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细胞株核因子κB组成性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是否存在核转录因子(NF)-κB组成性激活及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4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4株胃癌细胞株中NF-κB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利用TransAMTMNF-κBP65试剂盒比较不同胃癌细胞株中P65亚基的蛋白活性差异。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NF-κB活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株胃癌细胞株中均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且存在蛋白表达和活性差异。活化的P65亚基在MKN28、MKN45细胞株中表达较低,在AGS、SGC-7901细胞株中表达较高。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对照组呈正常生长。结论胃癌细胞株中存在NF-κB组成性激活及P65蛋白表达差异。抑制NF-κB的活性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5例新鲜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信使RNA(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肝细胞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上述蛋白的相关性,采用生存分析法(Kaplan-Meier)法来评估JMJD3和NF-κ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JMJD3和NF-κB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JMJD3和NF-κB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t=-15.130、-15.0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织中JMJD3阳性率[87.25%(89/10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57.84%(59/102),χ2=22.1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织中NF-κB阳性率[83.33%(85/10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9.41%(30/102),χ2=55.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MJD3和NF-κB表达与甲胎蛋白水平、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NF-κB与结节数目明显相关(χ2=5.1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MJD3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χ2=40.5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B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χ2=48.8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JMJD3与NF-κB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JMJD3和NF-κB在肝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EG-1、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胃癌患者AEG-1、NF-κB表达情况,观察两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EG-1、NF-κB表达的相关性,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癌组织中AEG-1的阳性表达率为75.00%,其阳性表达的PU值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t=12.206,P0.01);其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95%,其阳性表达的PU值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t=11.997,P0.01);其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AEG-1、NF-κ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AEG-1表达情况、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3个指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可能存在AEG-1、NF-κB信号通路。检测胃癌组织中AEG-1、NF-κB的表达,有利于判断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并可评价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k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核因子kB(NF-κB)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97-2003年50例胆管癌组织、27例癌旁组织及9例正常胆管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和NF-κB的表达。结果NF-κB在胆管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0%(48/50)和100.0%(27/27),高于正常组织44.4%(4/9)(P〈0.01);NF-κB强阳性表达组MVD高于弱阳性组和阴性组(F=12.662,P〈0.01);NF-κB表达与MVD、VEC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0、542、0.660,P〈0.01)。结论NF-κB在胆管癌中高表迭,与微血管形成呈正相关,NF-κB可能通过调节VECF等血管形成相关因子促进微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NF-κBp65、VEGF的蛋白表达与HCC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及相关性,阐述二者在HCC血管生成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45例HCC组织和32例癌旁肝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其NF-κBp65、VEGF的表达和计数MVD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中NF-κBp65、VEGF的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组织中NF-κBp65、VEGF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NF-κBp65、VEGF的表达在有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NF-κBp65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P<0.05).结论 HCC中NF-κBp65、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有关;HCC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与VEGF存在相关性,它们之间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存在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19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病理科确诊为TNBC 93例,非TNBC 98例。统计NF-κB表达情况,并对NF-κB表达与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肿瘤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TNBC组NF-κB表达阳性率高于非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4% vs 43.88%,χ2 = 4.449 1,P = 0.034 9)。NF-κB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NB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F-κB阳性患者预后差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92 3, P = 0.032 1); NF-κB表达与3年DFS无明显相关。 结论TNBC中NF-κB的表达阳性率高于非TNBC;NF-κB的表达与TNB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NF-κB阳性表明TNB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中COX-2及NF-кB结构性激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NF-κB结构性激活,研究COX-2、NF-κB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6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NF-κB p65和NF-κB p50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有无胞核蛋白的表达来判断是否存在NF-κB的结构性激活。采用RT-PCR法检测46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COX-2、NF-κB p65和NF-κB p5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72%,其表达(1.106±0.413)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243±0.03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NF-κB p65和NF-κB p50的阳性表达率均为74%,其积分灰度值(60780±1920、63 253±1321)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23426±1003、23 670±12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NF-κB p65和NF-κB p50与胃癌组织的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NF-κB结构性激活;COX-2、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与胃癌恶性潜能有关;COX-2、NF-κB的表达水平对评价胃癌的恶性程度和有无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2(THBS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0例胃癌和36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HBS2、VEGF、MMP-2、MMP-9的表达以及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同法检测总生存期≥10年的4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长生存期组)和总生存期≤3年的3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短生存期组)的THBS2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的THBS2表达差异。 