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颌骨囊肿。其临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学上明显不同于其它颌骨囊肿。1992年,WHO命名为独立的病变,并归属于发育性牙源性上皮囊肿。多年来,关于该囊肿的组织发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就腺牙源性囊肿的命名演变、组织发生及临床病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腺牙源性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日新近认识的颌骨囊肿,作者报道7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该囊肿男生于女性(6:1);年龄为21-59岁,平均36岁,上颌较下凳多(5:2)。组织学上,纤维囊壁内无炎症细胞浸润,衬里上皮部分鳞状上皮,部分有增生,可呈乳头状,其表面和腺样或隐窝内衬细胞呈方式或柱状,胞浆嗜伊红。1例衬里上皮部分呈粘液表皮样癌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腺牙源性囊肿 (Glandularodontogeniccyst ,GOC)的组织学来源、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 9例GOC的术后标本进行组织切片 ,光镜观察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GOC中就诊平均年龄 3 2岁 ;发生部位以上颌多见 ;组织学上 ,衬里上皮为厚薄不等的复层鳞状上皮 ,上皮内有腺样或隐窝样结构 ,有的有上皮斑或上皮球。结论 :GOC是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牙源性囊肿  相似文献   

4.
牙源性钙化囊肿是一种特殊的牙源性病损,发生率较低,临床诊断较难,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本文报道了我院1982~1996年间收治的23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X线、病理的表现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临床治疗原则,认为术式的选择与术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OKC)与正角化牙源性囊肿 (orthokeratinizedodonto geniccyst,OOC)中CK10及Bcl- 2的表达情况。方法 :OKC及OOC各 10例 ,分别行CK10、Bcl- 2免疫组化染色 ,并利用SPSS10 .0统计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K10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0 % (8/10 ) ,而在OOC中为 10 0 % (10 / 10 ) (P >0 .0 5 )。OOC上皮中CK10阳性着色于除基底细胞层外的上皮全层 ,而OKC中CK10阳性着色仅见于上皮表层的不全角化层。Bcl- 2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0 % (6 / 10 ) ,而在OOC中为 10 % (1/ 10 ) (P <0 .0 5 )。结论 :OKC与OOC的衬里上皮中免疫组化表达存在显著差别 ,OOC可能为有别于OKC的一种独立病损。  相似文献   

6.
牙源性角化囊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从细胞动力学、组织学分型、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角化囊 肿生物学特性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上皮的增殖、分化特点、正角化和不全角化上皮的组织学表现及几种参与颌骨吸收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角化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组正角化牙源性囊肿(orthokeratinized odontogenic cyst,OO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以OOC的名称报告20例,观察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并与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OKC的9.9%(20/202),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就诊平均年龄39.1%;随访资料显示:15例患者行囊肿刮治后无复发;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比较发现:OOC和OK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OOC上皮不表现OKC上皮的形态分化特点,细胞增殖活性较低。结论:OOC可能代表一组有别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颌骨病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从细胞动力学,组织学分裂,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上皮的增殖,分化特点,正角化和不全角化上皮的组织学表现及几种参与颌骨吸收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腺牙源性囊肿两例报告及其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学特征及其细胞角蛋白18、19、CK18-mRNA的表达和该囊肿的组织来源。方法对2例腺牙源性囊肿采用常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CK18、CK19和CK18-mRNA的表达。结果囊壁内有微小子囊存在,子囊周围有黏液细胞为主的混合性腺体结构。CK18在囊肿衬里上皮呈阳性表达;在子囊的衬里上皮CK18呈阴性,而CK19呈阳性表达;腺体结构中CK18和CK19均呈阳性表达。在原位杂交中CK18-mRNA在所有上皮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CK1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囊肿上皮细胞的分化有关,腺牙源性囊肿的角蛋白表达谱存在牙源性上皮和腺源性上皮的交叉,可能同时存在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化。  相似文献   

10.
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东辉  杨桂虹 《口腔医学》1993,13(4):179-181
本文报道了8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含14例复发)临床、X线、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X线呈多房型、组织病理学见炎症细胞浸润较多存在于复发OKC,但无统计学意义;(2)超微结构观察,上皮衬里细胞核变化大,多聚核糖体增多,线粒体形态改变提示复发OKC上皮生长活跃;(3)手术式同复发有关,单纯性囊肿剜出术较之于病灶扩大切除更易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华 《口腔医学》2001,21(4):210-211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倾向的病变,术后其复发率从2.5%至62.5%不等。因此有些学者将其归纳为良性肿瘤的范围。目前,相当一部分角化囊肿因术前未引起重视即明确诊断,而未得到正确的治疗,这是导致术后复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报道46例颌骨角化囊肿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的结果,评价临床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材料与方法收集1982年~2000年的临床资料,经病理学证实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共有46例,且不包括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病例。其中16例(34.8%)术前未曾怀疑为角化囊肿,3…  相似文献   

