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上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35.36±3.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24±3.53)分;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护患关系,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1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检测方法(24.35±2.49)分、心理调节方法(20.57±3.29)分、基本知识(26.51±2.85)分、自我管理能力(26.67±3.69)分、用药方法(25.47±3.56)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依从性为97.14%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0.21±1.58)d、住院费用(2 591.42±89.71)元、并发症发生率12.8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和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煜华  贺舰灵 《内科》2013,8(4):448-448,440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实验组)和传统健康教育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焦虑和抑郁状况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士严格遵照医嘱开展各类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组75例患者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3.6)分vs.(15.4±4.8)分,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67(71/75)vs.70.67(53/7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焦虑和抑郁状况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关爱式健康教育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用于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妇的效果。方法选取HIV阳性孕妇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关爱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关爱式健康教育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HIV相关知识认知、孕期服药依从性良好率、护理质量满意率、新生儿HIV抗体阳性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在干预实施前SAS、SDS评分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干预的实施,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加明显[(35.31±3.72)vs.(41.31±4.23);(36.12±5.23)vs.(42.63±4.12),t=10.82、11.24,P值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对HIV五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4.29%vs.77.14%;91.43%vs.71.43%;91.43%vs.65.71%;88.57%vs.62.86%;94.29%vs.71.43%),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χ2=4.200、4.629、6.873、6.293、6.437,P值均〈0.05);服药依从良好率(88.57%vs.62.86%)、护理质量满意率(94.29%vs.74.2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7.479、5.285,P值均〈0.05);但新生儿HIV抗体阳性率(2.86%vs.5.71%)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05)。结论关爱式健康教育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HIV阳性孕妇抑郁与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应激,提高HIV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加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良好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与焦虑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n=45)和常规护理组(n=45)。两组患者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检测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均比人院有明显好转(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比较,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均比入院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该次研究2017年6月—2018年8月间选择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比对组,心理护理组(100例)实施心理护理;比对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将心理护理组和比对组焦虑和抑郁评分、血糖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心理护理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比对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FBG(6.34±1.24)mmol/L、PBG(9.88±1.24)mmol/L、HbAlc(6.32±1.33)%均低于比对组(P<0.05)。心理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具有显著作用,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断160例老年肺栓塞疾病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在药物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HAMD量表评定对比,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评分分别为29.16±3.56,16.35±2.63,5.46±2.23,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抑郁状况显著减轻。SF-36评分对比,观察组生理机能90.45±4.18,生理职能61.21±22.21,躯体疼痛77.31±8.11,一般健康状况58.34±8.91,精力66.21±12.31,精神健康71.12±8.13,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老年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高出23.75%。说明相对于传统护理方法,患者更加喜欢心理护理干预。P〈0.05。结论 老年肺栓塞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建立自信,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PTCRA)治疗冠脉钙化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评价围术期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冠脉钙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PTCRA治疗,依据围术期内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随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 80例患者行PTCRA术的即刻成功率为100%,患者的最小血管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内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合并症。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心理护理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行PTCRA,并在围术期给予精心优质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操训练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7例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操训练。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SpO2)、肺部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SpO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1;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7±1.5)d,低于对照组的(16.6±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呼吸操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廓穴位刺激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为此疗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耳廓穴位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后评定疗效,并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刺激能够缓解VA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耳廓穴位刺激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安全有效,并且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简称“临床路径”)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13.8)岁;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2±11.9)岁。临床路径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及治疗后生活行为的改变、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抗结核药物服药依从性。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临床路径组得4分50例,得3分5例,得2分0例,得1分0例;对照组得4分25例,得3分10例,得2分5例,得1分10例。认知行为改变比较:临床路径组基本理解40例,部分理解12例,不能理解3例;对照组基本理解19例,部分理解18例,不能理解13例。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临床路径组满意47例,比较满意5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满意30例,比较满意8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5例。两者上述3项评价指标经统计学处理,χ2值分别为26.52、8.56、6.95,P值均<0.01,临床路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认知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排痰护理佐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寻求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有效的护理手段。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4月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排痰护理组(力=50),常规护理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排痰护理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综合排痰护理,连续7d。于护理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排痰护理组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而常规护理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排痰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排痰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天数明显减少:喘息(3.07±0.43vs.5.35±0.75,P〈0.01)、肺部哮鸣音(3.02±0.42vs.5.05±0.71,P〈0.01)、胸闷(3.11±0.44vs.5.42±0.76,P〈0.01)、咳嗽(4.19±0.59vs.5.66±0.79,P〈0.05)。结论综合排痰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有较显著的辅助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将其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100例患者编入试验组,将其余100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患者编入对照组,于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日常护理方法及复诊指征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①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试验组对于疾病知识及出院后的复诊指征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排痰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为寻求有效的护理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排痰护理组(n=50),常规护理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排痰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综合排痰护理,连续7d。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等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排痰护理纽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而常规护理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排痰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EV,%、FEV,/FVC和PEF%均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比较,排痰护理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排痰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有较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和研究组(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每组各59例患者。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术后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PCI结束后共有115例患者入选。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比较,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积分(0.7±0.2比1.6±0.5,P<0.01)、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51%比41%,P<0.05)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49%比38%,P<0.05)均明显改善,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7%比14%,P<0.05)。PCI术后30 d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7.4±6.2)%比(60.7±4.6)%,P<0.05]。研究组PCI术后7 d时总MACE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比17.5%,P<0.05),但PCI术后30 d时两组总MACEs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与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状动脉内应用安全,且更有利于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7 d时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 d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病人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患者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显效总有效率为83.33%,患者满意率为8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