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重构和AF“引发”AF概念的提出是对AF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大进展,但临床上有关AF的诸多问题并不能都用AF“引发”AF和单纯的心房电重构来解释,本文就AF“引发”AF这一问题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心房颤动中的多子折返波一旦起动 ,会形成一系列的心肌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的改变 ,这就是结构和电生理重构。在结构重构中心房肌的纤维化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结构基础 ,已证实细胞间信号调控激酶 2(Erk 2 )、缝隙连接 (GJ)、间隙连接蛋白 40 (Cx40 )有显著的改变 ,在心房纤颤发生及维持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电重构是指心房颤动的心房肌纤维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中有效不应期进行性下降 ,钙超载机制是电重构中最重要的机制 ,以此为基础出现的一系列离子通道 ,包括L Ca2 通道、K 通道、Na 通道 ,以及一系列的钙调蛋白的改变 ,最终的结果是使心房肌纤维的有效不应期进行性延长 ,使心房颤动得以维持。了解心房颤动的重构机制对临床心房颤动治疗的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广慈 《起搏与心脏》2003,17(2):149-15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表明,钙超载是房颤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calpains是一类钙离子依赖性的中性蛋白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组织中,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calpains激活后能够部分降解收缩蛋白,引起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并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每年因房颤住院的病人超过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两倍。近十几年来 ,射频消融、植入式心律转复起搏器 (ICD)与生理性起搏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使许多过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得到了根治和有效的防治。唯其如此 ,房颤的根治作为一个难题就更加突出的显现出来 ,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 房颤形成的电生理机制不同类型房颤 ,不同疾病所致的房颤 ,其形成的电生理机制可能不同 ,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1.1 房内局灶性异位兴奋 ,即单源性冲动假说。Rothberger提出异位兴奋…  相似文献   

5.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为19~24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它通过调节靶目标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降解和翻译,指导RNA诱导沉默复合体调节靶基因表达,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分子。目前miRNA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现选取相关miRNA与心血管疾病中心房颤动的电重构与结构重构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表明 ,钙超载是房颤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calpains是一类钙离子依赖性的中性蛋白酶 ,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组织中 ,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 ,calpains激活后能够部分降解收缩蛋白 ,引起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并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 ,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疗效欠佳。因此需要更深刻地认识AF的发生机制,下面就近年来AF的电重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F电重构的提出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人们对AF的电生理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不被实验支持的异位自律灶学说到Moe假说即多发小波随机折返学说,从核心折返环学说到自旋波折返学说,折返机制在AF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已为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近十年来,人们观察到AF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即AF自身呈现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其证…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由于其电生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使医生难以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因此 ,对AF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1  AF的电生理机制假说1.1 心脏协调中心失常假说 :Garrey曾设想房、室间隔有一个心脏活动的协调中心 (coordinator center) ,在该协调中心的控制下心脏各部分活动协调一致 ,其功能障碍会导致颤动的发生。但随后人们观察到与心脏间隔不相连的心肌也可协调一致地活动或发生颤动 ,故该假说被否定。然而近年来房间隔在房…  相似文献   

9.
衰老与心房颤动(AF)发生密切相关,主要参与AF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衰老通过细胞肥大、纤维化、肺静脉和左房大小、淀粉样变参与结构重构;通过调节离子电流、缝隙连接蛋白参与结构重构;另外通过氧化应激、炎症过程、性激素变化、交感神经的变化导致AF.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犬心房颤动 (Af)模型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的变化 ,验证Af电重构这一假说的正确性。方法 :采用快速心房起搏的方法建立犬的Af模型 (起搏组 ,n =13) ,用程序刺激测量心房的ERP ;观察P波时限和PA间期的变化 ,并与假手术组 (对照组 ,n =7)作比较。结果 :持续快速起搏 9~ 10周后 ,心房ERP明显缩短 ,当S1S1为 30 0ms时 ,对照组与起搏组分别为 (15 0± 2 1)ms与 (115± 2 3)ms(P<0 .0 1) ;S1S1为 4 0 0ms时分别为(15 4± 2 4 )ms与 (10 5± 2 7)ms(P <0 .0 1)。起搏组P波时限和PA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心房快速刺激可使ERP明显缩短 ,使心房发生电重构。心房电重构可促进A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 0 .2 %~ 0 .3% ,6 0~ 90岁年龄组发病率增至5 %~ 9% [1 ] 。新近 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 AF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病死率增加 [2 ] 。 A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可能为非单一机制 ,普遍认为持续性 AF是由于心房内的多子波折返 ,每 1个折返环本身都在不停地改变其大小及传导方向。