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1991年1月 ̄998年5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行胰空肠端端一层吻合13例,平均年龄53.2岁。部分病人术前合并较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和黄疸;结果:全部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重建消化道,空肠胰腺、胆管、胃及Braun吻合均采用一层吻合术。无死亡,无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胰腺空肠端端一层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病率。方法 切除胰头后,将胰腺残端游离2.5-3.0cm,利用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胰液可以变蓝的特征,帮助寻找胰腺断面被横断的小导管,丝线贯穿缝合。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cm浆肌层剥除,施行套迭式胰空肠端端吻合,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固定套入的胰腺残端。最后,用纤维蛋白胶封闭吻合口。结果 47例患中无1例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腹部大手术。我院1978~1991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胆空肠吻合法改进41例,胰瘘与死亡率均较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1例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壶腹痛24例,胰头癌12例,十二指肠癌2例,胆管下端癌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32岁。1.2 手术方法改进:41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在主胰管缝挂一细线作标志,胰断面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以免漏出胰液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首先将近端空肠于结肠后拉上与胆总营行端端细针细线间断单层缝合,吻合口上方胆管内置一“T”型管,下臂较长,通过吻合口达空肠腔内,以便术后引流胆  相似文献   

4.
渠时学  李青 《河北医学》2000,6(10):913-91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胰漏 ,目前已有许多处理胰腺残端的方法 ,但其效果不尽相同。自 1992年 6月以来 ,我们将自行设计的空肠浆肌鞘与胰断端一层吻合术应用于 11例患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33~ 78岁 ,平均 4 8岁。其中胰头癌 5例 ,乏特壶腹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2例 ,慢性胰腺炎 1例 ,均经病理证实。术式均采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 :1空肠浆肌鞘的准备 :提起近端空肠 ,在拟切断线两侧各置一把齿直血管钳 ,在两钳间切断 ,紧贴远端血管钳远侧 ,环形切开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与胰空肠吻合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0 年12月以前EMBASE 、MEDLIN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6个篇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篇RCT,2篇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病人440例,PJ手术病人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Meta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Meta分析中胰胃吻合在术后并发症[OR 为0.53,95%CI(0.30,0.95),P=0.03],、胰瘘[OR 为0.47,95%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 为0.42,95%CI(0.25,0.72),P=0.001],这三项指标中明显优于胰空肠吻合,在胆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这三个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未见明显差异;RCT研究组Meta分析中胰胃吻合在术后腹腔积液[OR 为0.46,95%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胰空肠吻合,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回顾性分析支持胰胃吻合优于胰空肠吻合,而大部分RCT研究并没有发现PG优于PJ;对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后可以发现胰胃吻合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单纯对RCT进行Meta 分析后发现胰胃吻合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表明胰胃吻合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胰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胃吻合术(PG)与胰空肠吻合术(PJ)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0年12月以前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Man5.0对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6个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2个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患者440例,PJ手术患者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荟萃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并发症[OR0.53,95% CI(0.30,0.95),P=0.03]、胰瘘[OR 0.47,95% 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 0.42,95%CI(0.25,0.72),P=0.001],这3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CT研究组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腹腔积液[OR 0.46,95% 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后可以发现PG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单纯对RCT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PG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表明PG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PJ.  相似文献   

7.
<正>空肠营养是指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随着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地位。空肠营养不仅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费用低廉,且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因此"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已成临床医师的共识[1]。  相似文献   

8.
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猪的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内引流 ,门静脉回流模型。方法  40头杂种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对供体组 ( n=2 0 )进行 U W液低温灌注 ,切取全胰十二指肠以及部分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修剪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 ,U W液保存移植物的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和腹腔动脉开口分别与供体的髂内外动脉端 -端吻合呈“Y”形。切除受体组胰腺建成 型糖尿病模型 ,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吻合 ,移植物“Y”形的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本实验完成全胰十二指肠移植 2 0例 ,胰腺移植手术中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死亡 1例 ,2例手术后移植胰腺形成血栓、梗死。 17例手术后 2 4h外周血检测血糖正常 ,移植胰腺存活时间平均 18.6± 2 .6d。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8例,采用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式的患者32例作为胰管吻合组,采用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方式的患者26例作为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胰瘘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后胰瘘发生情况胰管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胰肠吻合应用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式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胰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损伤致胰管完整性遭到破坏及胰液渗漏的结果。依据漏出的胰液是排出体外还是积存于体腔或与某个器官相通而分为外瘘或内瘘。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死亡率较高。现将经鼻空肠管胰液回输治疗胰瘘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潘建林  何毓椿 《浙江医学》2005,27(12):925-926
我们自1987年7月以来对7例胰头癌/壶腹部癌患者在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结扎胰管的套叠式胰空肠对端吻合术,术后无一例胰漏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和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治疗首选.以往各项研究均采用同-段空肠与胰腺、胆总管进行吻合.本文作者将双问置空肠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更加符合生理学.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20%~30%,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鼻胰引流和空肠营养成为治疗SAP新兴方法。我们对1999~2006年住院的66例SAP患者采用鼻胰引流联合空肠营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是PD术后导致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为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我们自1996年5月开始连续对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采用彭淑牖教授发明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近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空肠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每组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空肠营养治疗,B组患者给予空肠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禁食时间、腹胀消退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胰周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肠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胰肾联合移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方法。胰液膀胱引流术式易并发化学性膀光炎、尿道感染、反流性移植物胰腺炎及代谢性酸中毒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6%。近年来,更符合生理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成为更安全的首选术式。重点介绍:空肠引流术式胰肾联合移植供体器官的切取、保存与修整、移植手术要点和术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7.
18.
以Child-Braun术式治疗3例病人,包括十二指肠乳状癌,壶腹癌及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临床效果满意,并对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YB  Wang JW  Fang HQ  Peng CH  Wu YL  Xu B  Deng GL  Li HJ  Li JT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97-999
目的 介绍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200例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结果。吻合口针孔渗漏、吻合口间隙渗漏、空肠内高压、吻合口张力大和吻合口血供欠佳等往往导致胰肠吻合漏的发生。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就是针对上述胰肠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而设计的。结果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吻合时胰断端与肠黏膜缝合缝针不穿透浆肌层,这消除了线周间隙的渗漏,继而环绕空肠浆肌鞘和胰腺同轴捆绑使两者紧贴、不仅消除间隙、而且加速愈合,覆盖胰腺的空肠黏膜被破坏后有扩大愈合面大的作用,捆绑远端空肠保留血供避免捆绑远端空肠浆肌鞘坏死,术中立即测试吻合口的密封性和可靠性确保吻合口不漏。结论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避免和减少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医用胶和空肠输入袢负压引流对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 PD术行Child法胰腺空肠端端双层缝合,每层缝合后在吻合口均匀涂上一层医用OB胶以粘堵其针眼和缝隙,同时将胃管从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进行持续负压引流。结果 6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没有发生胰瘘,胆瘘和内出血。结论 临床实践证明医用胶在加强吻合口和防瘘的作用是有效的,加上空肠输入袢持续负压引流,消除了胰液对吻合口的腐恂作用以及局部减压作用。有利伤口愈合,达到防止胰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