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目的:研究九味通窍汤醇提物经有机溶剂梯度萃取后不同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通过体外药效学筛选有效萃取部位,探索抗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最有效部位,为阐明该复方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九味通窍汤经乙醇回流提取浓缩,采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得石油醚萃取物(部位Ⅰ)、三氯甲烷萃取物(部位Ⅱ)、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Ⅲ)、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部位Ⅳ)、残留水层液(部位Ⅴ),选择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指标成分,采用HPLC确定各萃取物中4种成分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05%甲酸)(A)-(水+0.05%甲酸)(B)梯度洗脱(0~50 min,5%~55%A;50~70 min,55%~60%A;70~90 min,60%~85%A;90~100 min,85%~100%A),检测波长254 nm。选用人源脑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活性进行跟踪筛选,应用MTT比色法测定各萃取部位对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部位Ⅲ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的含量比1.0∶10.8∶8.2,部位Ⅲ的半抑制率(IC50)46.89 g·L-1,与其他部位比较,含各指标性成分较多且含量较高,对U25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部位Ⅲ为九味通窍汤抗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作用的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2)
目的:建立玉屏风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白术内酯Ⅲ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26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建立了玉屏风颗粒指纹图谱,标示15个共有峰,指认了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白术内酯Ⅲ8种成分。上述8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0%、101.20%、98.20%、96.53%、95.92%、99.11%、96.17%、97.01%。结论:玉屏风颗粒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8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有效评价玉屏风颗粒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婉  邹海英  邱智东  杨晶  陈新 《中草药》2023,54(6):1804-1813
目的 建立升陷汤标准煎液的物理指纹图谱及6种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芒果苷、异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遵古理念制备15批升陷汤标准煎液,以溶解性固体总量、pH值、密度、动力黏度、电导率、表面张力、折光率及固含量8个物理参数构建升陷汤标准煎液物理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物理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及异常样品判断。以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芒果苷、异阿魏酸6种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5批升陷汤标准煎液的物理指纹图谱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溶解性固体总量、动力黏度及电导率3个指标上;相似度分析与PCA结果显示,15批标准煎液相似度均大于0.9,15批标准煎液聚为2类,A1、A2、A3、A8、A12、A13、A15聚为一类,其余标准煎液聚为一类。由DMod X控制图监测显示,15批标准煎液均为正常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鼠灌胃补阳还五汤提取物后的吸收入脑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Q-TOF-MS/MS对正常大鼠脑组织、血浆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 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进样量3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50~1 000。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等鉴定补阳五汤中的原型成分。结果:补阳还五汤提取物给药后,发现5个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正常脑组织,鉴定为毛蕊异黄酮苷、芍药内酯苷、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红花黄色素C和黄芪甲苷; 2个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造模脑组织,鉴定为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 7个化合物进入正常血浆中,经鉴定为毛蕊异黄酮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 3个化合物进入造模血浆中,鉴定为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6″-O-乙酰基-(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正常与脑缺血损伤大鼠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不尽相同,可为该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5批甘肃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8种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炙黄芪饮片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0以上,确定了8个共有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构成炙黄芪饮片的特征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皂苷I和黄芪皂苷III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炙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炙黄芪异黄酮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8种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炙黄芪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差异标志物,为红芪蜜炙炮制机理及红芪与炙红芪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样品指纹图谱,并测定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采用SIMCA14.1软件对红芪与炙红芪各10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红芪和炙红芪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峰,20、21号峰为红芪蜜炙后出现的色谱峰。炙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香草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分别降低48.00%、21.74%和48.24%;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分别上升34.18%和17.49%。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香草酸、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苷为其差异主要指标性成分。结论红芪与炙红芪成分差异显著,红芪蜜炙后产生了新的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香草酸、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苷可作为二者的差异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王振恒  马定财  邵晶  晋玲  李小凤  马毅  崔治家 《中草药》2023,54(23):7832-7840
目的 以完善红芪Hedysari Radix质量评价方法与内容为目的,建立红芪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在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可测性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HPLC法建立36批红芪的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确定并建立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对36批次红芪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36批红芪指纹图谱共有16个峰,指认了4个峰,分别是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30批红芪相似度大于0.900,6批红芪的相似度在0.802~0.900;聚类分析将36批红芪分为4类;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5批红芪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与其他批次有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依据生长类型将红芪分为2类、依据商品等级分为4类,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7、芒柄花苷、峰10、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判别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以及4种有效成分的总量与主成分综合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指认的4种有效成分在可测性方面具备成为红芪质量标志物的科学性。结论 建立的HPL...  相似文献   

8.
