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自我表露不仅关系到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更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近40年来,成为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大学生的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在适应人际环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提供参考.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科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对象2002-03选取北京地区某理工科大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424名,年龄17~37岁,平均(22±3)岁,男生224名,女生200名.干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应用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SD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孤独量表(UCL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开放式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团体施测.主要观察指标JSDQ和EPQ-RSC、JSDQ和UCLA、JSDQ和SCL-90测定的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性格的外向性有显著的正相关(r=0.29,P<0.01);与孤独呈显著的负相关(r=-0.36,P<0.01),低表露者比高表露者的孤独感体验强烈;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r=-0.16,P<0.01).结论高、低不同表露者与其孤独或人格特征、情绪体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11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O-RSC)和自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学生(F=2.73,4.99,6.56,3.05,2.64;P&;lt;0.05~0.001),他们的人格N维度亦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F=3.58,P&;lt;0.01),而其人格E维度则低于高收入家庭(F=6.98;P&;lt;0.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人格P维度(F=2.41和3.42;P&;lt;0.05~0.01)和N维度(F=3.67和3.56;P&;lt;0.01)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9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宇颂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62-4963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和精神状态评定量表(SCL-90)对621名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较显著的负相关,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SCL-90中的躯体化(r=-0.387)、强迫(r=-0.542)、人际敏感(r=-0.634)、抑郁(r=-0.567)、焦虑(r=-0.524)、敌对(r=-0.348)、恐怖(r=-0.495)、偏执(r=-0.409)、精神病性(r=-0.583)、其他症状(r=-0.406)等各因子的相关要高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SCL-90中的躯体化(r=-0.141)、强迫(r=-0.322)、人际敏感(r=-0.337)、抑郁(r=-0.384)、焦虑(r=-0.351)、敌对(r=-0.173)、恐怖(r=-0.212)、偏执(r=-0.165)、精神病性(r=-0.298)、其他症状(r=-0.201)等各因子的相关;男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比女生高(7.54&;#177;1.89/6.47&;#177;1.62,t=2.26,P&;lt;0.05);14.92%的被调查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女生在抑郁、恐怖因子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1.66&;#177;0.65和1.55&;#177;0.51,t=2.46.P&;lt;0.05;1.41&;#177;0.53和1.30&;#177;0.40,t=3.00,P&;lt;0.01)。结论: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因此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注重培养及提高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2,他引:32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以甘肃中医学院、西北民族学院两所高校2000/2001级在校大学生(分别为医、护、理、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问卷方式测查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影响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调查表、挫折量表进行临床心理评估。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表明: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08~4.57,P&;lt;O.05~0.01)。EPQ量表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N型个性、恋爱情况、独生子女、人际关系、心理测评5种因素。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bgistic回归分析:对挫折耿耿于怀、受过精神折磨、家境贫寒困苦、青春期性困惑、体象困扰中的容貌、体象困扰中的其他、人际关系紧张、理想现实不了8项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是个体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全方位的、集多种教育形式为一体、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干预效果提供有效途径。方法:2002—01/2004—03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住院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测查,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入组者用同一填表方法填写问卷。结果: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治疗后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显示对照组社会支持利用度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P&;gt;0.05),心理干预组治疗后社会支持利用度(12.5&;#177;2.1)明显高于治疗前(6.5&;#177;1.5)(P&;lt;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lt;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EPQ中掩饰性和神经质两项得分明显降低(P&;lt;0.05),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背景:心理障碍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关系密切,此类研究亦有报道,但将高级统计方法偏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运用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颇为鲜见。目的:通过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研究室。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部分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现况调查,以≥3项因子分在2.3以上138人(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为心理障碍研究对象。干预: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SCL-90及EPQ测试,由被试者独立答题,当场收回。主要观察指标:心理障碍大学生EPQ测试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与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的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分呈正相关(r=0.225~0.417,P&;lt;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精神质分呈正相关(r=0.213—0.223,P&;lt;0.05),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内外向分呈负相关(r=-0.167--0.278,P&;lt;0.05)。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主要由这两组变量中的典型变量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神经质的相关(r=0.459,P&;lt;0.01)及偏执与精神质的相关(r=0.354,P&;lt;0.05)所决定。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个性特征及应付方式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方法 对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2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情绪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结果 EPQ测定中,研究组N(神经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E(内外向)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研究组积极应付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而消极应付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 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应及时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性心理治疗与单纯的康复训练的差异。