种电热蚊香液对蚊虫的药效。方法依据国标GB/T 13917.6-2009和GB/T 13917.10-2009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室内药效试验显示所有测试的22个样品对淡色库蚊的药效均达到国标B级,9个样品总体评价为A级。现场模拟试验显示,19个样品的药效为A级,A级率为86.3%。结论电热蚊香液对蚊虫的药效总体良好,在室内使用能够有效的控制蚊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卫生杀虫剂药效检测实验室对同一种杀虫剂产品的药效检测结果。方法GB13917.4-92蚊香室内药效测定方法、GB/T17322.4—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结果样品均匀性良好,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满足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要求;10个实验室检测的2个样品结果一致均为A级,1个实验室均为B级,1个实验室分别为A、B级;同为A级最小值1.58min,最大值3.99min;用Polo软件统计,9个实验室检测的2个样品均为A级,最小值为1.593min,最大值为3.987min;1个实验室2个样品同为B级,2个实验室的2个样品分别为A级和B级;经方差分析,以淡色库蚊为试虫的8个实验室KT50值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69.01),以致倦库蚊为试虫的4个实验室检测的各次K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F=3.318),检测结果均为A级的9个实验室KT50值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28.2794)。结论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试虫作为标准物质应统一,检验方法应更规范,统计方法也应统一,建议增加卫生杀虫剂现场效果试验或对野外虫种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麻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3,9(2):53-53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和专家编写的“家用卫生杀虫剂国家标准”气雾杀虫剂、电热蚊香、电热液体蚊香、盘式蚊香经四年多的曲折终于于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于北京正式“宣贯”付诸实施 ,这次修订的家用卫生杀虫剂“四项”标准 ,主要在有效成分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生物药效、热贮稳定的降解率等主要技术指标上作了调整 ,对一些物理性能指标在检测方法上进行了统一。总而言之 ,经修订的这四个国家标准无论从标准本身还是它的可操作性上都具备一定的水平。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加…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作为华中重镇,商品贸易发达.另外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每年在武汉市市场上销售的杀虫产品种类繁多.为了保证市售家用卫生杀虫产品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投放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我站多年来不断地对市售的家用卫生杀虫产品进行监测,将合格产品在公众媒体上公告,指导市民消费.现将2001年家用电热蚊香及电热液体蚊香监测情况通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所检测杀虫产品均由我站随机抽样获取;致倦库蚊为羽化2~4 d未吸血雌蚊,由我站饲养室提供.检验方法按GB13917-92检测.评价标准参照GB/T17322-1998. 2 结果与讨论本次共抽检样品32种,合格率100%.其中电热蚊香22种,A级产品17种,占77.3%;电热液体蚊香10种,均为B级产品(表1). 相似文献
6.
蚊香药效测试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3种蚊香采用模拟实验和室内生物药效KT50 和 2 4h死亡率测定 ,比较两种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和正确评价蚊香类产品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GB13 917和GB T173 2 2规定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 ,试虫为本实验室饲养的淡色库蚊敏感品系 ,测试样品来源于监督机构采样、市场抽样和企业自送检样品。结果 :KT50 和2 4h死亡率 ,均以盘式蚊香为最高 (75 .0 0 % ) ,在盘式蚊香中添加巴沙能提高KT50 和 2 4h死亡率。模拟实验测试法对盘式蚊香比较敏感 (χ2 =18.66,P <0 .0 5 ) ;但电热片蚊香与电热液体蚊香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 2 ,P >0 .0 5 )。结论 :生物药效测试是评价蚊香类产品的有效方法 ,在盘式蚊香测试中 ,模拟现场对靶生物要比室内药效测试方法敏感 ,但电热片蚊香与电热液体蚊香则不然 ,认为两种测试方法具有互补性 ,对蚊香类产品的测试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可纠正或减少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7.