近年来 ,在 AF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 ,两个方面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发现部分 AF起源于心房内某些部位如肺静脉口…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房颤动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对频率适应性丧失为特征的电重构、心房肌结构发生适应性及非适应性改变引起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的L 型钙电流内流减少及蛋白降解机制可能是心房重构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心房电与结构重构是促进房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自噬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细胞内组分降解过程, 对维持细胞生存及功能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自噬与房颤的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内L型钙离子通道CaV1.2蛋白、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兰尼丁受体2的功能参与心肌细胞内钙稳态及电重构;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管紧张素Ⅱ相关信号通路交互作用参与心房纤维化、心肌肥厚等结构重构。对自噬过程的调控能改善心房电与结构重构, 为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statin)及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calpain1、calpain2、calpastatin及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电镜观察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与calpainl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而calpain2和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alpain1和LVDCCalc的转录水平调控失衡,提示calpain1激活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年来研究表明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中心环节,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然而心房重构确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醛固酮与心房重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述了醛固酮影响心房重构的机制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房重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电重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0.2%~0.3%,60~90岁组发病率增至5%~9%[1]。尽管AF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明显症状,尤其可增加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房颇机制研究中突破性进展有二方面:一是发现肺静脉心房端等局灶起源可引起AF,经射频消融这些异位节律灶可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流行率预计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增加。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的新分子概念,但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主要局限性,包括效果差和严重的副作用,如心室恶性心律失常等。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和自主神经重构是心房颤动的发病基础,但驱动这种重构的确切机制仍不完全清楚。MicroRNA代表大量小非编码RNA的亚组,降解或抑制其靶m RNA的翻译,从而调节基因表达并在广泛的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患者离子重构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AF)患者离子重构的分子基础。方法 以先天性心脏病 (CHD)和风湿性心脏病 (RHD)持续窦性心律 (SR)患者为对照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RHD伴阵发性AF(PAF)慢性AF 6个月 (AF 6M )和慢性AF >6个月 (AF >6M )患者心房肌L 型电压依赖钙通道α1c亚基 (LVDCCα1c)、电压依赖KV4 3钾通道α亚基 (VDKV4 3α)和电压依赖钠通道α亚基 (VDSCα)mRNA的表达。结果 SR组内CHD患者与RHD患者LVDCCα1c、VDKV4 3α和VDSCα的mRNA表达差别无明显性 ;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AF患者VDSCα的表达没有改变 ;LVDCCα1c在AF >6M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下降 ,而在PAF和AF 6M患者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 ,但无统计学意义 ;LVDCCα1cmRNA表达与心房率、左、右心房内径成明显负相关 ,并且其表达随AF分数增高逐渐下降 ;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ANOVA)矫正心房内径的影响 ,AF >6M患者α1cmRNA表达仍明显下降 (P <0 0 1)。KV4 3αmRNA在PAF、AF 6M和AF >6M患者中的表达均显著降低。KV4 3钾通道α亚单位mRNA表达与AF分数、左心房内径和平均心房率均成明显负相关 ,经ANOVA剔除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各组mRNA表达较SR组仍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L 型钙通道和KV4 3钾通道转录水平下调是相应ICaL和Ito1重构的分子基础 ,基因表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卫 《心脏杂志》2008,20(4):491-494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AF电重构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AF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近10年的研究证实,AF电重构的基础就是离子通道重构。因此,本文从离子通道电重构这一角度对AF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患者离子通道蛋白质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组织电重构相关离子通道蛋白质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窦性心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组 (n =19) ,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组 ,n =4)和慢性房颤≤ 6个月 (慢性房颤≤ 6个月组 ,n =6 )及慢性房颤 >6个月 (慢性房颤 >6个月组 ,n =12 )患者心房组织L 型电压依赖钙通道α1c亚基 (LVDCCα1c)、电压依赖KV4 3钾通道α亚基 (VDKV4 3α)和电压依赖钠通道α亚基 (VDSCα)抗原的表达 ,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抗原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窦性心律组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间 3种离子通道亚基蛋白质表达均无明显差别。LVDCCα1c蛋白质在慢性房颤≤ 6个月组和慢性房颤 >6个月组中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阵发性房颤组中的表达则无显著改变 ;VDKV4 3α在阵发性房颤组、慢性房颤≤ 6个月组和慢性房颤 >6个月组患者中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均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VDSCα在各组患者的中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别。左、右心耳间 3种离子通道亚基的表达亦无差异。结论 :慢性房颤伴LVDCCα1c、VDKV4 3α蛋白表达下调 ,可能是其L型钙流 (ICaL)和短暂外向型钾流 (Ito1)下调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