方法:18例符合截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实施截瘫康复治疗的同时,施加心理治疗)。Health心理健康水平检测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个性特征评定采用由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康复效果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截瘫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经截瘫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F=10.396~40.549,P&;lt;0.01)。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情绪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18.502,18.453,P&;lt;0.01)。治疗组的Banhel指数可达85,明显高于对照组(F=19.376,P&;lt;0,01)。结论:截瘫患者的康复水平除与损伤平面、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心理、家庭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者的心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截瘫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黄永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96-2997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与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的相关性。方法 对神经症患者69例进行EPQ与MMPI测查。结果 男性EPQ的P分与MMPI的F、Sc、Ma分呈正相关(P&;lt;0.01或0.05);E分与MMPI的D、Pt、Sc、Si分呈负相关(P&;lt;0.01或0.05),与Ma分呈正相关(P&;lt;0.01);N分与MMPI的F、Hs、D、Pa、Pt、Sc分呈正相关(P&;lt;0.01)。女性EPQ的P分与MMPI的F、Pa、Sc、Ma分呈正相关(P&;lt;001或0.05),与K分呈负相关(P&;lt;0.01);E分与MMPI的Ma分呈正相关(P&;lt;0.05),与Si分呈负相关(P&;lt;0.01);N分与MMPI的Hs、D、Pd、Pa、Pt、Sc、Si分呈正相关(P&;lt;0.01)。结论 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对疾病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对明确诊断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心理学量表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评症状量表(SCL-90)。结果: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人格特征上神经质(52.14&;#177;9.46和46.17&;#177;8.34)、内外向(42.56&;#177;8.35和51.26&;#177;9.86)、神经质(56.37&;#177;10.26和50.63&;#177;7.98)维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69~4.58,P&;lt;0.01)。SCL-90评定结果躯体化(1.98&;#177;0.52和1.64&;#177;0.43)、抑郁(2.07&;#177;0.98和1.76&;#177;0.57)、恐怖(1.78&;#177;0.43/1.51&;#177;0.6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6,5.09,2.99,P&;lt;0.01),强迫(1.79&;#177;0.63和1.51&;#177;0.67)、人际敏感(1.85&;#177;0.67和1.75&;#177;0.55)、焦虑(1.77&;#177;0.53和1.56&;#177;0.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6,2.67,2.69,P&;lt;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后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无合并症者严重。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手术患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等因素与手术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一科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1d,以自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排除不接受调查者,在2001—11—17/2002一01—31调查了160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格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的两个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准(p1=0.395,P&;lt;0.05;p2=0.246,P&;lt;0.05)。在第一典型因素分析中,主要是自变量中的内外向影响积极应对(P&;lt;0.05);精神质与第一典型因素有中等关系存在(P&;lt;0.05)。第二典型因素与神经质、消极应对相关较高(P&;lt;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与EPQ各因子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水平高于0.05,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外倾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精神质得分较低的术前患者在中等水平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永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40-7241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施治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26例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量表观察肺癌术后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SCL-90各大项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或P&;lt;0.01),QLQ-C30量表(内容包括呼吸困难、疲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失眠、疼痛、便秘、经济困难)显著高于治疗前(P&;lt;0.05或P&;lt;0.01),血清IgA,IgG,IgM治疗前的值为(1.25&;#177;0.23),(9.67&;#177;2.76),(0.89&;#177;0.43)g/L,治疗后则为(1.41&;#177;0.27),(11.42&;#177;3.02).(1.24&;#177;0.59)g/L,较治疗前比,亦有显著改善(P&;lt;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四川大学医学观察区学生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观察区和非观察区的103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8份,并按性别及近期生活事件影响等因素将70个分别来自于观察区和非观察区的学生进行配对分析;比较了48名学生在入住和离开观察区时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区和非观察区学生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均低于中国正常人常模并有显著性意义(t=-19.596,-18.004,-9.813.-8.240.P&;lt;0.01),配对分析表明,观察组的抑郁分数比对照组更低(t=-3.753.P&;lt;0.0l),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分更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84,2.458,2131;P均&;lt;0.05),而应付混合型分数更低(t=-2.443;P&;lt;0.05),EPQ人格问卷的E量表分更高,P量表分更低,均有显著性意义(t=2.107,-2.277;P&;lt;均0.05),两组在防御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区学生在离开观察区时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4,2.242;P&;lt;0.05)。结论:在传染性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四川大学医学观察区和非观察区的学生心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较大样本的团体心理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用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取心理测评量表(SCL-90)和心理门诊约谈,从南京某医学院1999,2000两个新生年级1126名新生中随机抽样适应障碍新生各分一组,每组30人,运用团体疗法的基本技术,团体讨论、心理剧、放松练习等主要方法,结合自我评价表和心理量表前后对比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大学新生在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和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分享经验(7.10&;#177;1.40,7.23&;#177;1.48)、信任自己(5.87&;#177;2.14,7.48&;#177;1.70)等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意义(t=2.01,P&;lt;0.05,t=3.37,P&;lt;0.01);2000级新生分享经验等差异显著(t=2.41,P&;lt;0.05),喜欢参与的差异高度显著(t=3.05,P&;lt;0.01),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差异高度显著(t=5.01,4.12,P&;lt;0.001)。②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26~2.50.P&;lt;0.05;t=2.88~3.15,P&;lt;0.01);2000级新生躯体化、恐怖、抑郁方面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67,2.10,P&;lt;0.05;t=2.94,P&;lt;0.01)。③1999,2000级治疗前后自我评价同时比较,治疗前关怀别人、有责任感、了解别人的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09,P&;lt;0.05;t=2.80,P&;lt;0.01;t=3.82,P&;lt;0.001);治疗后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4方面差异显著(t=2.47,2.17,P&;lt;0.01);心理健康同时相互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精神病性差异显著(t=2.09,P&;lt;0.05)。结论:团体心理疗法是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评价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5.
