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心身疾病的原因途径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最初的或狭义的心身疾病概念,是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或由心理因素作为明显致病因子而引起的,以器官组织的器质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躯体疾病。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有学者认为人类所有疾病的病因、发病、症状、治疗及康复中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广义的心身疾病几乎涉及了临床各科各系统的疾病。二、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应激是指在理想、愿望、需要受到挫折或主客观不相适应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是产生心身疾病的原因,心理紧张程…  相似文献   

2.
心身疾病系指由长期心理社会因素、情绪因素、紧张因素等引起的躯体症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与内脏机能持续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于心理社会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注重对离退休老干部心身疾病发病情况及其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探求防治老干部心身疾病的新途径,以提高其心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心身疾病系指由长期心理社会因素、情绪因素、紧张因素等引起的躯体症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与内脏机能持续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于心理社会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注重对离退休老干部心身疾病发病情况及其  相似文献   

4.
贾鸿 《中国健康教育》1996,12(11):25-26
离退休干部心身疾病调查与健康教育对策总后卫生部防疫队贾鸿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它临床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征候,但其发病、发展、转归、防治无一不与心理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为了解部队离退休干部心身疾病发病特点,有目的地采取健康教育对策,降低发病率,提高生...  相似文献   

5.
小知识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disease) 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功能持久性紊乱所导致的躯体性器质性疾病。日本学者石川中将心身疾病分为 3种情况 :(1)器官神经症 :如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等 ,这类疾病常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自觉症状 ,作为病因的心理因素 ,其作用大于躯体因素的作用 ;(2 )功能性疾病 :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所致的可逆性疾病 ,如结肠过敏、神经性厌食症等 ,作为病因的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各半 ;(3 )器质性的疾病 :已达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阶段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作为病因的躯体因素的作用大于心理因素的…  相似文献   

6.
求医问药     
哮喘为什么属于心身疾病?雨田医生:女儿7岁,考试前得了哮喘,医生说属于心身疾病,请问为什么、应当怎么治? 沈阳荣先生心身疾病指的是由于心理、遗传和身体三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其中又以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儿童的心身疾病较为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过度呼吸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  相似文献   

7.
<正> 心身疾病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社会、心理因素可促成其发生和发展。避孕节育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学手段施行于育龄夫妇,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心身疾病,其表现往往是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痛苦”;诊断主要根据节育手术后不久即发病,经检  相似文献   

8.
李女士,46岁,性格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严格。前不久她的父亲患肺癌住院了,母病也患了甲状腺功能低下,儿子适值高考,一家人都处在紧张状态中,而李女士自己每天除了要完成大量艰巨的工作外,还要奔波于医院与家之间,照顾父亲和督促儿子的高考复习,持续地高度紧张、忧虑导致了她突然胃痛,被医生诊断为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李女士的胃病其实是心身疾病,那么什么是心身疾病呢?心情如何影响身体心身疾病是一类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联的疾病。人的性格、脾气、被动的行为模式、焦虑、紧张等情绪都属于心理、社会因素范畴。经研究,目前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小知识: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516-1516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功能持久性紊乱所导致的躯体性器质性疾病。日本学者石川中将心身疾病分为3种情况:(1)器官神经症:如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等,这类疾病常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自觉症状,作为病因的心理因素,其作用大于躯体因素的作用;(2)功能性疾病: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所致的可逆性疾病,如结肠过敏、神经性厌食症等,作为病因的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各半;(3)器质性的疾病:已达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阶段,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作为病因的躯体因素的作用大于心理因素的作用。全科医生(G…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心身疾病,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涉及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而这三者之间又呈现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因此,应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探讨其发病和防治。 首先谈谈心理因素对于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治疗上有明显影响的躯体疾病.心理活动的变化,如长久、剧烈的情绪不稳、紧张、孤独和悲伤等会使人的生理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医学界比较肯定的心身疾病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某些胃肠道疾病、肿瘤、青光眼.下面,我们就把三种重要的心身疾病向大家作简要介...  相似文献   

12.
《长寿》1996,(5)
既然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诸多方面都有联系,那么心身疾病的治疗也就有着不同于单纯躯体治疗的某些特殊治疗。除了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对躯体的病理现状进行治疗外,还必须在心理、社会水平上加以相应的干预和治疗。不仅要努力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还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A型行为与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病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众多学者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身疾病的关系的一系列研究进行综述,探讨A型行为对心身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心身医学(Pychosomaticmedicine)这门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门研究社会心理应激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相关性的学科。广义的心身医学不是指一个学科,而是强调医学的各科都应该从心和身两个方面去进行研讨的一种模式。狭义的心身医学是指研究心身疾病、身心障碍等心理应激、个体易罹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人体内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和器质性疾病。(实用内科学)(第八版)对心身疾病所作的定义是:“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disorder),是一类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  相似文献   

15.
《江苏卫生保健》2008,(4):56-56
1.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悲观等方面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 2.各类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的有关病因的分析、心理社会因素的探讨及治疗的方针、心理治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心身疾病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国农村人口的心身疾病患病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西、宁夏、甘肃三省的四个县,进行了县、乡、村三级医院的一日门诊调查,问卷当场回收。结果我国农村人口心身疾病患病率低于城市,心身疾病中循环系统疾病最多,年龄、收入、性别等因素对心身疾病患者有一定影响。结论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当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性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偏头痛),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疾患的缘由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美国耶鲁大学医院门诊部的一份报告:求诊病人中因情绪因素而致病的占76%。各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病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这些疾病除与理化、生物因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人们精神紧张刺激因素大增,各种新的心理,社会因素导致不正常的行为习惯,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异常和神经症状,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19.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中国保健》2008,16(11):507-508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的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胡淑珍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64-864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进行心身护理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