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半夏治失眠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令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跻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奈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读壅塞,经络大通,阴阳行得者也,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  相似文献   

2.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梅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6-57
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三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为:“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效显著。《方剂大词典》收载有此方,但其“主治”仅记为“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  相似文献   

3.
《内经》半夏汤治疗严重失眠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夏汤一方载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原文:"……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笔者从1980年11月~1983年3月,用此汤方治疗严重失眠症20例收效甚良,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全部属于门诊病人,其中男  相似文献   

4.
《灵枢·邪客篇》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足乔)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奈何?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秫米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又《素问·逆调论篇》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  相似文献   

5.
陈魁 《新中医》2009,(12):115-116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素问·逆调论》日:“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张氏医通·不得卧》日:“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相似文献   

6.
<正>《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开阔了从脾胃角度开启治疗不寐的先河。现代研究也表明失眠患者中有胃肠病约占13.6%[1],近一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患者存在失眠的症状[2],由此可见对有胃肠道疾病的失眠患者,病因大多可概括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引《下经》原文,"人有逆气不得卧,……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古今各位医家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小议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由半夏、竹茹、积实、杨皮、生姜、甘草组成。原书用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同胆寒者。考“胆寒”一证,《中藏经·论胆虚实寒热生死脉证之法》云:“胆者……虚则伤寒,寒则恐惧头眩,不能独卧。”又回:“胆冷则无限。”从失眠、恐惧来看,确同温胆场所治之症。但既为“胆冷”,又何来“虚烦”呢?后世医家对温胆汤温胆之寒的说法,亦多有异议。如《医方集解》云:“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机实、竹茹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胃经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解耳。”《医宗金鉴·名…  相似文献   

8.
半夏秫米汤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十三方之一,组方精简,疗效突出,在治疗失眠及其他阴阳不和之类病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千百年来,许多医家用此方治疗失眠,不免有泥于本方而不效者,责之于"岁月湮灭,《内经》欺人",深自误矣!《内经》所立半夏秫米汤,一则药物不同于当代;一则《内经》教授我们的是治疗失眠的方法,非独一方。本文从《内经》有关失眠病机入手,继而至半夏秫米汤药物的古今对比,到治失眠应"遵其法而不泥其方",从以上两方面探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发古今药物之微、治疗大法之微。  相似文献   

9.
李国祥 《陕西中医》2011,32(10):1434-1435
<正>"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原指阳明经气上逆而呼吸有声不能平卧之症,主以半夏秫米汤治之。《灵枢.邪客篇》并载半夏秫米汤有"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之功。后世多将"卧不安"解释为"不寐"、"失眠",方证相对其效亦彰。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胃不和则卧不安"之不寐、失眠,并非半夏秫米汤一方所能概治。不寐之证责  相似文献   

10.
过去有些医家论失眠因素之一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医师写脉案常引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用“半夏汤”,这是转引的误解。原来《素问·逆调论》的不得眠不指睡眠(失眠),指的是不得平卧,今所谓“端坐呼吸”,原文如下:“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喘鸣)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  相似文献   

11.
冯松杰 《国医论坛》2003,18(1):17-17
1 不寐主要病变在心心主神明 ,凡心血不足、心阴亏虚、心气虚弱或痰火扰心 ,均可导致不寐 ,用归脾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黄连温胆汤等治疗 ,大多有效。2 他脏病变影响及心皆可导致不寐2 .1 胃病 《内经》早就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 ,其治疗可“饮以半夏汤一剂……其卧立至”。半夏辛苦温 ,本身无养心安神之功 ,但半夏是和胃降逆的要药 ,如不寐由胃病引起 ,则半夏能治。2 .2 肾病 素有“心肾不交”说 ,特指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扰心的病机 ,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证 ,故治用交泰丸 ,用黄连清心火 ,用肉桂引火下行温补肾元 ,乃…  相似文献   

12.
谈半夏与失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目不瞑,不卧,早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论述一半夏秫米汤。另外在《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杂病源流犀烛》等书中部有引用或类似的方剂罗列。如《重订灵兰要览》谓“不寐之证,椿田每用制半夏,夏枯草各五钱,取阴阳相配之义,浓煎长流水,竞覆杯而卧。”笔者受此启发,曾治一失眠烦躁、心情不舒、精神紧张的青年男性。初用酸枣仁汤加减,久不显效,乃失眠,后加用半夏,睡眠大有好转,渐至愈。半夏为何能治失眠,这得从睡眠的机制说起。古人认为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在夜间行于阴分。当夜晚卫气从阳分入阴分,阴阳趋于协调时,人们便能入睡,因此失…  相似文献   

13.
失眠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 152,说明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灵枢·邪客》阐述了失眠的病机,“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1]126,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方剂为“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阳之所以不得入于阴,是因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厥气又有虚实之分,根据虚实补不足、泻有余,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在消化系统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有记载。其主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药: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伤中而形成的痞证。临床用其治疗消化系统多种疾患,有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利则卧不安”语出《索问·逆调论》篇。经云:“不得卧而患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认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对此论中的“卧不安”,历代注家多有分歧、有认为指手卧不安或不能平卧的,如高峰’一氏云:“卧当解释为争卧较为适宜,并非睡眠之谓、不安当为辗转不宁,起居不安之状。据此,’‘胃不和则卧不安”可释为由于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胃气便不能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使人不得手卧而…  相似文献   

16.
治疗失眠宜用半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建平 《光明中医》2004,19(4):36-36
半夏的主要功能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病,而用于治疗失眠则临床少见。半夏具有治疗失眠功效最早的记载见于《灵枢·邪客》,此后,《千方要方》、《外台秘要》、《杂病源流犀烛》等书中都有引用或类似的方剂列出。如清代的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在论不眠用半夏秫米汤时,引用《素问》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能和胃气而通阴阳,如半夏秫米汤”。半夏何以能治失眠?这需从睡眠的机理说起。古人认为,卫气在白天行于体表,即行于阳分,夜晚则行于内脏,即阴分。当夜晚卫气从阳分进…  相似文献   

17.
失眠从肝论治五法杨杰(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中医院深圳518133)关键词失眠治肝法失眠,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又名“不得眠”、“不得卧”,通常称为失眠。指经常不易入寐,或寐而易醒,甚至彻底不眠。失眠的病因既多,病机也较复杂,它涉及到精神气血,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8.
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河北省涞水县医院 (074100)刘兴武关键词胃失和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  相似文献   

19.
古谓半夏辛温有毒,意在言其药性峻烈,运用不可孟浪,生用之际,尤宜慎之。而正因其有毒,又每可借其峻猛之力,去疾疗病,收取捷效。早在汉末,张仲景就广用半夏于《伤寒杂病论》中,如《伤寒论》用半夏者18方,《金匮要略》中用半夏者36方(其中七方已见于《伤寒论》)。其运用之妙,疗疾之广,为后世医家用半夏之典范。兹就其治呕吐、平喘逆、散痰结、消痞满略述之。一、治呕吐诸呕吐证治,仲景多用半夏。呕吐一证,有因饮因食,因虚因寒诸异,而以半夏辛散温燥之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阅读《中医杂志》颇受教益。但觉贵刊有些文章内容不准确,有必要就正于作者、编辑。一、今年第七期第8页《论病与证》一文中,论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时举例云:“《金匮要略》中用肾气丸者有四:一是中风后少腹不仁;二是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三是治痰饮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去;四是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查《金匮要略》用肾气丸者有五:一是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是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三是治痰饮短气有微饮者;四是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五是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并无中风少腹不仁用肾气丸;也无虚劳里急诸不足,少腹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