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茅青  曹东  贾宪生 《药学学报》1993,28(4):273-281
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ocranthoide Hand. -Mazz.)花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分得三个常春藤皂甙元的双糖链甙,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川续断皂甙乙(dipsacoside B,Ⅰ);另外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灰毡毛忍冬皂甙甲(macranthoidin A,Ⅱ)和灰毡毛忍冬皂甙(nmcranthoidin B,Ⅲ),两者的次级皂甙灰毡毛忍冬次皂甙甲(macranthoside A,Ⅱb)和灰毡毛忍冬次皂甙乙(macranthoside B,Ⅲb),亦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黄褐毛忍冬化学成分及先导物的糖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褐毛忍冬的化学成分及其先导物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提取和纯化黄褐毛忍冬中的化学成分及先导物,采用酰化和甲基化方法制备衍生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用石油醚从黄褐毛忍冬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和岩白菜素(Ⅱ),制备了先导物常春藤皂苷元以及两个衍生物,经光谱确证结构。结论以天然化合物制备先导物产率高,有利于进一步的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3.
黄褐毛忍冬皂甙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时京珍  刘耕陶 《药学学报》1995,30(4):311-314
黄褐毛忍冬皂甙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时京珍,刘耕陶(贵阳贵州省中医研究所55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00050)我们已报道黄褐毛忍冬总皂甙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1]。经进一步实验发现其中的两种成分,即H和S均为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续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永文  薛智 《药学学报》1991,26(9):676-681
从川续断(Dosacus asper Wall)的根中分得六个化合物(Ⅰ~Ⅵ)。Ⅰ,Ⅱ,Ⅲ和Ⅵ分别鉴定为蔗糖、胡萝卜甙、β-谷甾醇和akebia saponin D.Ⅵ和Ⅴ为新化合物,根据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证明其结构分别为3-O-(4-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和3-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黄褐毛忍冬皂苷甲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冰醋酸溶液(62:38);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黄褐毛忍冬皂苷甲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1.972~7.888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相似文献   

6.
黄花败酱中甙元与单糖链皂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花败酱根茎和根的丙酮提取物中用柱层析方法分离出3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和常春藤皂甙元-3-0(2'-0-乙酰基)-α-L-阿位伯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7.
川续断中皂甙Ⅸ和Ⅹ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文  薛智 《药学学报》1992,27(12):912-917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二个新三萜皂甙(Ⅸ和Ⅹ),根据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其结构分别确定为3-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Ⅸ)及其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Ⅹ)。  相似文献   

8.
黔产黄褐毛忍冬与国内其他主产区红腺忍冬品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黄褐毛忍冬与不同产地红腺忍冬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VP-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13∶87);流速为1.0 mL.min-1。结果本法在0.16~0.96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为1.73%(n=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黄褐毛忍冬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喙果绞股蓝中皂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喙果绞股蓝(Gymostemma yixingense CY Wu et SK Chen)中分得四个皂甙成分(Ⅰ~Ⅳ),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解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喙果皂甙A(yixinosideA),Ⅱ,Ⅲ和Ⅳ分别鉴定为绞股蓝皂甙XLIVXLII(gypensideXLIV,XLII)和具明显调脂作用的人参皂甙Rb1(ginsenosideRb1)。此外,Ⅰ经酸水解得到一新皂甙元1β-羟基人参二醇(1β-hydroxylpanaxadiol)(Ⅴ)和一新次级甙,命名为喙果皂甙B(yixinosideB,VI)。  相似文献   

10.
丝瓜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龙  鲁灵恩  蔡元聪 《药学学报》1993,28(11):836-839
从丝瓜(Luffa cylinderica Roem)叶中分得三种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21β-羟基丝石竹皂甙元(L-2),2α-羟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L-8)和21β-羟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L-10)。L-2和L-10为新的天然产物,依次命名为丝瓜素A(lucyin A)和丝瓜皂甙N(lucyoside N)。  相似文献   

