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某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状况,为在校学生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某学院2004-2008年入学的13419名新生采血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HBsAg总体阳性率14.93%;男生HBsAg阳性率为17.09%,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57%;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12.89%,乡镇学生HBsAg阳性率为18.22%。结论:大学生HBsAg总体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大预防控制力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乙肝在校园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县“五乡一镇”的1244名新入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为了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结果HBsAg总体阳性率12.7%,从性别看,男生HBsAg阳性率为14.58%,女生HBsAg阳性率为10.7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城乡来看,城镇学生HBsAg阳性率为11.75%,农村学生阳性率为13.2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从三个年龄段分组看HBsAg阳性率分别为9.78%、13.45%、17.44%,男、女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58%、10.76%,城乡学生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75%、13.27%,阳性HBsAg人数中,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率为55.06%。结论,提高学生时肝炎的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状况。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患者2320人,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健康体检者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对HBsAg和抗-HBs双阴性的人给予0、1、6个月的乙肝疫苗免疫后作抗-HBs检测。结果男性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女性,年龄在1—15岁之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年龄〉15岁,来源地为城市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来源地位农村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脏阳性率为2.46%,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年龄〉15岁的高于1—15岁,农村阳性率高于城市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63.66%,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年龄1-15岁的高于〉15岁,城市阳性率高于农村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O.05);全程免疫1.5年后、2.5年后及3.5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为82.90%、71.98%、35.06%。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管理,乙肝疫苗可阻断乙肝传播,有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在青年学生中的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以我院新入学的大中专学生为对象,2年共计1253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青年学生中HBV感染率为2%(〈10%),其中城镇和农村学生感染率略高,约为3.8%,大中城市学生感染率约为1%。接受人工自动免疫使抗-HBs阳性的比例约为36%,其中城镇和农村学生的阳性率约为29%,大中城市学生阳性率约为41%。人群中HBV感染率的高低与预防接种有直接关系,提示我们在儿童期,特别是新生儿期应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便从根本上降低我国HB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乙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年龄在18岁-72岁的在我院收治的219例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8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皆为阳性)52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性肝炎普查乙肝两对半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校3年来新入学大学生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枣至2011年入校新生乙肝五项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6%,9.97%,12.8%,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同国家公布的流行病学数字比例10%[1]接近.结论:加强新生入学时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对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强化HBsAg携带学生的卫生管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湖北省长阳县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湖北省长阳县625名3—7岁儿童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1—3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儿童乙肝HBsAg、抗-HBs、抗-HBc,观察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湖北省长阳县3—7岁小儿乙肝抗-HBs抗体阳性率为84.0%,不同区域的各项检测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省长阳县小儿基础免疫时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将12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婴儿分为2组。A组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B组只给予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结果A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低于B组(27%),P〈0.01;A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51%)高于B组(30%),P〈0.05。随访1a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4%)低于B组(16%),P〈0.05;A组婴儿抗-HBs阳性率(81%)与B组(6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珠海市高考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状况,为做好高考前学生的健康指导,防治乙型肝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406名高考学生空腹采集静脉血3ml,用速率法检测ALT,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结果:2406名高考体检者中HBsAg阳性153例,阳性率6.36%(153/2406),ALT异常者134例,异常率5.57%(134/2406);HBsAg阳性且ALT异常者为48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分别占男女HBsAg阳性者的34.34%,25.93%。HBsAg阴性而ALT异常者86例,占HBsAg阴性学生的3.82oA(86/2253)。