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SP)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症状消失、痰液颜色正常、血常规恢复正常、胸部阴影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WBC)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SP效果满意,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利奈唑胺致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86岁,因发现肾功能异常10余年,纳差、乏力 3 d 于2009年5月22 日入院.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期;(2)高血压 3 级(极高危);(3)2 型糖尿病;(4)冠心病;(5)脑梗死.患者于6月4日出现精神萎靡、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 38.6 ℃,伴咳嗽,咯淡黄色黏痰.查体:咽无红肿,双侧扁桃体不大.两肺呼吸音稍粗,右下肺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WBC) 13.9×109/L,中性粒细胞 (N) 0.885,红细胞 (RBC) 2.73×1012/L,血红蛋白 (HB) 88 g/L,血小板 (PLT) 150×109/L.  相似文献   

3.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密林 《山东医药》2009,49(36):108-108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为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按8∶1组成的混合物,两者合用,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2008年5-12月,我们应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疗治疗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恩替卡韦(ETV)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因其可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快速改善肝功能、高耐药屏障以及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疲劳、头晕、恶心等,罕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肌病、乳酸酸中毒等。目前,ETV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较少见,现将1例  相似文献   

5.
江苔 《中国防痨杂志》2007,29(2):126-126
患者,女性,39岁。因“咳嗽、潮热、盗汗14个月,并皮肤紫癜3d”入院。1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血、每天约10ml,伴有潮热、盗汗及纳差,1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予“HRZE”抗结核治疗,3d前患者出现皮肤瘀点及瘀斑。既往曾有“磺胺”过敏史。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瘀点及瘀斑,尤以下肢为甚。X线胸片示右上肺团块状影,胸部CT示双上肺点片及团块状影,ESR34mm/h、血象Hb 75g/L,WBC4.8×10^-9/L、BPC24.0×10^-9/L。诊断双上肺结核,痰涂(+)并血小板减少症。入院后停用抗结核药,加用强的松10ml,每日3次治疗,1周后血小板升至132×10^-9/L、考虑RFP所致的可能性大,HZE治疗观察,10d后血小板降至40×10^-9/L,停用INH后1周BPC恢复至124×10^-9/L,改用RZE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8岁。因低热1个月于2004年5月15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8℃,P 86次/min,R 18次/min,血压119/86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贫血貌。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ESR 145 mm/1 h;血象Hb 75 g/L,WBC 4·7×109/L,中性0·57,淋巴0·34,P  相似文献   

7.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郧县人民医院报告的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无啤叮咬史,在其密切接触的村民所养牛和邻居饲养的马身上检出蜱虫,实验室检测该病例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该病例被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在未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即可发生血小板重度减低,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带来较大障碍,尤其对需要使用干扰素治疗的CHC患者。尽管合并血小板重度减低的CHB、CHC患者只占较少比例,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治疗尚无指南可循,治疗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这部分患者通常辗转多家医院、花费巨资却得不到恰当治疗或仅对症治疗。为此,作者选择临床工作中成功治疗的2例  相似文献   

9.
马立新  苏志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805-1805
患者,男,46岁主因咳嗽咳痰1月余就诊疾控结核门诊,胸片示双上肺斑片状阴影,夜、晨痰涂片均找到抗酸杆菌(1+)。17年前曾患肺结核,服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治愈,无其它病史。诊断肺结核,给予复治方案3H3R3Z3E3/6 H3R3E3治疗。2011年2月22日服药前查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8.92×109/L,淋巴细胞0.65×109/L,血小板106×109/L,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正莫西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已批准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所致的成人(≥18岁)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复杂腹腔感染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为恶心、腹泻、头痛、头晕等。由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报导罕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3 d,加重10 h"于2015年12月24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8.6℃,  相似文献   

11.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侵袭性革兰阳性菌感染。该药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肾毒性及耳毒性,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本文报道1例由万古霉素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此类不良反应的临床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3岁,学生。因头晕、乏力半个月,加重3d入院。否认毒物接触史及服药史,无肝炎病史。查体: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0.3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109/L,淋巴细胞0.54,血红蛋白49g/L,血小板9×109/L。骨髓活检及细胞学涂片检查示骨髓增生低下,未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0.86。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给予环孢素A(C sA)150m g口服,2次/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红细胞生成素(EPO)3000U皮…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60岁.因"上腹痛5h"于2012年11月1日入院.既往患脑梗死10年,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无血液病史.2年前曾因"轻症急性胰腺炎"在我院治疗,当时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住院期间血常规正常,12 d后治愈出院.入院体检: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出血,心、肺无异常,腹平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麦氏点无压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次/min.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的报道并不少见,虽然这种现象的发生机率很低(0.07%-1%)[1],但却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既容易造成误诊,又延误了病人的治疗.继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现报道我院发现的一例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例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间日疟病例,入院后给予平衡盐液、门冬氨酸钾镁、并输注1个治疗单位血小板,口服氯喹、伯氨喹抗疟治疗,8 d后体温恢复正常,血小板接近正常上限。一年后随诊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尿毒症"3年8个月,肾移植"后3年,恶心、呕吐1d再次入院。自2001年初起,无诱因出现少尿、纳差、消瘦等不适。查尿、肾功能异常",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年9月行肾移植"术。2004年5月又出现病初症状。查肾功能异常、血红蛋白低,复行血液透析等治疗。因故暂停血液透析3次,1日前起恶心、呕吐。查体:T36.5℃,P65次/min,BP110/70mmHg;咽部红肿,扁桃体不肿大,中下腹两条切口瘢痕,左前臂动静脉内瘘,余无异常。检验:白细胞8.6×109/L、血红蛋白43g/L,白蛋白31.4g/L,尿素氮158mmol/L、肌…  相似文献   

18.
李振乾  陈月英 《山东医药》2001,41(22):66-66
患者男 ,16岁。 2岁时曾因鼻衄不止、全身紫癜就诊于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 ,行骨髓穿刺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应用中西药治疗。 10余年来 ,患者病情多次反复 ,血小板计数一直维持在 (30~ 5 0 )× 10 9/ L。 1996年 10月来本院就诊 ,自述全身乏力 ,无家族性疾病史。查体 :轻度贫血貌 ,巩膜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四肢散见多处紫癜 ,骨骼无压痛及叩击痛。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脾未触及。外周血 Hb110 g/ L,WBC8.0× 10 9/ L,PL T38× 10 9/ L:WBC分类 N0 .70 ,L0 .2 5 ,M0 .0 3,E0 .0 2。血片见血小板极不规…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6 岁,因"持续胸骨后疼痛4 h"入院.患者入院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钝痛样,范围约手掌大小,放射至后背部,胸痛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约20支/d;饮酒史30 余年,约 2 两/d.查体:体温 36.5℃,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1/90 mmH...  相似文献   

20.
<正>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静脉注射的非肽酪氨酸衍生物,可以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相比于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合成的阿司匹林和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直接作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最终通路Ⅱb/Ⅲa受体,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