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NO)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肾、肠组织中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别于第一周内和第三周内应用Aminoguanidine(AG)抑制NO合成,同时应用生理盐水(NS)作对照,检测不同时段抑制NO合成后大鼠肝、肾、肠组织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肌酐清除率(Ccr)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BT)率的变化。结果 胆总管结扎后,大鼠肝、肾、肠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在胆总管结扎第一周抑制NO合成后,肝、肾、肠组织中NO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血ALT明显升高、Ccr明显下降、肠系膜淋巴结BT率明显升高;而在胆总管结扎第三周抑制NO合成后,肝、肾、肠组织中NO和MDA含量明显下降,血ALT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BT率明显下降。结论NO在胆道梗阻引起的肝、肾、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梗阻早期表现为对组织的保护作用,后期表现为对组织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黄疸时L-精氨酸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阻塞性黄疸(OJ)时,L-精氨酸(L-Arg)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胆总管结扎大鼠3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NS)组、L-精氨酸(L-Arg)组和L-硝基精氨酸(L-NNA)组,每组10只。胆总管结扎后第2天起分别腹腔注射1ml NS、1ml L-Arg(500mg/kg)、1ml L-NNA(10mg/kg),连用9d;假手术(SO)组用1ml NS腹腔注射。观察各组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测定血和肾组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图像分析检测ET1 mRNA和NOS mRNA表达的部位及量的变化。结果:用L-Arg后,血和肾组织NOS活性增加,肾组织ET1 mRNA表达减少,血和肾组织ET下降,NO升高;同时伴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皮质平均血流(RCBF)的升高,肾组织MDA含量降低。结论:L-Arg通过增强血和肾组织NOS活性来增加体内NO水平、抑制ET1 mRNA表达、降低体内ET水平,从而提高Ccr与RCBF,减轻阻塞性黄疸时的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淤胆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及胆总管结扎加乳果糖组。观察术后第3,7,14和21d血浆内毒素,NO和ET-1水平及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胆总管结扎致胆汁淤积后,随着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NO和ET-1水平相应上升,血浆AST,ALT也明显升高。肝纤维化程度随梗阻时间逐渐加重。电镜下见肝窦变窄,Disse间隙增宽,内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肝“筛“的数量和直径均明显减少。使用乳果糖能部分逆转肝脏功能和结构的病理改变。结论:NO和ET-1可能通过作用于肝“筛“而引起淤胆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与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OJ)肾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随机分成5天、10天、15天三组,同时建立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观察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测定血和肾组织ET、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 NOS)活性,并用图像分析检测ET—1mRNA和NOS—mRNA表达的部位和量的变化。结果 随胆总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血和肾组织ET升高,NO下降,ET/NO比值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肾皮质血流(Renal cortex blood flow RCBF)呈负相关。肾组织ET—1mRNA和iNOS mRNA表达增加,血和肾组织NOS活性降低。结论 血和肾组织ET升高,NO下降,ET/NO比值升高是导致OJ时肾功能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用Pue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氮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DA含量、SOD活性变化。结果Pue预处理可使大鼠血清NO含量、肝组织NO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增高;而血清ALT、AST、MDA含量及肝组织TNF—α、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也有所减轻。结论葛根素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NO的降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对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小鼠胆总管结扎后第7d,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酐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取肝、肾病检,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并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体外产生NO水平。结果:胆总管结扎可显著升高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P<0.01),降低白蛋白水平(P<0.05),且引起胆管扩张和肝、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53.3%肠系膜淋巴结培养出大肠杆菌。实验组与对照组N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内毒素(1μg/ml)后,实验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鼠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发生时,除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肝肾病理损害外,还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7.
