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医药学创始人宇妥·云丹公布把重金属烧灰入药,从水银中洗炼“佐太”,从毒到药,化毒为药,古老而又科学的炮制技术让我们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2.
通过追溯藏药"佐太"与蒙药"孟根乌苏"祛垢炮制法的历史渊源,对比了各自炮制工艺的特点及不同;水银炮制法随藏传佛教以及《四部医典》等藏医药著作传入蒙古地区,并结合了自己的医学特点形成"孟根乌苏"祛垢炮制法沿用至今,因此藏医应用水银入药的应用史更早,传承脉络更清晰,祛垢炮制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7)
目的探索给予KM小鼠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的佐太后,汞在体内的蓄积情况。方法 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佐太低、中、高剂量组(42 d,6.07、60.70、606.97 mg/kg;14 d,606.97 mg/kg),给药后,测定小鼠脑(嗅球、皮层、海马、下丘脑、脑干、小脑)、心脏、肺脏、肾脏、肝脏、脾脏、血清、肌肉中汞含有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给予42 d低剂量佐太后,能够显著增加小鼠海马、小脑、肺脏、肾脏、肝脏、血清中汞含有量;给予42 d中剂量佐太后,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嗅球、皮层、海马、脑干、小脑、心脏、肺脏、肾脏、肝脏、脾脏、血清中汞含有量;给予42、14 d高剂量佐太后,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嗅球、皮层、海马、下丘脑、脑干、小脑、心脏、肺脏、肾脏、肝脏、脾脏、肌肉、血清中汞含有量。结论小鼠灌胃佐太后,汞在不同组织中产生蓄积,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示佐太及其复方制剂不宜过量、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藏药“佐太”进行定性研究,建立藏药“佐太”的元素快速分析方法。实验采用Nd:YAG、基频1 064 nm脉冲激光器;激光光束聚焦于待测样品表面产生等离子体,采用光谱仪和CCD探测其光谱信号。基于美国国家原子光谱标准与技术(NIST)数据库辨识元素特征谱线,“佐太”的LIBS光谱中显示Hg、Ca、Na、As、Fe、Mg、Al、K、Li、Pb、Ag、Au 和S等元素信号,其中Hg、Pb、Ag 和Au为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LIBS提供了可靠的藏药“佐太”的元素分析结果,并具有实时、快速、无损的优势。在民族药物的元素检测方面,LIBS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藏药佐太中汞的长期蓄积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KM小鼠以临床等效剂量长期给予佐太后汞在体内的蓄积情况,为佐太复方制剂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KM小鼠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剂量为每天6.67 mg.kg-1bw,给药4.5个月,停药1.5个月。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个月、1个月、1.5个月、2个月、2.5个月、3个月、3.5个月、4个月、4.5个月、停药0.5个月、停药1个月和停药1.5个月13个时间点采集血液、肾、脑、肝、脾,并检测汞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肾脏中汞含量变化显著,在给药1.5个月后开始升高为38.24 ng/g,到3个月时达到最高值84.68 ng/g,停药1.5个月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31.46 ng/g;脑组织中汞含量在给药2个月后开始升高为23.60 ng/g,至4.5个月一直高于空白组,但数据呈波动状态,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液、肝脏、脾脏中汞含量给药组较空白组变化不显著,停药0.5个月后汞含量接近空白组值。结论 KM小鼠长期给予临床等效剂量佐太后,汞在肾脏中产生一定蓄积,脑组织中的汞含量略高于空白组,血液、肝脏和脾脏中汞蓄积不明显,停药后各器官中的汞含量均可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佐太是含重金属藏药的典型代表,迄今仍缺乏现代安全性评价数据。该研究通过佐太的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单次给药汞分布试验、长期汞蓄积毒性试验及其复方当佐的临床安全性初步观察,以期获得佐太的药用安全数据。急性毒试验发现:半数致死量试验的各组KM小鼠未出现死亡和中毒现象,未做出佐太LD50;佐太的最大耐受量为80 g·kg-1。亚急性毒性试验发现:佐太在低剂量(13.34 mg·kg-1·d-1)和中剂量(53.36 mg·kg-1·d-1)时可降低Wistar大鼠血清ALT,AST,Crea水平,且在低剂量时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2 000 mg·kg-1·d-1)佐太可显著增加血清ALT,AST,Crea,MDA水平;血清BUN和GSH水平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呈显著性量效关系。单次给药分布试验发现:佐太单次给药24 h后,Wistar大鼠的肾脏、肝脏及肺中汞含量出现升高趋势,且在肾脏中呈显著剂量依赖性。长期蓄积毒性试验发现:KM小鼠在临床等效剂量(6.67 mg·kg-1·day-1)给药佐太4.5个月、停药1.5个月,从2.5个月时肾脏开始出现显著性汞蓄积,停药后又逐步降低,而肝、脾和脑中汞含量及血清ALT,AST,TBIL,BUN,Crea均无显著性变化;在给药4.5个月时KM小鼠肾、肝和脾组织有轻微结构性变化,停药后又恢复正常;佐太组动物体重增加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佐临床安全观察发现:受试者在临床剂量下服药当佐1个月,血清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各指标均无不良变化。该研究证实了传统藏药佐太的毒性极低,其临床配伍药用安全性较好,在临床剂量下和临床服药周期内对机体无不良作用,但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对肾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藏药佐太中的汞在大鼠体内吸收和排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藏药佐太主要成分汞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排泄情况. 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血清、肝脏组织、肾脏组织、尿液和粪便中的汞含量.结果 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分别连续给予佐太7 d和21 d后,血清中汞含量较低,肾脏组织中汞含量显著增多;实验1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汞含量显著增多,但实验2组显著减少;实验组大鼠尿液中检测到的汞较少,粪便中检测到大量的汞.