12.
669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角化囊肿、根端囊肿、含牙囊肿等三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2 0年间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OKC)、根端囊肿 (radicularcyst ,RC)及含牙囊肿 (dentigerouscyst ,DC)的临床资料 ,对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三型颌骨囊肿的男女之比分别为 :OKC 1.6∶1,RC 1.4∶1,DC 4.1∶1(x2 检验 ,P <0 .0 0 5 )。②除DC未见于 70岁以上年龄段外 ,几乎各年龄段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 ,三型囊肿组间及组内的年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 (x2 检验 ,P <0 .0 0 5 )。OKC及RC 2 0~ 2 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 ,分别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 2 7%及 2 0 % ;DC 10~ 1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 ,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 2 9%。③颌骨的任一部位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 ,但发生频率不同 ,三型颌骨囊肿组间及组内发病部位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x2 检验 ,P <0 .0 0 5 )。OKC以下颌磨牙区发生率最高 ( 5 5 % ) ,其次为下颌前磨牙区( 4 1% ) ;RC及DC则以上颌前牙区发生率最高 ,二者的发生率分别为 5 7%与 75 %。④OKC有 13 7例合并感染 ,感染率 3 9% ;RC 48例合并感染 ,感染率 2 4% ;DC 18例合并感染 ,感染率 16% ,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 (x2 检验 ,P <0 .0 0 5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多数牙源性囊肿发生在颌骨内 ,其生长具有相当的隐匿性 ,待临床发现时病变往往已存在很长时间 ,因而仅采用人体病变的手术标本进行研究观察 ,很难涉及囊肿发生的始动因素和早期改变。通过在动物体内诱发囊肿 ,模拟人类颌骨囊肿发生发展过程 ,无疑为认识囊肿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手段。然而迄今为止 ,旨在模拟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的动物实验均未能获得满意结果 ,所诱发的囊肿无论在发生条件、组织学形态和后续行为等方面均与人类自然发生的颌骨囊肿相差甚远[1] 。但这些研究为揭示囊肿生长发育早期变化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间接…  相似文献   

14.
开窗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hilipsen(1956年)提出将具有角化上皮的牙源性囊肿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1971年WHO简化囊肿的分类,将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归为一类,但不是所有的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占颌骨囊肿的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3种主要的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应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牙源性囊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单位面积衬里上皮内(mm2)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有较多的Ki-67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正常口腔粘膜未见Ki-67阳性表达,结论:Ki-67在不同的牙源性囊肿中表达的差异显示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钙化囊肿共18例。原发颌骨内(中央型)16例。原发颌骨外(外周型)2例。治疗结果:外周型2例局部切除无复发,颌骨内囊肿型局部囊肿刮爬术后均无复发;肿瘤型6例中有3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术后多次复发(1例12次复发,另1例6次复发),最后局部接受放射治疗后原发灶基本控制。作者对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肿瘤命名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对牙源性钙化囊肿肿瘤型应看作为临界瘤,按低度恶性肿瘤处理原则。复发者应辅助术后放疗,以达到预防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否存在SMO基因突变,进一步完善对OKC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OKC患者,10例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性OKC(女性4例,男性6例),20例为散发性OKC(女性7例,男性13例)。采集患者的病变组织,分离衬里上皮和纤维间质,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上皮与间质DNA中SMO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检测发现3个SMO基因突变位点,即1例综合征性OKC携带c.2081C>G(p.P694R)突变,2例散发性OKC分别携带c.907C>T(p.L303F)突变和c.1247_1248delinsAA(p.G416E)突变,前2例突变为未被报道过的SMO新突变,且2例散发性OKC均不伴PTCH1突变。结论除PTCH1突变外,OKC还存在SMO基因突变,可能与OKC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源性角化囊肿以其高复发及侵袭性倾向广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本病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特性,进一步了解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与造釉细胞瘤相似。提示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为上皮细胞主动生长,而非被动性膨胀生长。结论角化囊肿可视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提出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更能反应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286例儿童牙源性肿瘤和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源性肿瘤和囊肿是口腔常见病 ,临床是以颌骨膨隆 ,牙列畸形或缺失 ,影像学显示颌骨的透亮灶为其特征 [1~ 3 ]。有关牙源性肿瘤和囊肿的各种研究已见报道[4 ,5] ,但尚见有关儿童牙源性肿瘤性和囊肿的报道 ,为此我们特将儿童牙源性肿瘤和囊肿的临床特点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将我院近 40年间收治并有病理诊断的 1 4岁以下儿童牙源性肿瘤及囊肿共 2 86例 ,按年龄、性别、病理分类、部位等进行分析。2 结果(1 )年龄 (图 1 ) 图 1表示 ,儿童牙源性肿瘤和囊肿发病年龄基本呈上升趋势 ,即年龄愈大 ,发病率愈高。肿瘤患儿的平均年龄为 8.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