电热片蚊香是70年代开发的新型蚊香,近年来国内生产、销售量猛增,选用的电热片蚊香药剂已不仅仅是强力毕那命40(日本)。因为药剂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热片蚊香的质量和信誉,针对选用较多的国内配制的益必添20、益必添20(法国)及强力毕那命40(日本)3种药剂制成的电热片蚊香,我们进一步做了药效、挥发率及贮存有效期等测试研究,同时用益必添20(法国)与强力毕那命40(日本)混配,做了药效测试。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成为右旋丙烯菊酯的两种电热片蚊香对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经实验室生物测试,KT50为6min15s ̄8min23s和5min01s ̄6min47s,24小时死亡率为63% ̄87%和48% ̄90%,两样品8小时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室内使用盘式蚊香防治蚊虫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但近年来全国城乡居民已经开始普及使用电热片蚊香 ,又称之为第二代蚊香。它的技术难点主要是电热片蚊香滴加液的配制 ,因为它使用很少的溶剂 ,却同时要控制挥发速率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残留量及控制恰当的褪色能力。所以长期以来电热片蚊香滴加液都以进口产品占据垄断地位 ,国内有一些厂家曾经尝试却大多没有研制成功 ,主要原因是质量上一直无法与进口产品抗衡。随着用户对电热片蚊香的熟悉 ,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电热片蚊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提高药效 ,延长使用时间 ,颜色指示剂的退色时间与药液… 相似文献
11.
电热片蚊香检测方法及生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热片蚊香检测方法及生物效果分析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广州,510300)安志儒,蔡松武,林立丰,庄敏电热片蚊香是用恒温电加热器产生一定的温度,使药片的有效成分挥发至空间,达到驱蚊效果。由于其具无烟、无灰尘、气芳香、驱蚊效果显著等优点,成为传统燃点盘香的... 相似文献
12.
电热蚊香有效成分挥发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电热蚊香的卫生质量管理,主要是对驱蚊生物效果、禁用物质残留量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因生物效果测定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多(如温度、湿度、生物个体差异等),且需大量昆虫,工作量较大。而电热蚊香驱蚊效果如何,直接与有效成分释放至空间的挥发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电热蚊香是通过电加热器加温,使浸有丙烯菊酯成分纸片中的有效杀虫成分定量持续地挥散而发挥效能。其杀虫活性的蒸发速率与纸片厚度和电加热器温度有关。据文献报道,电热蚊香片使用8h后,尚有20~30%的有效成分残留在纸片中。为充分利用纸片,减少杀虫药剂的残留和浪费,我们观察了纸片的反复利用、滴加时间等滴加型电热蚊香片的灭蚊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江西省蚊香监测情况报告江西省卫生防疫站(南昌330046)欧阳梅凤,李艾,黄鹤,刘堂仁自1984年6月开始对我省产的盘式蚊香进行监测,至1993年底共检测样品212份次,每份次蚊香进行驱蚊(击倒)的生物效果和有机氯(DDT、666)含量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光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2,8(1):29-31
目的:为提高富右丙烯菊酯在电热蚊香片中的应用价值,笔者根据杀虫剂复配原理将其与EBT、增效剂等进行了复配;方法:用密闭圆筒法对10种预配方进行筛选,采用GB13917.5—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密闭圆筒法测定了两种复配配方对淡色库蚊的毒杀效果;结果:25mg/片和10mg/片富右丙烯菊酯电热蚊香片通电预热2h、4h、6h、8h的KT50(min)分别是2.31、2.24、2.40、2.72和2.69、2.42、2.45、3.05;24h死亡率分别为89.66%-100%和88.33%-96.77%;结论:按GB/T17322.5-1998国家标准测试,结果均达到A级,完全达到复配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种盘式蚊香对淡色库蚊的熏杀效果。方法:密闭圆桶法及模拟现场试验。结果:霹杀高ME蚊香、诺克速灵0.3%蚊香、荣兴特效微烟黑蚊香对淡色库蚊的平均KT50分别为2.30、0.52、3.33min,24h死亡率分别为93%、99.7%和97.6%。以诺克速灵0.3%蚊香对淡色库蚊的击倒速度最快。结论:按国家标准进行药效评价,3种蚊香均属A级产品,均具有良好的驱杀蚊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八种蚊香的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因仲丁威的限制使用,所以筛选其它的药物来代替仲丁威在蚊香中的应用;方法:模拟现场、实验室试验;结果:8种不同配方的蚊香在实验室试验24h死亡率在50.4%~92.5%之间,在模拟现场试验24h死亡率在54%~88%之间;结论:采用拟除虫菊酯药物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复配生产蚊香,只要配方工艺合理,对蚊虫均能达到理想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电热液体蚊香在蚊香系列产品中是优秀的品种之一.但由于药剂中各组分的沸点、蒸汽压不同,高沸点,低蒸汽压的组分在芯棒的加热端"积累,造成芯棒堵塞,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药剂蒸发量逐步下降,驱杀蚊虫效果也随之下降(表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