金石散对胆道梗阻性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金石散对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效应。方法:大鼠经手术结扎胆总管造成胆道完全梗阻,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谷丙转氨酸(s.ALT)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HYP)和脱氧核糖核酸(h.DNA)为指标,观察造模同时服用和胆道再通后经口投予金石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胆总管梗阻后及复通后1周时s.ALP、ALT及h.HYP均明显增高,h.DNA明显降低,肝组织呈明显的淤胆及胆汁性肝纤维化病变;而用金石散防治则能显著改善上述变化。结论:金石散对胆总管梗阻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及胆汁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尤以胆流复通后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性损伤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害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褪黑素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完全随机化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n=16)、假手术组(SO组,n=16)、胆总管结扎组(BDL组,n=16)和胆总管结扎+褪黑素治疗组(BDL+MT组,n=16)。应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褪黑素治疗组大鼠手术前1 d至手术后7 d连续腹腔注射褪黑素0.5 mg(/kg.d),每日10∶00给药。分别于手术后第4 d和第8 d两个时间点采集标本,检测血浆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变化,比色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力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CN组和SO组比较,BDL组大鼠血浆TBIL、ALT、AST、AKP、GG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CAT、GSH-Px活力或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AI增加(P〈0.01);褪黑素治疗可使血浆TBIL、ALT、AST、AKP、GGT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GSH-Px活力或GSH含量明显升高(P〈0.01),AI减少(P〈0.01)。BDL组肝组织MDA含量与血浆TBIL、ALT、AKP、AST、GG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GSH、SOD、CAT、GSH-Px与血浆TBIL、ALT、AKP、ALT、AST水平分别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BDL组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与AI呈正相关(P〈0.01),而GSH含量及SOD、CAT、GSH-Px活力分别与AI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时,肝组织自由基大量产生介导的氧化性损伤及其细胞凋亡,参与了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褪黑素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肝组织过氧化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大鼠胆道梗阻所致肝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均分成3组:(1)胆道结扎+NAC组(DBL+NAC,n=24):开腹结扎并切断胆总管,建模成功后经腹腔注射NAC(150 mg·kg-1·d-1)连续注射7 d;(2)胆道结扎组(DBL组,n=24);(3)假手术组(SO组,n=24):仅行开腹游离胆总管不予结扎和切断。建模成功后1、3、5、7d每组分别活杀6只大鼠,取静脉血及肝组织,检测肝功能、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各时相点的变化并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产生情况。结果 在DBL组、DBL+ NAC组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而升高,但DBL组AST、ALT在各时间点均较DBL+NAC组明显升高(P<0.05),而TBIL、DBIL在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DBL组和DBL+ NAC组TNF-α、NO浓度变化也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升高,但DBL组较DBL+ NAC组TNF-α、NO浓度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能有效改善胆道梗阻所致肝损害,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肝组织中TNF-α、NO的表达这一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在梗阻性黄疸肝、肾、心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机理及血塞通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72只,雌雄各半,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均分为3组:胆总管结扎(BDL)组、BDL+血塞通注射液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6、9及21d取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动物肝、肾、心组织及血浆中的ET水平。结果 BDL组和BDL+血塞通注射液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动物血浆及肝、肾、心组织中的ET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肾功能损害更严重(P〈0.01);BDL+血塞通注射液组比BDL组血浆及组织中ET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损害亦减轻(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血浆及肝、肾、心组织ET含量升高,且随梗阻时间延长升高愈明显;血塞通注射液通过降低血浆及组织的ET水平,发挥对梗阻性黄疸肝、肾、心损害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对肾脏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对照组(N组)、阿魏酸哌嗪低剂量治疗组(PF50组)、阿魏酸哌嗪高剂量治疗组(PF100组),并建立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模型,PF50组、PF100组同时给予阿魏酸哌嗪灌胃。灌胃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血尿标本,根据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测量各组血清和肾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观察肾组织。结果与N组比较,M组Ccr、血清和肾组织中SOD及T-AOC均减少,MDA含量增加;与M组比较,PF50和PF100组Ccr、血清和肾组织中SOD及T-AOC均增加,MDA含量下降,肾组织病变减轻。结论阿魏酸哌嗪能减轻大鼠慢性CsA毒性的肾脏氧化损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R组)和牛磺酸保护组(T组)。T组术前30min经鼠阴茎背静脉注射2%的牛磺酸200mg/kg。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阻断1h后复流行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肠I/R模型。除S组外,其余2组分别于再灌注1.5,3,6,12h抽血测定ALT,AST,BUN及Cr值,评定肝、肾功能。肝、肾切片行HE染色,比较组织病理学差异。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肝、肾细胞凋亡百分率,评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I/R组与S组相比,血清ALT,AST,BUN及Cr值均明显升高(P<0.05 ),3h最高,以后开始下降,12h仍高于S组;肝、肾病理损伤I/R组也相应严重,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 (P<0.05)。