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力行单细胞定量测量,以两种细胞间的临界分离应力Sc来表示细胞的粘附性。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使内皮细胞对正常单核细胞的粘附性明显增大,其发生较缓慢,4h达峰值并维持至24h以后。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性无明显提高。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后,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性均有迅速提高,1h达峰值,24h内逐渐减弱。实验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选择性地提高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粘附性,这种选择性的促粘附作用进一步证明它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分别采用MTT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方法等,检测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对VSMC生长率、细胞周期及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OX—LDL可呈浓度依赖性损伤VEC的形态、减少上清液中NO含量、升高上清液中ET-1含量。终浓度为1001μg,/ml的ox-LDL与VEC共同孵育24h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明显促进VSMC生长、提高PCNA表达及增加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OX—LDL损伤时,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肠癌HT-29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诱导大肠癌HT-29细胞转移及其对粘附作用的影响. 方法采用3H-TdR掺入及鼠尾胶粘附实验测定VEGF对大肠癌HT-29细胞同质性和异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dyen-Chamber观察VEGF诱导大肠癌细胞转移.结果1,5mg/LVEGF诱导HT-29细胞60,90min 3H-TdR掺入实验(cpm)分别为1759±289,1380±329和3124±226,2246±273,10mg/L VEGF诱导HT-29细胞60,90,120min 3H-TdR掺入实验分别为1232±201,2338±333,2237±23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min的2184±336,3560±255,4337±377,(P<0.05或0.01).5,10 mg/L VEGF诱导HT-29细胞60min鼠尾胶粘附实验A值为0.263±0.021,0.238±0.034;1,5,10mg/L VEGF诱导HT-29细胞90,120min鼠尾胶粘附实验A值分别为0.269±0.023,0.373±0.083,0.393±0.081和0.371±0.061,0.390±0.074,0.433±0.12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130±0.025,0.143±0.036,0.210±0.028,(P<0.05或0.01).用VEGF 1,5,10mg/L培养5 h,下室浸润的肝癌细胞数分别为(5.75±1.00,17.17±2.38,10.33±0.88)×107/L,分别高于对照组(1.58±0.38)×107/L(P<0.05或0.01).结论VEGF可以促进大肠癌HT-29细胞转移,与VEGF增加细胞异质性粘附作用以及降低大肠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有关细胞. 相似文献
5.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内皮损伤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内皮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因素很多,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发的内皮功能障碍加速AS的形成,增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心肌梗塞,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及理化、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显示,在AS斑块内的所有细胞均能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6.
7.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微丝肌动蛋白的影响及同细胞内钙离子变化间的关系,以探讨Ox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采用ECV 304内皮细胞株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 (200 μg/ml)组,采用激光扫描共聚显微镜分别观察OxLDL作用后12小时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及OxLDL作用24小时后的细胞骨架微丝(F-actin)的改变。结果:OxLDL作用12小时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01),而F-actin也在24小后发生明显的破坏。结论:OxLDL可破坏内皮细胞的骨架结构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的损害,这一作用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生理浓度或病理性高浓度的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直接作用.它可影响内皮细胞对多种血管舒缩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等)的合成及分泌、刺激其表达多种黏附分子、调控其增殖及凋亡.这些研究揭示了高胰岛素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活化血小板表达CD154及其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化血小板通过表达CD15 4分子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 (ADP) ,凝血酶体外诱导血小板活化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D6 2P、CD15 4表达水平 ,分析血小板表达CD15 4与其活化的关系 ;并将诱导或未经诱导的血小板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共育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检测HUEVCs产生膜性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的水平及变化 ,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单核细胞与HUVECs的黏附。结果 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其CD15 4表达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ADP(4μmol/L)或凝血酶 (1U/ml)诱导的血小板 ,均能显著增强单核细胞与HUVECs的黏附 ,并促进HUVECs产生膜性及可溶性ICAM 1(P <0 0 5、0 0 1) ,应用特异性CD15 4单抗后可阻断上述作用。静息血小板、单纯等量ADP或凝血酶 ,对HUVECs表达ICAM 1及单细胞与HUVECs的黏附均无影响 (P>0 0 5 )。结论 活化血小板可通过表达CD15 4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不稳定斑块破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肿瘤坏死因子-2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的区别,采用髓过氧化酶法测定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抗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对其粘附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的粘附,并可诱导内皮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脂蛋白(HDL)逆向转运胆固醇并以此发挥其经典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除此之外,HDL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白细胞粘附、调节血凝与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抗脂质氧化等生物学活性,且HDL还可通过胆固醇逆向转运作用以外的多种途径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癌细胞钙粘附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肝癌HepG2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和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的影响.