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门八法"之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出自清代程国彭撰著的《医学心悟》,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医门八法"上承辨证、下统方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医门八法"对中医治法给予了概括性总结,其详细阐述多直接引用仲景治法,且以伤寒方药为依据,体现了程氏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医门八法"首创简便的辨治体系,是对《伤寒杂病论》治法治则的凝练与提高,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掣领之功用,更是对仲景学说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所推崇。从医者需领悟仲景治法之深意,掌握"八法"之精奥,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分析"医门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基本运用及其特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方治验5则     
李吉祥 《河北中医》2008,30(4):388-389
经方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的方剂。《伤寒论》虽为治疗外感的医书,根据其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推而广之,亦可以治疗内伤杂病。《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澳洲运用经方进行辨证论治收效  相似文献   

3.
马继征  李强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10,29(2):109-111,156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东汉张仲景所著。书中涉及便秘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治法、用药规律、调理、预后等诸多内容,反映了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灵活的辨治思想,对现代临床治疗便秘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对《伤寒杂病论》诊治便秘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继征  李强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10,(2):109-111,156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东汉张仲景所著。书中涉及便秘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治法、用药规律、调理、预后等诸多内容,反映了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灵活的辨治思想,对现代临床治疗便秘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对《伤寒杂病论》诊治便秘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活血祛瘀治法 ,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有“血实宜决之”的论述。但在中国医学史上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又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 ,第一次对活血祛瘀治法作了全面的论述 ,书中精辟而完整地论述了有关脉证、治法 ,并创制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方剂 ,延用至今。本文就《金匮要略》中的活血祛瘀治法浅析如下。1 温养祛瘀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 9条 ,“妇人年五十所 ,病下利数十日不止 ,暮即发热 ,少腹里急 ,腹满 ,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曾经半产 ,瘀血在少腹不去……当以温…  相似文献   

6.
正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记载的方剂。《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经方是相对于宋、元代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是医方之祖,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化裁出一系列方剂。经方短小精悍,药少力专,疗效显著,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经方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中尝试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常常效如  相似文献   

7.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沦》,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仲景在书中还创靠了不少独特的治疗和抢救危急病症的方法。迄今仍为临床所运用。下面略举八例:一、蜜煎导法:仲景在《伤寒论》235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伤寒杂病论》有关神志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全书共涉及神志病的条文142条,其中有方有治的89条,涉及方剂48首,在对这些神志病的辨治中,就其病机而言,包括了寒热虚实、痰饮、癖血等;就其治法而言,包含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医门八法"。本文旨在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神志病的病机、治法和方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总结、归纳出仲景治疗神志病的规律,冀为当今临床治疗神志病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为一“医学入门”书,书中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中对《伤寒杂病论》有很多发挥。诸如在伤寒病的六经辨证、伤寒治法、类中直中、内伤外感致病等方面的发挥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任少辉  席鹏飞  马晓峰 《河北中医》2012,34(4):598-598,638
《金匮要略》是我国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由于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故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在该书中,张仲景不仅对中医理、法、方、药做了精辟的论述,而且还记述了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经验.《金匮要略》全文之中涉及针灸内容条文共有14条,现就其中有关条文,对其针灸疗法应用特点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方剂配伍规律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曦 《江苏中医药》2008,40(4):58-59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及治疗杂病的典范。原书所载方剂大体体现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法,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薤白有四方,后世对于书中薤白功用之论在金前后出现分水岭,本文通过考证仲景时期对薤白的普遍认识与仲景在《伤寒论》中薤白用法、用量及配伍的变化,论仲景用薤白之本意。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一书,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经籍志》有《张仲景方》十五卷,而无《伤寒论》名目,至《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叔和张仲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从这里可看出杂字讹为卒字已是很久远了。后人将卒字释为仓猝之猝,说病是仓卒而得,不知原是杂字之讹。据仲景《自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志》注十卷,考仲景自序乃缺六卷,这可能是后人把伤寒与杂病分开了,所以伤寒只得十卷,疑今本《伤寒论》似即《隋志》和《新唐志》所载本(拙著张仲景著作略考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7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轻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分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15.
下法,即通过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使病邪从下窍而出的一种治法。我国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下法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伤寒论》(本文指《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伤寒》)398条原文之中,论及下法者则有110余条;《金匮要略》(本文指《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以下简称《金匮》)二十二篇之中,论及下法者则有十四篇计五十余条原文。这些论述,迄今对指导中医临床仍具有重要价值。兹据笔者学习之粗浅体会,从下法的运用与禁忌两方面,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角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三味中药联合使用,依据其四气五味,归经、药性等特质而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形式。消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指的是消散、通导体内邪滞,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即为单一的消法运用,包括消瘀法、消气法、消水法、消痰法,广义的消法还包括分消法,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表里分消法、前后分消法、上下分消法等。仲景消法治法的配伍和消法角药的运用对于临床有指导意义,故今结合消法与角药来探讨其于《伤寒杂病论》中的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界,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外感病,《金匮要略》是论内伤杂病,此观点已被多数医家所接受。但细读《伤寒论》全文,探究《伤寒论》方证治法,似觉此说法不妥,甚或是错误的。误导了医家对《伤寒论》的正确学习、全面理解和临证应用。有必要对《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正视听,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提高疗效。1《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1.1脾胃虚寒的小建中汤方证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腹中急痛,心中…  相似文献   

18.
<正>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古典医籍,1700余年来长存不衰,倍受推崇。可惜书成之后,几经兵燹,原书无可复睹,致使后世注家蜂起,流派分庭,各抒己见,许多问题,莫衷一是,遂令学者望而生畏。近读平舆蔡德元先生所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1992年12月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顿感别开门径,获益匪浅。兹不揣鄙陋,以荐同道。《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古本》)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12稿,原为广西桂林罗哲初所藏,1939年由黄竹斋刊行(俗称“自云阁本”。见《新中医药》1955年11期),当时鲜为人知,更少有人研究之,甚至有目为伪本者。蔡德元先生首重仲景之书,  相似文献   

19.
元代医家罗天益,精研《内经》《伤寒杂病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其代表作《卫生宝鉴》,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天益针灸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善用灸法温补脾胃;注重放血,清泄实热.并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以求速效.  相似文献   

20.
论尤在泾治痰7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桂娟  金香兰 《中医杂志》1994,35(9):520-521
清代医家尤在泾,精医术,工诗文,名噪一时。其治《伤寒》,以法类证,纲举目张,已见于《伤寒贯珠集》。其论杂病,亦与治《伤寒》相类,常着眼于治疗大法,每每以法类方,挈其要领。其在所著《金匮翼》一书中,提出了攻、消、和、补、温、清、润的“治痰7法”,并在7法之下类聚20余首治痰名方,对于古今医家治疗痰病颇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