结论 佐太中的汞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少,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长期使用在肾脏有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藏药佐太中的碳的含量、存在形态与结构。分别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热失重等手段对佐太进行了分析,发现佐太中含有49.7%的碳,其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机形态,结构主要特征为氧化石墨。说明在佐太制备过程中加入的有机物基本上转化为了氧化石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KM小鼠以临床等效剂量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后对机体的毒性情况,为佐太成方制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剂量为6.67 mg·kg-1 bw·d-1,给药周期为4.5个月,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外观体征、体重变化、进食饮水等情况,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肾、脾、脑组织病理学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外观特征、行为特征、体重变化、进食饮水、粪便外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给药组小鼠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4.5个月时给药组AST/ALT出现显著性下降,但血清ALT、AST、TBIL、BUN、Crea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4.5个月时给药组小鼠肾脏近曲小管、肝脏和脾脏组织学结构出现了轻微变化,脑组织学结构正常.结论 KM小鼠以临床等效剂量给药佐太4.5个月,对其外观体征、生长发育状况、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脑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影响,但可能会对KM小鼠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学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提示含佐太复方制剂服用周期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藏药"佐太"对人胚肾细胞293生长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佐太"对caspase-3的表达的调控与293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的藏药"佐太"作用于人胚肾细胞293的增殖情况,同时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初步探讨藏药"佐太"对293细胞作用48和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佐太"在0.125g/L和0.25g/L浓度作用293细胞48和后发现对293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而在RT-PCR结果中可以看到"佐太"0.25g/L浓度作用293细胞48和后caspase-3表达量较低,而在0.125g/L浓度时caspase-3表达量略有增加;结论:藏药"佐太"在一定浓度时,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促进人胚肾细胞293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藏药“佐太”的粉末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维恩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179-1184
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对藏药“佐太”、朱砂、轻粉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谱图进行比对分析,明确了藏药“佐太”中汞主要以黑色的立方晶系β型HgS形式存在,建立了“佐太”粉末X射线衍射法指纹图谱。“佐太”粉晶主成分黑辰砂和硫的X射线衍射花样以强线d-(I/I0)% 分别表达为:黑辰砂3.356 4/100,2.061 4/55.0,2.911 8/35.0,1.760 1/37.0,1.339 5/12.0,1.304 5/10.0,1.192 0/10.0,1.683 4/7.0,1.458 0/5.6;硫3.824 4/100,3.197 5/40.2,3.442 2/38.1,3.095 6/19.7,5.690 9/16.8,2.851 0/16.3,2.414 4/11.3。这16条衍射谱线可作为“佐太” 粉末X射线衍射法指纹图谱的主要参考值,对“佐太”的快速、无损分析和 “佐太”质量标准的补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盐杜仲的炮制方法的改进,增加药物溶出度,提高产率,节约成本。方法:采用引火入锅法,和传统的盐炙法、砂炒法同炒一定量的盐杜仲,从用时、制成品外观、断丝率、产品回收率、成品醇溶性浸出物、溶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引火入锅"法用时少、炒制的成品外观更加美观,其炮制的盐杜仲断丝率、产品回收率和醇溶性浸出物溶出度均高于传统炮制法。结论:"引火入锅"法较传统方法炮制杜仲省时省力,制成的盐杜仲色泽鲜亮、美观,产品回收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藏药“佐太”炼制的配方原料——“能持八金”灰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以探明佐太炼制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能持八金(金、银、青铜、红铜、黄铜、铁、锡、铅)灰的元素成分、结构组成及微观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八金灰中除了八金本身所含主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硫、氧、碳及一定量的其他元素.XRD结构分析发现,金灰中存在AuPb2,PbO(正方晶型和斜方晶型),Pb单质等,银灰中存在Ag2S和PbO等,青铜灰中存在Cu1.98(Zn0.73Feo.29)Sn0.99S4,CuS,SiO2,NaCu2S2及Ca( Fe+2,Mg)( CO3)2等,红铜灰中存在Cu7S4(斜方晶型和单斜晶型),CuO等,黄铜灰中存在Cu7 S4,PbS,ZnS,CaCO3,NaCu2S2等,铁灰中存在FeS,Fe+2 Fe2+3 O4及SiO2等,锡灰中存在SnS及SiO2等,铅灰中存在PbS,PbSO4,SnS2等物相.