方法 采用3H-TdR掺入试验测定VEGF对肝癌HepG2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对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作用.结果 1 ng/ml、5 ng/ml VEGF诱导HepG2细胞60 min、90 min 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 758.67±289.46、1 380.03±328.55和3 124.3±2 262.14、2 245.6±273.24,10 ng/ml VEGF诱导HepG2细胞60min、90 min、120 min3 H-TdR掺入实验分别为1 232.32±201.04、2 337.5±333.04、2 236.99±237.0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分钟的2 184.49±336.03、3 560.±255.17和4 337.4±377.35.5 ng/ml VEGF降低肝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荧光强度为757±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6.结论 VEGF降低肝癌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肝癌细胞E-cadherin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细胞微管吸唉技术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力行单细胞定测量,以两种细胞间的临界分离应力Sc来表示细胞的粘附性,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单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脂蛋白(HDL)逆向转运胆固醇并以此发挥其经典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除此之外,HDL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白细胞粘附、调节血凝与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抗脂质氧化等生物学活性,且HDL还可通过胆固醇逆向转运作用以外的多种途径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调脂药血脂康在治疗高脂血症的同时 ,是否具有抑制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用血脂康治疗 15例高脂血症 ,治疗 4周前后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 (CD11b/CD14 )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 ,以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结果发现 ,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表面CD11b的相对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均下降。淋巴细胞表面CD11b的相对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以及表达的百分率也降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从 5 .5 0 %± 2 .30 %降低到 1.75 %± 0 .85 % (P <0 .0 5 )。CD11b单克隆抗体封闭后可以抑制其粘附。此结果提示 ,他汀类药物血脂康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抑制粘附分子表达 ,发挥其降脂以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低密度脂蛋白;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质的表达;细胞记数法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几乎没有基质细胞衍生因子mRNA以及蛋白质的表达,随着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以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为50mgL、100mgL和150mgL时,每个视野粘附的单核细胞数分别为60±20、97±26和170±32,而正常对照组为20±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终浓度为0.1mgL、0.5mgL和1mg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后,粘附的单核细胞数分别为113±23、53±21和41±10,均低于低密度脂蛋白对照组的186±31,与低密度脂蛋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其机制与促进内皮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细胞粘附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由多因素引起,其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确定,而脂代谢异常和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分子、脂质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饲养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将VEGF作用于正常健康兔和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采用亚硝酸还原法测一氧化氮(NO),放免法测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1α( 6-keto-PGF1α),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并用WST-1比色法观察VEGF对上述VEC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VEGF 0 μg/L)比较, 10 μg/L、20 μg/L VEGF处理组NO、6-keto-PGF1α、PAI均明显增加,而ET、t-PA、t-PA/PAI均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健康兔VEC(正常VEC)比较,动脉粥样硬化家兔VEC(异常VEC)分泌ET、PAI、t-PA均明显增加,而NO、6-keto-PGF1α、t-PA/PAI均明显降低.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伴有内皮功能异常,而VEGF能促进正常和异常VEC的增殖并分泌NO、PGI2、PAI,而抑制ET、t-PA的分泌,使t-PA/PAI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培养,观察15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在不同时程(0~36h)及不同终浓度(0~30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24h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RT-PCR测定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ox-LDL可以促进EAhy926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ICAM-1可能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与体外培养的新生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经不同时间孵育后,应用凝血酶、蛋白C和S-2238发色底物显色法,观察单层内皮细胞膜上血栓调节蛋白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孵育浓度>6mg·L-1时.血栓调节蛋白活性降低,两者呈良好的负相关(y=-0.25x+65.96,r=-0.87,n=175,P<0.001);浓度≥50mg·L-1时,随着孵育时间延长,血栓调节蛋白受抑制较显著,并呈相关性;低密度脂蛋白还使血栓调节蛋白辅助激活蛋白c的反应速率出现早、中期减慢,后期加快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低密脂蛋白具有形响血栓调节蛋白功能的作用,提示高脂血症可以通过抑制动脉血管壁局部抗凝功能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