T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BUN及Cr水平明显减低 (P<0.05),病理损伤也相应较轻;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HCS)形成中的作用以及NO水平升高或降低时对HCS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部分门静脉使之形成稳定的HCS模型后,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处理前、后检测其门静脉血中NO含量及肝组织NOS活性,同时检测左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门静脉部分结扎后大鼠门静脉血中NO含量及肝组织中NOS活性二者呈平行变化,与HCS的形成关系密切;在注射L-NMMA后门静脉血中NO含量及肝组织中NOS活性均明显降低并接近对照水平,HCS明显缓解。结论:NO在HCS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降低或消除NO的作用则能明显缓解或阻断HCS,使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直至恢复到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黄娟  陈文莉  朱虹 《临床肾脏病杂志》2009,(10):275-277,F0003
目的观察大黄酸(RH)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6只;UUO模型组(UUO组)和RH干预组(UUO+RH组)各12只。除Sham组外,UUO组和UUO+RH组分别在第3、7天测定大鼠左肾皮质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标志物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UUO组较Sham组肾脏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SOD和CAT含量下降(P〈0.05);UUO+RH组较UUO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MDA含量降低(P〈0.01)、SOD和CAT含量升高(P〈0.01)。结论RH能减少单侧输尿管梗阻侧肾皮质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同时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通过改善UUO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来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加生理盐水处理组和I/R加白藜芦醇处理组。观察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3,6,12h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示肝脏I/R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白藜芦醇15 mg/kg者,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前体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生存的影响.方法切除大鼠90%肝脏制备ALF模型,选用NO前体或NOS抑制剂诱导或抑制机体产生NO,观察在ALF时NO对大鼠肝、肺、肾、肠等重要脏器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应用NO前体,ALF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下降,肝、肺、肾、肠等重要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大鼠24 h、7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肾功能损害发生中的作用 ,以及褪黑素 (melatonin ,Mel)的保护作用。方法  6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CN组 )、假手术组 (SO组 )、胆总管结扎组(BLD组 )和褪黑素治疗组 (BDL +Mel组 )。应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 ,分别于手术后第 4天和第 8天两个时间点检测 4组中血浆NO、TB、DB、ALT、AST、BUN、Cr水平以及肾组织中NO水平和iNOS活性 ;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BDL组大鼠血浆NO、TB、DB、ALT、AST、BUN、Cr水平和肾组织NO水平及iNOS活性明显升高 (P<0 .0 1) ,褪黑素治疗可使血浆NO、ALT、AST、BUN及Cr水平和肾组织中NO水平及iNOS活性显著降低 ,与BD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 ,肾组织iNOS活性增强 ,NO大量产生参与了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 ;褪黑素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干扰NO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和自由基清除剂对体外冲击波(ESW)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单肾模型随机分为6组,在单用维拉帕米和(或)联用不同剂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以JDPN-V型碎石机14kV对鼠肾冲击1000次,观察大鼠肾组织内皮素(ET)和尿ET、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丙二醛(MDA)水平和Ccr变化及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治疗组尿NAG、MDA的升高幅度和Ccr降低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损伤程度较轻,恢复较快;SOD2万U/kg和4万U/kg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维拉帕米组肾组织和尿ET升高幅度下降,联用组效果好。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可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ET释放,对ESW肾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SOD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胰腺移植受体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组.n=12),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IR组和SF组大鼠均接受胰腺移植,再灌注后5d检测小肠通透性和吸收功能,检测血清TNF-α、NO、SOD和淀粉酶活性,取受体空肠粘膜组织检测小肠粘膜粘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及宽度、MDA含量及MPO活性,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再灌注后SF组血清TNF—α含量(P〈0.01)、淀粉酶活性(P〈0.01)、MDA含量(P〈0.01)、MPO活性(P〈0.01)、小肠通透性(P〈0.01)、细菌易位率(P〈0.01)和小肠粘膜损伤程度均低于IR组;血清NO和SOD含量、小肠吸收功能均高于IR组(P〈0.01)。结论SF预处理可保护大鼠胰腺移植受体小肠肠粘膜屏障,降低细菌易位率,机制可能与降低胰酶活性、减少TNF—α生成、减轻PMNs粘附与聚集、增加NO和SOD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L-精氨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O);胆总管结扎组(BDL);胆总管结扎+L-精氨酸组(BDL+L-Arg),每组术后又分设7,14,21d3个时间点检测MPS和枯否细胞(KC)的吞噬功能,并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和NO2^-/NO3^-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BDL组各时间点MPS吞噬功能(P<0.01)和KC吞噬功能(P<0.05)明显减弱。BDL+L-Arg组在胆管结扎7,14d时MPS和KC吞噬功能明显强于BDL组(P<0.05),21d时两组MPS和KC吞噬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SO组相比,BDL+L-Arg组各时间点MPS吞噬功能仍明显降低(P<0.05)。BDL L-Arg组在胆管结扎7,14d时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BDL组(P<0.05),而NO2^-/NO3^-含量显著高于BDL组(P<0.01)。结论:L-精氨酸有减轻阻塞性黄疸时肝脏损伤和增强MPS,KC吞噬功能的作用,但存在一定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