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形态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62例连续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CA的IMT增厚、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病变血管发生频率最高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结论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预测具有临床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的情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测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04±0.08)mm,斑块发生率为82.28%,非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0.97±0.09)mm,斑块发生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情况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用于估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其发生与冠状动脉、脑动脉、胸主动脉、股动脉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信息可以为发现或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提供线索。目前最常用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是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一中层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IMT增厚被认为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我们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经颈动脉行超声检查,将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探讨IMT增厚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表劲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结构变化及其间相关性的研究.寻找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证据,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指标.方法分别测定了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型)、3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者(2型)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糖尿病人的颈动脉、股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AD)组与无合并症组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增厚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合并冠心病组股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与无合并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的敏感性更高.结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外周动脉病变的程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1例双侧颈动脉未见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1例双侧颈动脉中膜增厚并多发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2组患者内中膜厚度;统计双侧颈动脉中膜增厚并多发斑块患者斑块检出率、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56.10%(23/4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4.15%(14/41),混合斑检出率9.76%(4/41)。41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度狭窄检出率75.61%(31/41),重度狭窄检出率24.39%(10/41)。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可有效获取内中膜厚度信息,并可评估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7.
石国平 《河北医学》2005,11(2):119-121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C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对49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C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与31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C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指数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CHD)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双侧颈动脉、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5例作为CHD组,选择不明原因有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感觉的患者65例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测量其左、右颈动脉、股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结果CHD组TC、TG、LDL-C、GLU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股动脉分叉处斑块检出明显多于其他部位(P<0.01)。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较显著,冠状动脉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及早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9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即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厚度、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发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AASI、颈动脉斑块积分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程晓雪  钟敏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52-5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经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门诊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经分析,观察组5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内膜增厚43例(86.0%),多发斑块39例(78.0%),不均质斑块32例(64.0%),颈动脉狭窄41例(82.0%),明显高于对照组11(22.0%)、21(42.0%)、15(30.0%)、9(18.0%),P〈0.05。结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颈动脉超声可作为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玮  肖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46-254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于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对2组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厚度进行测定,并计算斑块积分,以分析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股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斑块积分也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采用超声检测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为冠心病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由于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建议在进行体检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对颈、股动脉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厚度进行检测,以提高冠心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 血清浓度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110例因胸闷、痛而疑是冠心病的入院患者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第2日进行hs-CRP血清浓度检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评估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颈动脉斑块IMT,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检测值的大小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成正相关(r均>0.6,P<0.05).如将Crouse积分≥10.7作为标准,则其灵敏度为78.5%,阳性预测值89.9%,Crouse积分<10.7的特异度79.0%,阴性预测值58.0%.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Crouse积分联合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一项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CCA)、股动脉(FA)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6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CA、FA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CA、FA的IMT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FA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73.1%)高于CCA组(65.1%),C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斑块者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更高。结论CCA和FA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CCA、FA超声检查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T)及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89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动脉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常规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结果冠脉狭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内膜病变率和粥样斑块性质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经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和病变性质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周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300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动脉IMT和斑块的超声检测,而后评估外周动脉IMT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冠心病组外周动脉IMT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0.94 vs 0.58毫米,颈动脉窦1.27 vs 0.65,股动脉1.47 vs 0.70,P值均〈0.01)。而且三支冠脉病变组IMT值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IMT值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并且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冠心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病例186例,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和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加重(P<0.05或P<0.01).结论 颈动脉IMT和斑块可用于辅助预测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  相似文献   

18.
张义红  田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6-15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8例有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粥样斑块57例,其中4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1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无粥样斑块,其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5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硬化斑块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迪华  潘迪光 《广西医学》2007,29(5):664-66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脉病变的预示情况.方法 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有冠脉病变的患者237例,用超声检查不同部位外周动脉斑块的情况,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间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高于股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尤其是冠脉单支病变和狭窄程度<75%时.结论 颈动脉斑块较股动脉斑块更能预示冠脉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500例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分别180例和141例,分别占总高危人群的36.00%和28.20%。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成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P<0.05)。③男女患者颈动脉形成斑块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4项指标是导致脑卒中高危状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