黄芪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岚萍  顾志荣  马转霞  马天翔  吕鑫  许爱霞  葛斌 《中草药》2020,51(10):2781-2789
目的建立黄芪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对其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含量,以HPLC特征图谱为对照,建立三者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20批黄芪饮片中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97、0.482、0.142、0.237 mg/g;标准汤剂中这4种指标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16、0.912、0.214、0.434 mg/g;配方颗粒中这4种指标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88、0.623、0.160、0.289mg/g,20批黄芪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均呈现6个共有特征峰,黄芪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80,说明两者的成分差异很小。结论建立黄芪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全面反映黄芪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多组分情况,为黄芪配方颗粒的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6)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Inertsil ODS-SP C_(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1%甲酸溶液(A)-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流速:0.8 mL/min。HPLC法建立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并对15批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高分辨质谱指认其中成分。结果:建立了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标记了23个共有峰,高分辨质谱指认了其中5个成分(芍药苷、羟基红花苏黄色素A、刺芒柄花黄素、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相似度分析结果在0.876~0.997之间。结论:建立的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芪丹参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黄芪丹参煎液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ODS Hypersil DIM色谱柱(250 mm×4.6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LC-MS法,建立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11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测定结果进行识别。结果 10批黄芪丹参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通过与化学对照品比对,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1号峰咖啡酸、3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号峰迷迭香酸、8号峰紫草酸、9号峰毛蕊异黄酮、10号峰丹酚酸B、11号峰芒柄花苷,10批样品的相似度≥0.995。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线性关系良好,r2值均大于0.995;回收率为89.3%~110.9%。通过PCA可将10批黄芪丹参煎液分成2类,并可看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质量差异的两个物质丹酚酸B和芒柄花苷。结论根据黄芪丹参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质谱进行定量,能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通过制备21批物质基准,分别建立2套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明确其指纹图谱的峰归属,相似度范围,浸出物范围,指标性成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以及转移率范围.结果 表明,不同批次物质基准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转移率如下:当归中指标性成分阿魏...  相似文献   

12.
黄芪药材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 HPLC-DAD-ELSD)联用技术对黄芪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采用Waters 2695-SpursilTM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54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条件为:漂移管温度112.8℃,载气流速3.2L·min-1.结果:10批药材HPLC-DAD指纹图谱找到14个共有峰,鉴别了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HPLC-ELSD指纹图谱找到9个共有峰,鉴别了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黏、黄芪皂苷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为全面控制黄芪药材质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度对灵芝中主要抗肿瘤活性三萜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灵芝醇提取物中三萜类成分在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指纹图谱的变化,并结合体外人肺癌SPC-A-1细胞株,通过MTT法评价不同温度影响下的灵芝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灵芝中三萜类成分显著受到温度的影响.在选定的20个特征峰中,第4,14,15,16号峰的峰面积变化经100℃加热处理后最为显著,与未加热处理的灵芝提取物的色谱峰相比,这4个峰的峰面积下降幅度分别高达42.601%,35.909%,49.359%,64.061%.体外细胞活性实验表明经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灵芝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不同,灵芝提取物的IC50由1.44 g·L-1(醇提取物)升高到2.77 g·L-1(100℃下处理的样品).结论:温度可显著影响灵芝抗肿瘤活性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变化,高温易造成其活性成分的损失,进而引起灵芝抗肿瘤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土鳖虫提取液对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土鳖虫体外对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土鳖虫水提物和醇提物对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曲线测定法检测土鳖虫醇提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土鳖虫水提物不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而醇提物能显著抑制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增殖,药物作用48h时抑制率最高,并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体外土鳖虫水提物没有抗肿瘤活性,醇提物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三氧化二砷对体外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培养的人类成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MG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流式细胞仪,分别对不同浓度加药组及对照组U251细胞的存活、形态学改变、细胞DNA含量的分布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0.5~4μmol/L的As2O3可明显抑制U251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加药组在G1期细胞前均出现亚二倍体峰,且G0/G1期细胞减少,诱导细胞凋亡。结论As2O3能抑制体外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有望用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分析并结合CD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HelichrysinA(1)、(2R)-HelichrysinA(2)、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3)、(2R,3R)-Dihydrokaempferol-7-O-β-D—glucoside(4)、HeliciosideA(5)、(2R)-Eriodictyol-5-O-β-D—glucoside(6)、(2S)-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7)、(2R)-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8)。结论:化合物1-8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高燕萍  张亚梅  刘华 《中成药》2022,(2):456-460
目的 研究雪白委陵菜Potentilla nivea L.的化学成分.方法 雪白委陵菜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熊果酸(2)、齐墩果酸(3)、古柯二醇(4)、b...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背叶提取物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抗肿瘤活性强度的指标,分别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375人黑色素瘤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4种常见的人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白背叶提取物A在浓度为10μg/ml时对HL60(P<0.05)、Hela(P<0.05)、A375(P<0.05)、MCF7(P<0.01)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其IC50分别为29.64,30.36,36.65,42.81μg/ml。结论白背叶提取物A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Water soluble fractions separated from the crude leaf extract of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lowered hyperglycaemia in streptozotocin diabetes. Systematic fractionation of the concentrate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flavonol glycosides, quercetin-3-O-β-D-glucoside, myricetin-3-O-rutinoside, quercetin-3-O-rutinoside, kaempferol-3-O-rutinoside, kaempferol-3-O-β-D-glucoside and quercetin-3-O-α-L-rhamnosid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驱虫斑鸠菊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指纹图谱,考察各醇提物共有峰成分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驱虫斑鸠菊醇提物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为建立驱虫斑鸠菊谱效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HPLC建立驱虫斑鸠菊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研究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用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驱虫斑鸠菊醇提物指纹图谱有13个共有峰,其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有增殖作用,其中4号峰对其增殖作用贡献最大,灰关联度最高。结论:驱虫斑鸠菊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指纹图谱共有峰与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