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用于质控VZV灭活疫苗研发和生产中抗原含量.方法:以VZV中和单抗5F6C8为包被抗体、8H5D1为酶标抗体,构建定量检测VZ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对本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线性和稳定性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双抗体夹心定量检测VZV抗原的ELISA方法,线性范围为0.4 μg~13 μg/ml,相关系数为R2=0.994,定量限度为0.4.μg/ml;变异系数CV< 15%、准确性回收率介于87.5% ~ 111.6%之间,稳定性37℃6天的回收率>80%.与VZV以外的相关病毒样本没有交叉反应.结论:构建的VZ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各项性能符合定量检测需要,可用于VZV灭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抗原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主要衣壳蛋白ORF40的单克隆抗体,对该蛋白在VZV感染细胞内的表达、分布以及在VZV病毒颗粒中的包含情况进行初步探究。方法:设计并合成VZV ORF40多肽片段,偶联牛血清白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与筛选抗VZV ORF40单克隆抗体,使用获得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对VZV感染细胞进行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对纯化的VZV病毒颗粒进行检测。结果:获得VZV ORF40单克隆抗体10F2,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VZV感染细胞表达的以及VZV病毒颗粒包含的ORF40蛋白;本研究应用该抗体确定了ORF40蛋白在VZV感染细胞中的核定位,并且发现ORF40蛋白在核周有点状聚集现象,在细胞质区域偶尔也能检测到ORF40蛋白的分布。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抗VZV ORF40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开展该蛋白在VZV感染与病毒颗粒组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的重组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 RA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全球共享数据库下载VZ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针对四个保守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并筛选出最佳组合, 通过引物与探针浓度梯度筛选出最佳反应体系, 建立荧光型RAA检测方法。用VZV阳性质粒标准品与梯度稀释的临床样本评价方法的灵敏度, 以最低检出极限浓度的阳性质粒标准品进行重复实验评价方法的重复性, 以其他病毒核酸评价方法的特异性, 同时用本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方法筛选出针对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28基因的引物对F2/R2与探针P2为最佳组合;考虑到成本因素, 最佳引物浓度为500 nmol/L, 最佳探针浓度为280 nmol/L;最低检出极限为101拷贝/μL, 最低可检测到Ct值为36.027的临床阳性样本;重复实验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建立一种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并合成VZV-IE62蛋白的多肽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和制备抗VZV-IE62单克隆抗体,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等开展抗体性能评价,继而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法建立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并与经典空斑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获得抗VZV-IE62的单克隆抗体1B7,应用于ELISpot方法可特异识别VZV感染后的细胞,以之为基础建立了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相比经典空斑计数法,该方法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从5至7 d缩短至32 h)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VZV-IE62 ELISpot),具有潜在的转化应用前景,可为VZV的防治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对近20年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逐一对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豚鼠、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病毒检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不断完善VZV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探索VZV感染的机理及研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疱疹液中分离得到的水痘-带状疱疹(VZV)株进行基闪型研究,并区分感染是南野牛株还是由Oka疫苗株引起的.方法 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的皮肤水疱液中分离VZV,然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病毒株的ORF38、54、62和R5可变区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分离的19株VZV中,存在PstⅠ+ Bgl Ⅰ+ R5A和Pst Ⅰ+ Bgl Ⅰ+RSB两种基因型,其中Pst Ⅰ+ Bgl Ⅰ+ R5A占52.7%,Pst Ⅰ+ Bgl Ⅰ+R5B占47.3%,没有发现与Oka疫苗株相同的基因型.结论 本研究中所分离的VZV毒株均系野生株,它们的基因型与欧洲、美国、日本的VZV分离株均不相同.利用病毒基因组中ORF38和ORF62区域的单一核苷酸多态性,能够区分疫苗株和野毒株.  相似文献   

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属人类疱疹病毒α亚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3型(HHV-3),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VZV的原发感染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但VZV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沿感觉神经上行至一个或多个脊髓后根和三叉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可被再激活并沿神经轴突到达相应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引起带状疱疹[1].  相似文献   

8.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属人类疱疹病毒α亚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3型(HHV-3),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VZV的原发感染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但VZV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沿感觉神经上行至一个或多个脊髓后根和三叉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可被再激活并沿神经轴突到达相应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引起带状疱疹[1].  相似文献   

9.
10.
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在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就细胞感染法、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动物感染试验及电镜技术评价消毒剂对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人施万细胞(hSC)朊蛋白(PrPC)、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及甲钴胺(MCb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VZV感染加MCbl干预组、VZV感染PrPC基因(Prnp)siRNA转染细胞组、VZV感染Prnp-siRNA转染细胞加MCbl干预组。设计合成Prnp的siRNA序列转染hSC,构建PrPC表达下调的hSC模型。以感染复数为1.0的VZV分别感染后4组细胞3 d后,加药组分别加入250μg/ml的MCbl干预。感染7 d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real time RT-PCR检测Prnp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rPC糖基化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检测TACE和TNFR1的表达,TACE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TNFR1(sTNFR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  相似文献   