结论: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获得了八金灰的元素成分和微观结构组成的基础数据,为探讨佐太炼制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6):154-158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潜在损伤,以期揭示其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潜在毒性作用机制,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66.70mg/kg、33.35 mg/kg、16.68 mg/kg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180天和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肾损伤因子1(Kim-1)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及Kim-1和M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连续给药佐太180天和停药30天后,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一般外观行为体征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Kim-1和M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给药180天后,与空白组比较,33.35 mg/kg、16.68 mg/kg剂量组大鼠肾脏中Kim-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66.70mg/kg、33.35 mg/kg、16.68 mg/kg剂量组大鼠肾脏中MT-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停药30天后二者均恢复至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推测长期大剂量使用藏药佐太可能引起肾脏潜在的可逆性损伤,该损伤机制可能与升高Kim-1和MT的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藏药佐太的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药炮制“生熟异用”理论,结合课程思政“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系统整理和挖掘该炮制理论中的德育元素,采用案例式、对比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中药炮制学“生熟理论”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整合炮制理论,融入炮制精神,传承炮制文化,以期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维吾尔医“各立衣克买提”泥法炮制技术和在这种炮制方法前提下改进的新“库西提”法炮制技术对巴豆中脂肪油的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利用两种炮制方法炮制生巴豆,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巴豆项下的脂肪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这两种方法炮制的巴豆根据炮制时间不同脂肪油含量依次递减。结论:采用新“库西提”法炮制技术炮制的巴豆的脂肪油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已有"十八反"化学研究的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已有"十八反"化学研究特点,归纳存在问题,探讨"十八反"新研究方法。结果缺少不同类成分配比的"十八反"研究,应建立配伍数据库,与药理研究结合,探讨含"十八反"中药复方的配伍化学特点。结论探讨"十八反"是否相反的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减毒增效。中药如何经炮制后在临床上发挥最佳疗效,关键在于"适度""适应"和"适时"三方面,即"三适"理论。近些年来,学者们围绕炮制的"三适"原则和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充分阐释了"三适"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极大推动了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笔者总结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三适"的基本内涵,并结合现代研究报道,分析探讨了"三适"理论是如何贯穿于药物炮制前后的药效及成分变化研究,并提出既要系统地整理传统炮制理论,也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阐释炮制理论本质,创新发展现代新理论,更好地推动炮制学科发展,促进炮制行业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汤洗吴茱萸的规范化炮制工艺,该研究以古代著作及现代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记载的“汤洗”吴茱萸传统炮制方法为基础,以饮片收率和主要成分含量为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进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汤洗过程中吴茱萸味觉指标变化规律。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吴茱萸中主要成分含量在汤洗炮制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达-23.75%、-27.80%、-14.04%、-14.03%、-13.11%;柠檬苦素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达19.83%;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总体以升高为主,平均变幅分别为0.54%、-3.78%、2.69%、5.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汤洗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参数:汤洗时间2 min,料液比1∶10 g·mL^(-1),汤洗温度80℃,汤洗次数1次,干燥方式50℃烘干。经汤洗炮制后,吴茱萸饮片收率平均值为94.80%;主要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均较生品升高,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02.56%、103.15%、105.16%;去氢吴茱萸碱的含量较生品降低,平均转移率为83.04%。味觉分析结果表明,汤洗炮制能显著降低吴茱萸的咸味、涩味和苦味。该研究揭示了汤洗对吴茱萸主要成分含量及味觉的影响,建立的汤洗吴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阐明其炮制原理,提升饮片的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