结果:THBS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而VEGF、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5);THBS2阳性胃癌组织中MVD值明显低于THBS2阴性胃癌组织,而VEGF阳性胃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胃癌组织(均P<0.05);胃癌组织中THBS2的表达与VEGF、MMP-2、MMP-9呈明显负相关(r=-0.574、 -0.447、-0.599,均P<0.01)。长生存期组患者胃癌组织THBS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短生存期组(P<0.05)。 结论:THBS2在胃癌中低表达,从而可能通过促进VEGF、MMP-2、MMP-9的表达影响胃癌的血管生成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TL)表达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6年间收治的生存期≥5年及≤3年的大肠癌患者标本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CD4和CD8 T淋巴细胞在大肠癌组织内表达率分别为28.3%(17/60)及41.6%(25/60),大肠癌癌巢内的CD4和CD8表达均明显低于间质内(均P<0.05),癌组织中CD4和CD8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患者肿瘤Dukes分期及预后相关;A+B期患者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D期患者;而生存期≥5年组CD4和CD8表达率均明显高于≤3年死亡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大肠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与肿瘤Dukes分期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肿瘤浸润CD4和CD8 T淋巴细胞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癌组织中TTL低密度浸润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157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CD1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7蛋白在9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胃癌AGS细胞下调CD157的表达,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D1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D157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7%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4,P<0.01);CD15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x2=12.503,P<0.01)、淋巴结转移(x2=8.693,P=0.003)和远处转移(x2=4.944,P=0.027)相关,而与年龄(x2=1.659,P=0.198)、性别(x2=1.431,P=0.232)和分化程度(x2 =0.407,P=0.856)无相关;CD157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29.2个月比46.0个月,x2=4.438,P=0.036).与对照组相比,siRNA组CD157 RNA表达(t=45.004,P<0.01)和蛋白表达(t=32.877,P<0.01)降低,侵袭能力减弱(F=98.455,P<0.01).结论 CD157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下调CD157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株是否存在核转录因子(NF)-κB组成性激活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4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NF-κB蛋白表达,比较4株胃癌细胞株中NF-κB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Trans AM~(TM)NFκBp65试剂盒来比较不同胃癌细胞株中p65亚基的蛋白活性差异。选取活性较高细胞株,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NF-κB活性的影响;利用噻唑蓝(MTT)法,分别观察24、48、72h,PDTC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4株胃癌细胞株胞核中均存在NF-κB蛋白的表达,即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且存在表达差异。活化的p50亚基在AGS细胞株中表达较低,在MKN28、MKN45、SGC-7901细胞株中表达较高;活化的p65亚基在MKN28、MKN45细胞株中表达较低,在AGS、SGC-7901细胞株中表达较高。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NF-κB的活性均被抑制(P<0.01);同时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长抑制(P<0.01),FCM结果显示PDTC可诱导细胞的凋亡。结论 胃癌细胞株中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并在不同的细胞株中存在表达差异。抑制NF-κB的活性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PDTC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2例乳腺癌肿瘤切片CD8+ TIL的表达;根据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8+ TIL阳性组与CD8+ TIL阴性组,分析CD8+ TIL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标本中CD8+ TIL阳性率为32.14%(36/112)。统计分析显示,CD8+ TIL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类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7,P=0.043;χ2=3.963,P=0.047;χ2=4.299,P=0.038);CD8+ TIL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88.89% vs. 71.05%;χ2=4.360,P=0.037);Log-rank检验表明CD8+ TIL阳性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P=0.043)。 结论:乳腺癌组织CD8+ TIL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癌组织中CD8+ TIL低密度浸润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48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膀胱癌患者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膀胱癌患者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F-κB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30/48)、16.7%(8/48)和6.3%(1/16);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5/48)、45.8%(22/48)和12.5%(2/16),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尿路黏膜组织(P<0.05);NF-κB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G2/G3)组织中NF-κB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G1)肿瘤组织(P<0.05);P53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T2-3期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Tis-1期(P<0.05);NF-κB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8.9个月和30.1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53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DFS分别为9.2个月和28.6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F-κB、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CD105及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生长、浸润和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EACAM1、CD105的表达,计数CD34标记的MVD值。结果:CEACAM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EACAM1在Ⅲ~Ⅳ期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Ⅰ~Ⅱ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P0.05)。CD105在Ⅲ~Ⅳ期病例中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胃癌组织中MVD均值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VD在不同病理分级G1、G2、G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比较,Ⅲ~Ⅳ期MVD值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CEACAM1与CD10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382,P0.01),CEACAM1与MVD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437,P0.01);CD105与MVD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336,P0.05)。结论:CEACAM1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CEACAM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升高促进了胃癌微血管的生成。CEACAM1可以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靶点之一。CEACAM1、CD10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CEACAM1的表达与CD105呈正相关,两者表达水平越高,胃癌的浸润性越强,恶性程度越高。