12.
多数眼部病毒性疾病是由疱疹病毒组引起的,尤其是非典型的疱疹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眼内炎症,这些感染常表现出重叠的临床症状从而引起误诊。传统的诊断方法费时并且敏感性低,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为此类病例提供准确而快速的诊断。该研究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眼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巨细胞病毒(CMV)。 该研究共检测了146份标本,通过系列稀释HSV、VZV和CMV标准株的方法来决定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该方法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一个以乙肝核心抗原为骨架的病毒样颗粒,乙肝表面抗原"a"决定簇呈现在该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方法 乙肝adr血清型的HBsAg蛋白"a"抗原决定簇(aa139~148,CSKPTDGNCT)插入到HBcAg的第78位天冬氨酸和第79位脯氨酸之间,密码子优化之后基因合成,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对蛋白进行电镜观察、ELISA检测抗原性、免疫兔后检测免疫原性.结果 构建得到预期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后电镜观察为病毒样颗粒,ELISA检测证实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论 成功获得预期的带乙肝表面抗原"a"决定簇的病毒样颗粒,为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HIV感染者口腔HHV感染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4年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艾滋病治疗的患者245例,其中男154例、女91例,年龄28 ~ 68岁,平均年龄(37.5±1.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6±0.4)年.利用PCR方法对245例HIV感染者唾液疱疹病毒1~4型即HSV-1、HSV-2、VZV和EBV DNA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检出率与CD4细胞的关系.结果 经PCR检测后,CD4小于200个饥l时比CD4在200~399个/μl期间和CD4大于400个/μl患者更容易检测到HSV-1、VZV、EBV,CD4在200 ~ 399个/μl期间比大于CD4大于400个/μl的患者唾液中4种病毒的检出率高.结论 CD4细胞个数与免疫指标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人疱疹病毒。水痘是儿童常见的疾患,但对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病人也常可引起高达28%的病死率;带状疱疹是潜伏下来的VZV的复活引起的病症。现在已有一种活的减毒的VZV疫苗开始应用。为了澄清接受这种疫苗的人又发生的疱疹性疾患是野型VZV毒株引起的还是疫苗株引起的,目前尚没有适当的生物学或免疫学的方法可达此目的的情况下,作者应用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构建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报告细胞系MV9G进一步研究白黎芦醇体外抑制VZV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无细胞VZV直接感染MV9G细胞(CFVs直接感染)或将带细胞VZV与MV9G细胞共培养(CAVs共培养)以激发MV9G细胞表达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在CFVs直接感染前或CAVs共培养不同时间点加入白黎芦醇,通过比较药物对CFVs或CAVs激发荧光素酶的抑制强度分析白黎芦醇直接灭活病毒、抑制病毒黏附和穿透、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及其时间点和可逆性:通过比较药物作用前后VZV即刻早期蛋白62(IE62)mRNA拷贝数和IE62表达强度变化分析白黎芦醇对IE62转录和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白黎芦醇>30.0 μg/ml时MV9G细胞三磷酸腺苷(ATPs)含量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ATPs降低50%时白黎芦醇浓度(CD.)约60.3μg/ml.CFVs与白黎芦醇(25.0μg/ml)预混37℃水浴孵育2h后直接感染MV9G细胞,CFVs激发荧光素酶下降50%.MV9G细胞在含白黎芦醇培养基中37℃孵育2h后直接感染CFVs,CFVs激发荧光素酶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但4℃孵育对无显著变化.在CAVs共培养中加入白黎芦醇后CAVs激发荧光素酶显著降低,药物抑制荧光素酶50%时浓度(IC.)约8.7 μg/ml.分别在CAVs共培养3、6、9、12、24、30和36 h时加入白黎芦醇,3~24h加药各组CAVs激发荧光素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1h、3D h和36 h加药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s共培养时撤除白黎芦醇后CAVs激发荧光素酶显著高于撤药前,尤以24h和72 h撤药组明显.VZV IE62 mRNA拷贝数和IE62抗体阳性细胞数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 白黎芦醇细胞毒性较强,MV9G细胞可耐受最高浓度为30.0μg/ml.白黎芦醇部分灭活CFVs、抑制CFVs穿透MV9G细胞但对CFVs黏附MV9G细胞无影响,以浓度依赖方式可逆性抑制CAVs细胞内复制.白黎芦醇可能通过抑制1E6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抑制VZV感染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中糖蛋白E(gE)的免疫活性最强,本试验成功构建了VZV糖蛋白E的原核表达载体,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以有效激活小鼠的免疫反应。1方法构建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VgE,然后用IPTG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经过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VZV糖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近20年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逐一对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豚鼠,大鼠,小型模型的建立方法,病毒检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不断完善VZV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探索VZV感染的机理及研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对治疗很有意义。据报告,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单克隆抗体荧光抗体直接法,能检出局部病变中的VZV特异性糖蛋白抗原。作者用直接法对带状疱疹,水痘和单纯性疱疹的诊断和鉴别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评价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在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就细胞感染法、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动物感染试验及电镜技术评价消毒剂对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