在ALT升高的学生中,HBsAg阳性者的异常率高于HBsAg阴性者,男生ALT异常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学生群体应加强健康卫生教育,重视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并加强高考学生的自我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赖氏法,对2003—2005年入校新生8016人进行HAV、HBV血清学和肝功能检测:结果: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为771人,感染率为9.62%,其中HBV感染者为693人,阳性率为8.65%;HAV感染者为78人,阳性率为0.97%。结论:为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在高校内传播,应加强新生中HAV、HBV及ALT的检测,并对易感人群及时注射甲、乙肝疫苗,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预防肝炎的基本知识及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学龄前幼儿乙肝感染情况和该人群乙肝免疫水平.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6岁幼儿乙肝HBsAg、抗-HBs.结果:2007年HBsAg阳性率为1.4%,抗-HBs阳性率为75.1%;2008年HBsAg阳性率为1.5%,抗-HBs阳性率为80.2%;2009年HBsAg阳性率为0.8%,抗-HBs阳性率为81.0%.结论:该人群HBsAg阳性率保持较低而且稳定的状态,抗-HBs阳性率则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育不孕症夫妇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及其与不育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学方法检测136对不育不孕症夫妇(不育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50对健康生育夫妇(对照组)UU、CT感染率。结果:不育不孕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30.9%,CT阳性率为39.0%,UU和CT混合感染(UU+Cr)阳性率为11.0%;对照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8.0%,CT阳性率为10.0%,UU+CT阳性率为4.0%;二组间UU、CT、UU+CT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不孕组申丈夫UU阳性率为33.1%,CT阳性率为36.8%,UU+CT阳性率为12.5%;对照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6.0%,CT阳性率为10.0%,UU+CT阳性率为4.0%;二组间UU、CT、UU+CT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育不孕证夫妇UU和CT感染与不育不孕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刘希霞 《北京中医》2002,21(6):375-376
目的 观察朝阳丸治疗无症状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00例患者口服朝阳丸,对照组40例患者口服肌苷片,肝荣片,复合维生素B,疗程各3个月。结果 治疗组降低ALT有效率92%,HBsAg阴转率5%,HBeAg阴转率37.5%,抗-HBe阴转率45%,抗-HBc阴转率2%,对照组降低ALT有效率46.7%,HBsAg阴转率0,HBeAg阴转率7.1%,抗-HBe阴转率10%,抗-HBc阴转率0。结论 朝阳丸治疗无症状型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对我院2580树体检者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作了同步检验,对不同性别及各种组合模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9.38%、55.74%、2.48%、11.71%、15.43%。男性HBsAg、HBeAg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HBsAb阳性率低于女性(P<0.01)。说明男性乙肝病毒易感性高于女性,免疫反应比女性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院604例乙肝血清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5种常见模式的HBV-DNA含量及HBV阳性率。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HBV阳性率为92.12%,HBV-DNA含量为7.76±1.021gCopies/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联合检测有助于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对提高临床疗效、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达9.09%,隐匿型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炎病毒变异的存在,要求检测乙肝病毒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均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从而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对临床25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00例受检者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55例,阳性率为10.20%,HIV抗体阳性检出3例,阳性率为0.1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0.76%,HCV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68%。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男性阳性率(11.78%)明显高于女性(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2984名儿童检查者检测乙肝5项并时行分析。结果:2894例儿童中,①HBsAg阳性率为4.32%;抗-HBs阳性率为46.06%;HBeAg阳性率为3.32%;抗-HBe阳性率为1.04%;抗-HBc阳性率为6.37%。②男童、女童Hb-sAg阳性数分别为4.48%和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HbsAg阳性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儿童HbsAg阳性数分别为1.63%和22.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与性别无关,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可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孕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孕妇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咐(ELISA)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TP-Ab、抗-HCV和抗-HIV,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HBsAg、TP-Ab、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6.43%(225/3 500)、0.89%(37/4 116)、0.21%(8/3 818);抗-HIV未检出。②不同年龄的三组孕妇,>35岁组乙肝和梅毒的感染率均高于~35岁和~25岁组。结论该地区孕妇中肝炎病毒及梅毒均有一定的感染率,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率随年龄减小而降低;对孕妇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可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用中药刺激和干扰HBV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最终产生抗-HBs,使HBsAg阴转。方法:采用纯中药制剂序贯疗法,即先激活休眠的HBV,使之苏醒复制,再抗HBV和干扰HBV复制,强化机体免疫,提高B淋巴细胞和Tc的免疫活性最终产生抗-HBs。结果:本组经治150例中,显效78例、占52%,有效61例、占40、7%,无效11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结论:用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提高机体产生抗HBs,使HBsAg阴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