MVD与胃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MVD越高,肿瘤新生血管越丰富,胃癌恶性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核因子NF-κB(NF-κB)p65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p62在甲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T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上述患者中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C组织、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NF-κBp65、Beclin1及p62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F-κBp65和p62在PT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Beclin1在PT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PTC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p62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升高而降低(P0.05);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Beclin1表达分别低于Ⅰ+Ⅱ期和无淋巴转移者(P0.05),而p62的表达与之相反。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C组织中,Beclin1和p6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56,P0.01),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Beclin1和p62的表达也呈负相关关系(r=–0.562,P0.01)。PTC组织中p62及NF-κBp65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Beclin1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则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F-κBp65及p62为PT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eclin1为保护因素。结论NF-κBp65和p62在PTC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而Beclin1呈低表达,三者可作为PTC患者预后独立预测因素;Beclin1及p62与PTC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成为PTC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Tat作用蛋白30(Tat-interactive protein 30, TIP3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4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TIP30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8%和85.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P﹤0.01),TIP3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7.37±2.68和21.87±4.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胃癌组织中TIP30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MVD值显著降低(t=-3.18,P=0.003).结论: TIP3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抑制胃癌血管生成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AGGF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3例HCC与癌旁组织中AGGF1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AGGF1蛋白表达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探讨AGGF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183例HCC癌组织中AGGF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8.3%比14.2%,P0.001)。与AGGF1阴性组(58例)相比,AGGF1阳性组(125例)中多发肿瘤患者更多(13.6%vs 0.0%,P=0.003)、TNMⅢ~Ⅳ期患者更多(46.4%比25.9%,P=0.008)和BCLC分级为B级患者更多(57.6%比31.0%,P=0.001)。AGGF1阳性组的VEGF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71.2%比22.4%,P0.001),MVD也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患者(32.6±8.4比16.5±5.5,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证实AGGF1阳性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短于AGGF1阴性患者(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TNMⅢ~Ⅳ期、AGGF1阳性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GF1蛋白水平是影响H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AGGF1蛋白可作为HCC患者的预后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形成过程中,门静脉及周围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1的表达,并探讨NF-κB和VEGF与门静脉区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CTP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采用21G口径的钝头针行门静脉部分缩窄术,建立CTPV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门静脉游离探查。取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门静脉及周围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F-κB、VEGF及CD31的表达,通过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定NF-κB表达的光密度(OD)值和VEGF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大鼠术后第1、2、3、4及6周NF-κB的核浆OD比值、VEGF的平均IOD值以及MV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较高(P〈0.01)。术前假手术组大鼠NF-κB的核浆OD比值、VEGF的平均IOD值以及MVD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上述3个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高(P〈0.01)。在模型组大鼠中,NF-κB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r=0.654 6,P〈0.01;r=0.620 7,P〈0.01),VEGF的表达与MVD也呈正相关(r=0.636 9,P〈0.01)。结论 NF-κB及VEGF可能与CTPV的形成有关,并可能参与CTPV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9.
Zhao ZS  Yao GY  Ru GQ  Ma J  Ru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3):169-17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浸润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bFGF mRNA和MMP-9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 mRNA和MMP-9 mRN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和58.1%;阳性表达组的平均血管数(46.09±11.52)个/0.72 mm2和(43.75±13.41)个/0.72 mm2分别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的平均血管数(29.41±12.47)个/0.72 mm2和(33.45±13.92)个/0.72 mm2;bFGF mRNA和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rs=0.211, P=0.031; rs=0.335, P=0.001)、生长方式(rs=0.324,P=0.001; rs=0.267, P=0.006)、脉管侵犯(rs=0.579, P=0.001; rs=0.209, P=0.032)、淋巴结转移(rs=0.405, P=0.001; rs=0.343, P=0.001)及远处转移(rs=0.474, P=0.001; rs=0.468, P=0.001)有关; MVD分别与bFGF mRNA(t=3.207, P=0.002)和MMP-9 mRNA(t=7.035, P=0.00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阳性表达组及MVD值≥39.5的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及MVD值<39.5的病例.结论胃癌组织中bFGF和MMP-9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生存期密切相关,两者在促进胃癌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对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癌且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胃癌组),选取同时期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胃良性病变患者38例作为对照(胃良性病变组)。抽取2组患者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7 mL,24 h内采用免疫磁微粒阴性富集法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TCs,计算CTCs阳性率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癌栓)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TCs阳性率为89.0%(89/100),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的10.5%(4/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TCs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7)、淋巴结转移(P=0.038)及TNM分期(P=0.016)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有无脉管癌栓无关(P0.050)。CTCs对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12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5比0.711、0.666、0.551)。胃癌患者中CTCs低表达组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χ~2=5.172,P=0.023)。结论免疫磁微粒阴性富集法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CTCs水平对胃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诊断价值,其对指导临床肿瘤分期及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