11.
从人工液体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柱层析,低压柱层析和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辛素(armillarilin)和蜜环菌壬素(armillarinia),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S)分析,推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Ⅰ和Ⅱ。  相似文献   

12.
野木瓜甙YM10和YM12的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中分离得到二个去甲五环三萜皂甙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0去甲齐墩果-12,20(29)-二烯-28-羧酸-28-O-α-L-呲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命名为野术瓜甙YM10(Ⅰ)和3-O-α-L-呲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0-去甲齐墩果-12,20(29)-二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命名为野木瓜甙YM12(Ⅱ)。Ⅰ和Ⅱ均系首次从植物中得到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水蔓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民间草药玄参科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 ex Link. sub dilatata(Nakai et Litagawa)Hong.]的干燥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黄酮甙和两个黄酮甙元,其中甙Ⅰ是新化合物,命名为水蔓菁甙(linariifolioside)。根据光谱数据和水解产物分析确定甙Ⅰ的结构为木犀草素-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6″′-O-acetyl-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另外甙Ⅱ,甙Ⅲ以及两个甙元为已知物,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Ⅱ]和芹黄素-7-O-x-L-鼠李糖甙(apigenin-7-O-α-L-rhamnoside,Ⅲ)、以及木犀草素(luteolin,Ⅳ)和芹黄素(apigenin,Ⅴ)。这些化合物在水蔓菁中均是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4.
庾石山  肖倬殷 《药学学报》1991,26(4):261-266
从异叶梁王茶[Nothopanax davidii(Franch)Harms]树皮中分离得到两种五环三萜皂甙,经化学和光谱(IR,1HNMR,13CNMR,1H-1H COSY,1H-13C COSY,NOESY,MS)分析,分别鉴定为3-O-α-(3′,4′-O-二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β-羟齐墩果-12-烯-28,29-双羧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Ⅱ)和3-O-α-(3′-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3β-羟齐墩果-12-烯-28,29-双羧酸甙(Ⅱ),前者命名为异叶梁王茶甙Ⅰ,后者命名为异叶梁王茶甙Ⅱ。这两个皂甙均系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浙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l Miq.)属于百合科植物,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等功效。主产于浙江宁波一带,关于其化学成分曾有报道,分得浙贝甲素,浙贝乙素等。本文报道浙贝母(上海药材公司购)化学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甘草中新三萜皂甙元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甘草(Glycyrrhiza yunnanensis)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二个新三萜皂甙元,云南甘草皂甙元A和B(glyyunnansapogenin A and B),以及已知化合物β-谷甾醇的鉴定。云南甘草皂甙元A和B的结构经衍生物制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光谱测定和解析、分别推定为3β,24-dihydroxy-16-oxo-olean-12-en-29-oic acid和3β,21α,24-trihydroxy-olean-12-en-30-oic acid。  相似文献   

17.
宁国贝母中宁贝新甙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ew steroidal alkaloidal glucoside, C34H57NO7, mp 284~286℃, named ningpeisinoside, was isolated from the bulb of Fritillaria ningguoensis S.C. Chen et S F. Yin. Based on 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and IR, MS, 1HNMR, 13CNMR spectral studies, the structure of ningpeisinoside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N- methyl- 5α- veratranine-6-oxo-3β-O-β-D-glucoside (Ⅰ).  相似文献   

18.
乌拉尔甘草中新香豆素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为临床广泛使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颇为重视。近来,用不同溶剂对甘草进行分步提取,以酶和受体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发现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安定受体,胆囊收缩素受体以及二氢还原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寻找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对该部分进行了化  相似文献   

19.
粗毛淫羊藿甙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 Franch为小檗科植物,又名尖叶淫羊藿,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在当地作淫羊藿药用。对粗毛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从四川产粗毛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五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人工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属白蘑科(Tricholometaceae)真菌]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癸素(armillaripin)。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S)分析推测其化学结构,并进一步用X-线衍射晶体解析法确证其结构和其相对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