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乙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 (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及预防。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查 14例乙肝血清血指标HBeAg阳性孕妇产前血HBVDNA与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 6 0 0U产后血HBVDNA定量对比分析 ,以及对 4 1例乙肝血清血指标HBeAg阳性的孕妇 ,产前注射 (观察组 )与未注射 (对照组 )HBIG 6 0 0U产后血、乳汁、唾液HBVDNA定性对比分析。结果  14例HBeAg阳性孕妇HBIG注射前后血HBVDN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4 1例HBeAg的孕妇 ,产后HBVDNA阳性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是血 (P <0 0 1)、乳汁 (P <0 0 1)、唾液 (P <0 0 1)。结论 注射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孕妇血HBVDNA水平 ,从而有效减少孕妇HBV血、乳汁、唾液对婴儿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HBIG组(A组)66例,于孕28、32、36w分别注射HBIG 200IU,非HBIG组(B组)68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Ⅰ、Ⅱ、Ⅲ组,Ⅰ、Ⅱ组新生儿注射HBVac 10μg和HBIG 100 IU,Ⅲ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结果 HBIG组较非HBIG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Ⅰ、Ⅱ、Ⅲ组婴儿6月龄HBsAb阳转率Ⅰ>Ⅱ>Ⅲ.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HBsAg携带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HBsAb.  相似文献   

4.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应用于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123例,于孕28、32、36w分别注射HBIG200u,B组13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晚期应用HBIG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504例HBsAg(+)孕妇分为A(预防组),B(对照组)两组。A组:246名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10μg、HBIG200IU(200IU/ml),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同时在出生后24h内注射HBIG200IU,然后在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每次10μg。B组:258例产前未注射HBIG和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在0、1、6(30μg、30μg、30μg)月龄只用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免疫。A、B两组婴儿都分别在0、3、6、9、12、24月龄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同时随访。结果A组的宫内感染率为3.25%,B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A组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而B组中有7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B组婴儿发生慢性HB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χ^2=4.41,P〈0.05)。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程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乙肝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血液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达10%~15%[1].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2],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肝流行的关键.HBIG已被证实为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阻断率仍没有达到100%,仍有10%~20%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3].故对母婴传播途径、HBIG阻断机制及阻断失败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在预防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选乙肝阳性孕妇(包括HBSAg( )、大三阳、小三阳、HBV-DNA( ))160例,分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用药组)、对照组(未用药)。用ELASA法和PCR技术进行母血和脐血测定。结果治疗组阻断几率为96.25%(3/80),对照组阻断几率为71.25%(57/80),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减少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HBsAg-DNA阳性孕妇,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预防 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旨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方法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DNA(HBV-DNA)阳性的孕妇100例分两组,每组50例.A组(用药组),B组(未用药组).100例均用 ELISA和 PCR技术检测母血.婴儿脐血以及出生后6个月后HBsAg-DNA血清的情况.结果①A组 50例用药后孕妇血清 HBsAg-DNA平均滴度(98227'10^3拷/ml)与未用药B组50例孕妇(6167752·10^3拷/ml)比较,A组MHBsAg-DNA滴度明显降低.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A、B二组分娩的婴儿脐血HBsAg-DNA阳性率A组9例(18%)与B组25例(50%)比较,A组婴儿HBsAg-DNA阳性率明显降低.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A、B二组婴儿出生后24h均用加强预防,6个月后测新生儿血清 HBsAg-DNA阳性率,A组产前用药 出生后用药,其阳性率1例(2%),与B组产前未用药,仅出生后用药,其阳性率10例(2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乙肝携带者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率,若分娩后新生儿再次用药则HBV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降低.研究对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提高人口素质,搞好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其中母婴传播是其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我院试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酵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传播取得了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立传播。方法 对孕妇HBsAg( )者进一步检测HBV M及HBV DNA,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乙肝疫苗和HBIG免疫阻断,并对新生儿脐血进行HBVM及HBV DNA检测以了解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采用HBIG阻断HBV新生儿无l例发生感染。结论 孕早期检测HBV M,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治疗,是阻止患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127例。