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我调节、角色扮演等自我设计的团体心理活动观察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以团体咨询方式对大学生45人(实验组)干预8周,干预前后以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并与对实行普通管理8周的大学生(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5~0.01)。结论团体咨询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不同性别和年级的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医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表(SCL-90),对中山大学450名临床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0.44%~4.22%,依次是强迫、精神病性、抑郁等;除敌对外,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67~3.538,P&;lt;0.01);3个年级在强迫、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偏执和焦虑上差异有显著性(F=14.81~89.34,P均&;lt;0.001);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稳定、神经质、SCL-90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120~0.442,-0.175~-0.307;P&;lt;0.01);学习压力、健康与适应、情绪、内外向及积极应对心理健康影响大。结论:在年级、性别间,临床医学生心理问题存在差异和特点,就其心理健康而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既有直接的影响.又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O)、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56例非独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并与独生学生(n=162)的结果做比较。结果: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独生的学生,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0.69&;#177;0.56;1.25&;#177;0.6l;0.97&;#177;0.60;0.86&;#177;0.62;0.90&;#177;0.55)明显高于独生学生(0.59&;#177;0.44;1.10&;#177;0.56;0.84&;#177;0.59;0.66&;#177;0.49;0.75&;#177;0.43),差异有显著性(t=-3.824~-2.235,P&;lt;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非独生学生SCL-90各因子评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及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r=0.246~0.650,P&;lt;0.01);而与积极应对方式、个性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r=-0.110~-0.330,P&;lt;0.05~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成熟、中间型与成熟防御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个性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共6个变量影响非独生学生的心理健康(R^2=0.276~0.532,P均=0.000)。结论: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人格和家庭功能缺陷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60-816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在人格和家庭功能方面的特征。方法:按CCMD-3诊断标准收集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抑郁症患者40例和神经症患者46例。对所有病例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99,7.848;P&;lt;0.05-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在矛盾性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在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50~9.070.P&;lt;0.05~0.01);抑郁症组患者还在亲密度和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44,2,846,P&;lt;0.05-0.01);抑郁症组仅在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神经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57,P&;lt;0.05)。结论: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均存在神经质特征和家庭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同先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76-577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对其干预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36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两问卷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心理症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体育院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和国内普通人群青年组(19~29岁)常模比较,结果发现,强迫[(1.53&;#177;0.64)分]和人际关系[(1.49&;#177;0.73)]分则低于常模[(1.67&;#177;0.60)和(1.70&;#177;0.64)](P&;lt;0.05);136名大学生中有心理症状者20名(15%),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现有症状组的主观支持(4.60&;#177;1.20)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33&;#177;1.02)明显低于无症状组[(3.24&;#177;1.51)和(1.29&;#177;0.67)](P&;lt;0.05)。在SCL-90中除躯体化、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他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lt;0.05)。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锻炼项目、强度和时间对大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2004-05/06以中原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测查对象,运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练情况调查问卷、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为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身体锻炼项目、时间及强度等因素与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等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和无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和自我概念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lt;0.01):②男、女大学生锻炼者在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意义(P&;gt;0.05)。③长时间的乒乓球、羽毛球锻炼(M=32.237.n=11)和中等时间的身体素质类练习(M=35.237,n=50)更容易取得焦虑方面的心理效益;采取小强度或中等强度锻炼(M=37.059:M=37.358)较大强度锻炼(M=41.866)更适宜减轻焦虑程度(P&;lt;0.01)、④不同的锻炼项目、强度和时间对改善有锻炼习惯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gt;0.05);⑤乒羽类项目(M=282.816)和素质类项目(M=280,442)较足蓝类项目(M=264.488)更易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P&;lt;0.01);而小强度的锻炼(M=283.957)比大强度锻炼(M=265.401)更易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P&;lt;0.01)。结论:改善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种类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