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时纤支镜(FOB)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BB)行单肺通气(OLV)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BB(A组)和双腔支气管(DLT,B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A组插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SLT),术中侧卧位下经FOB引导将BB放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向BB套囊内注入4-6ml空气,阻断一侧主支气管行OLV.B组插人DLT,侧卧位FOB定位固定.结果 40例患者插管均成功,OLV30min、60min时点A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B组,气道压力(PAW)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侧卧位下经FOB引导插入BB应用在胸科手术OLV方法简便,损伤小,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和,没有因体位变动而导管移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A组气管插管及气腹前后观察指标SBP(收舒压)、DBP(舒张压)、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E(肾上腺素)和NE(去甲肾上腺素)较B组差异显著,同时术后烦躁发生率较低。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降低E、NE水平,减少全麻用药量,降低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通气效率,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不失为LC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在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对35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静脉靶控维持,连续监测MV、TV、RR、Paw、SpO2、PETCO2、FiO2、HR、ECG,并用无创间断监测BP.结果 2例改单腔插管,5例SpO2下降至87%~92%,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管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术中还应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4.
李林  吴沛霞 《江西医药》2008,43(7):715-7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麻醉处理、术中安全性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68例病人采用静脉快速诱导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用听诊法和纤支镜(FOB)进行定位。术中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循环和呼吸。结果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为30~120min,术中肺萎陷满意。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10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术后肺泡持续漏气2例,对侧肺不张1例。结论VATS手术麻醉应做好术前准备,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4~68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10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54例患者入室后先行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给予试验量后观察无不适再施行静脉全麻。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病例术中均采用了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静脉给药方法,记录观察术中输液、输血量、麻醉用药量,术中MAP、HR变化及术终苏醒期一般情况。结果A组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肌肉松弛,所用静脉全麻药、肌松药等明显比B组少(P〈0.01),苏醒快、无痛,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利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开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毕复苏后直接送回病房,术后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FOB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腔支气管插管(DLT)可以实现健康肺和患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现开胸手术大多应用Robershaw DLT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应用单肺通气可减少纵隔摆动对循环的影响和对术野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插入Robershaw DLT与普通喉镜显露声门插入Robershaw DLT,插管位置和出现低氧血症、气道阻力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吸入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 C组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B组,躁动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的麻醉质量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Coon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一次成功率、术中肺萎陷及手术野暴露程度、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30 min的PaO2、PaCO2、SpO2、气道阻力峰值(Paw)变化,评估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及定位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Paw变化明显小于B组(P<0.05),A组单肺通气30min后PaO2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及气道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老年患者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麻醉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5min、单肺通气45min和恢复双肺通气后患者通气指标(Paw、QS/QT和Vd/Vt)以及血气分析(PO2、PCO2和pH)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单肺通气后Paw和QS/QT显著上升,且高于手术前和手术后双肺通气时(P〈0.05),单肺通气5min时患者PO2出现降低,低于麻醉后的其他时间点(P〈0.05),单肺通气5minPCO2升高,高于麻醉后的其他时间点(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单肺通气,对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实施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与对照组不同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效果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TEA组,n=52)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组(GA组,n=28),TE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止痛泵,GA组采用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止痛泵,观察两组手术开始后15 min、手术结束后12 h的PaCO2。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TEA组的PaCO2在手术开始后15 min和手术结束后12 h分别为(48±5)mm Hg和(45±6)mm Hg,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GA组的(40±5)mm Hg和(38±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组的VAS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明显小于GA组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肺大疱患者的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简单可行,能够保证术中安全,提供满意的术中和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秦洋  常湘珍 《北方药学》2012,9(1):54-54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应用的效果.方法: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插管尝试次数、定位时间、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术中肺塌陷程度,生命体征改变.结果:两组间相比插管时间A组比B 组长,插管尝试次数、插管时间、术中导管移位次数B 组比A 组多.结论: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双肺阻断效果明确、定位简单快捷、生理干扰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实现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肺通气行胸腔镜手术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组(B组)各25例.B组经单腔气管导管插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实现单肺通气,A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记录指标:①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O2、PaCO2、pH、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AW)、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插管和定位时间;③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暴露程度;④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①2组PaO2、PaCO2、pH、PET 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W A组分别为(22.1±2.0)cm H2O(1 cm H2O =0.098 kPa)、(21.7±1.8)cm H2O,明显高于B组(18.1±2.1)cm H2O、(18.2 ±2.1)cm H2O(P <0.05);②A组的插管和定位时间分别为(2.8±0.7)min、(4.2±1.6) min,较B组[(1.0±0.3)min、(1.1 ±0.2)min]明显长(P<0.05);③单肺通气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率分别为44.0% (11/25)、48.0%(12/25),较B组[16.0%(4/25)、24.0%( 6/25)]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双腔支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和定位方便快捷,可降低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的胸腔镜手术中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  相似文献   

14.
邢珍  朱红霞  董跃华  任炜  王丽  张振明  赵永泉 《河北医药》2009,31(23):3202-3204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对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科手术患者38例,ASAⅠ~Ⅱ级。其中左肺癌行左肺叶或左全肺切除术18例(L组,n=t8),食管中、下段癌行根治术20例(E组,11=20),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1·h^-1,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单肺通气参数设定为: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吸:呼=1:2,吸入氧浓度100%。侧卧位后记录右肺通气气道压,分别于麻醉前(入室未吸氧),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20min,单肺通气60min桡动脉、中心静脉抽血测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双腔通气时比较,单肺通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气道压明显升高,2组肺内分流明显增高。与E组患者比,L组患者在单肺通气20min时气道压明显增高(P〈0.05)、在单肺通气20min、60min时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使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增高,肺内分流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位变动后对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60)左双腔气管组(L-DLT组)和右双腔支气管组(R-DLT组)。全麻诱导后分别插入左右双腔气管导管,分别以听诊法和纤支镜(FOB)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患者体位改为侧卧后再以听诊法和纤支镜(FOB)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记录各次管的位置深度。结果体位变动后L-DLT组的DLT深度均有改变(P<0.05)移位12例。R-DLT组的DLT深度均有改变(P<0.05)移位18例。25%患者侧卧后导管位置有移位,以向近侧移位居多。位移率R-DLT组均高于L-DLT组(P<0.05)。结论双腔管插管后体位变动,用纤支镜确定和调整双腔管的位置更确切,宜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术中不同硬膜外给药时机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0名产妇在行腰麻后(用0.4%罗哌卡因2ml)随机分为两组。组1:腰麻后15min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5%罗哌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再注入7ml,然后开始手术。组2:腰麻后20min开始手术,在胎儿取出后经硬膜外导管予0.5%罗哌卡因3ml试验量5rain后再注入7ml。术中根据需要可以静脉追加芬太尼或氯胺酮,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记录不同时间痛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腹肌松弛度、新生儿评分、产妇术中疼痛和静脉追加芬太尼与氯胺酮次数和剂量。结果腰麻后15min、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min时两组平面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开始后20、30、40、50和60min时组1麻醉平面明显比组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1疼痛和肌松评估均明显优于组2(P〈0.05)。结论为获得较好麻醉效果,剖宫产术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时手术前为最佳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时机,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追加用药效果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20例,ASA~级。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均为食道癌和肺癌患者。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T5~6或T6~7,局麻药选用1.5%的利多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用全麻。记录两组病例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SaO2和ScVO2。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中的ScVO2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A组患者较B组也有显著的下降,但SaO2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氧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的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阑尾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3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0.2mL/kg,术中以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30),术中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阑尾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外科医师更满意,在小儿麻醉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