对这些孕妇进行分组,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为实验组,将未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设为对照组。化验患者血液,根据其血液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含量将孕妇可能把病毒传染到胎儿的概率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三个等级,这些孕妇分娩后要第一时间对新生儿做脐带血检验,判断新生儿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观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结果风险评测中高风险组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其新生儿病毒感染率降低,其差异性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低风险组和极低风险组则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妊娠后期对高风险乙肝病毒携带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经母婴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亲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所生婴儿为观察对象。分10μg×3、20μg×3和30μg×3三组,每组又分联合组(乙肝疫苗加HBIG)和单苗组(单用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肌内注射。20μg和30μg两组12月龄时联合组和单苗组HBsAg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但联合组抗-HBs阳性率和GMT均较单苗组为高。10μg×3联合组12月龄时HBsAs感染率和30μg×3单苗组相仿,用此法免疫,价格低廉,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3.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研究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学生的免疫效果。方法同时对365名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进行免疫监测。随机分为两组,A组:183人,接种剂量10-5-5(μg),B组:182人,接种剂量5-5-5(μg),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测定。结果1.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免疫效果良好,抗-HBs阳性率达97%以上;2.对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免疫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HBV易感者和感染者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均好。在青少年中普种乙肝疫苗可不筛查HBV-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4例孕妇,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28例),2组孕妇在妊娠第28、32和36周均肌注HBIG 200IU各1次,治疗组孕妇在孕28周时同时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观察2组新生儿HBV DNA载量和HB8Ag水平.结果 对照组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30.56%(11/36),治疗组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7.14%(2/2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5,P=0.046),对照组所生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为16.67%(6/36),治疗组所生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为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及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阶段应用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设计自孕20周起,给予乙肝孕妇每四周免疫HBIG一次,共5次。对比常用的孕晚期3次免疫方法及孕期无干预措施的乙肝孕妇,在脐血、新生儿外周血及羊膜、胎盘感染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0周免疫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28周免疫组相比无明显减少,同时新生儿抗体产生率也无明显增加。但是在胎盘感染的微观方面,20周免疫组明显低于28周免疫组。两个干预组较未干预组相比宫内感染率都有明显降低。结论孕期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可有效的减少宫内感染率;20周开始免疫和28周开始免疫相比,在临床上,未见明显的优势,但是胎盘感染的微观方面,有明显低的感染率,新生儿外周血能比脐血更准确的诊断乙肝感染情况;羊膜的感染率与胎盘相同。  相似文献   

1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方法:将64例HBsAg( )孕妇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未治疗组34例。治疗组在孕26周起开始注射HBIG和应用左旋咪唑涤布剂,新生儿应用HBIG和HBVac。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治疗组脐血中HBsAg阳性率为3.33%,未治疗组为23.53%。结论携带HBV孕妇干孕晚期给予HBIG、HBVac和左旋咪唑涤布剂联合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体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被动免疫效果和机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产妇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婴儿干预组31例,和母婴共干预组32例;对照组不给予HBIG干预,婴儿干预组在婴儿出生6 h之内给予HBIG干预,母婴共干预组分别在母体孕28、32、36周和婴儿出生6 h之内给予HBIG干预;此外,三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0、1、6月接种乙肝疫苗,并于末次接种后取患儿空腹外周血,进行乙肝标记物、HBV-DNA及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三组新生儿HBe Ag、HBs Ag、H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对照组为最高,母婴共干预组最低;HBe Ab阳性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对照组为最低,母婴共干预组最高。三组新生儿的补体C3、C4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型CD3+T、CD4+T、CD8+T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对照组为最低,母婴共干预组最高;在免疫球蛋白方面,婴儿干预组和母婴共干预组的Ig G、Ig 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 A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母体HBIG注射可有效激活母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降低母体中病毒含量。此外,通过胎盘对胎儿的影响,协同使新生儿产生抗原-抗体反应,缓解HBV病毒所诱发的T淋巴细胞耗损,有可能发挥其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母婴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阳性妇女64例,治疗组32例孕前给予拉米夫定口服,对照组32例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自行妊娠,婴儿出生时、1年时检测两对伴和HBV-DNA.结果治疗组妇女所产婴儿出生时、1年时检测两结伴和HBV-DNA均阴性,儿科智力/体格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对照组妇女所产婴儿出生时检测HBsAg阳性25%(8/32),HBsAg/HBeAg双阳性9.37%(3/32),HBV-DNA阳性18.75%(6/32),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用于预防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有确切效果和近期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