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介素- 8( I L - 8) 改变的意义。方法 采用 E L I S A 方法测定了3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 例脑出血,14 例 脑梗死) 和30 例健康 对照者的血清 I L - 8 含量。结果 急性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 I L - 8 水 平(9754 ±3081 ng/ 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35 ±1329 ng/ L) 。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 I L - 8 水平(10528 ±1891 ng/ L 和9489 ±3214 ng/ L)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它们之间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急性期血清 I L - 8 水平 明显升高,提示 I L - 8 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滥用酒精与抗氧化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滥用酒精与抗氧化剂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检测194例40岁男性滥用酒精者和50例40岁男性无饮酒史健康者血浆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含量,在Compaq586/166微机上用SPSS/7.0和Statistica/5.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结果滥用酒精组及各滥用酒精史组和各滥用酒精量组的P-VC、P-VE、P-β-CAR平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滥用酒精者的P-VC、P-VE、P-β-CAR值均随滥用酒精史延长和滥用酒精量增加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滥用酒精者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的精神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哌醋甲酯治疗后的64例ADHD男性患儿和30名正常男性儿童的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结果ADHD患儿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NE/3-甲氧-4-羟苯乙二醇(MHPG)比值(27±18)低于正常儿童(152±57),血清高香草酸水平(3.9±2.9μg/L)高于正常儿童(0.8±0.3μg/L);经哌醋甲酯治疗有效者血清MHPG水平(13±10μg/L)高于无效者(8±5μg/L);智力发育不平衡组血清NE水平(84±43μg/L)低于智力发育平衡组(89±58μg/L);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ADHD患儿血清NE水平(82±45μg/L)明显低于轻度(105±59μg/L)。结论ADHD可能是多巴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两种递质系统失调或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帕金森病(PD)和13例具帕金森综合征的多系统萎缩(MSD)患者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强啡肽A_(1-13)(DynA_(1-13))含量。发现患者组CSF中β-EP和LE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ynA_(1-13)含量变化不显著。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两组间CSF中三种阿片肽含量相差不明显。提示且EP、LEK含量增高可能与PD和MSD患者所共有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NO代谢变化对缺血性脑组织内皮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型局灶脑缺血前后分别应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NA和NO合成底物L-arginine,观察缺血4小时后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L-NNA组较缺血对照组脑组织ET含量明显增多(1262.9±387.6vs789.3±188.4pg/mg·pro,P值<0.01),脑水肿显著;而L-arginine用药组脑组织ET含量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0.05),且脑水肿减轻。本研究提示NO能抑制缺血脑组织ET的产生。NO对脑缺血影响可能与此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及强啡肽A1—13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梗塞患者血浆β-EP、DynA1-1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急性期且梗塞灶体积大者血浆β-EP含量明显升高,DynA1-13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梗塞病情程度越重,β-EP含量升高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r=0.05)。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在缺血性脑梗塞中具有重要作用,β-EP促进了脑损伤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而DynA1-13对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内皮素—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竟争法,测定5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AVE急性期患儿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血浆和CSF中ET-1含量高于恢复期(P<0.01),血浆与CSF中ET-1含量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情严重、抽搐频繁、EEG和脑CT或MRI显示病变部位广泛者,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增高更为显著。认为ET-1是一种新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在AVE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对43例有不同转归的癫痫病人和1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注安定致脑电活动β功率改变和脑脊液(CSF)中强啡肽A1-13(DynA1-13)、亮脑啡肽(L-EK)、生长抑素(SS)变化和前瞻性结果。发现复发病人静注安定后电活动β功率增加的量比复发组相对照组低(P〈0.05),而CSF中DynA1-13,L-EK则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78,r=-0.6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2全例VP、35例帕金森病(PD)、30例多发性脑梗死(MCI)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β-EP含量并对照分析。结果①VP与PD组血浆β-EP含量较MCI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VP组血浆β-EP含量降低不如PD组明显,但差别不明显(P〉0.05)。③高龄、病情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可能的发病和衰退机理。方法利用日立835型快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和分析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15例,慢性15例)的血浆谷氨酸(Glu)、牛磺酸(Tau)、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0例)比较。结果(1)血浆Glu和GABA含量患者组(83±24μmol/L,56±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26±57μmol/L,90±17μmol/L),而血浆Tau和Gly含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慢性患者的血浆Glu和GABA含量(93±31μmol/L,66±22μmol/L)高于急性患者(69±19μmol/L,49±11μmol/L),存在随病程迁延而增高的趋势;(3)30例患者血浆GABA的含量与阴性症状(r=0.470,P<0.01)和社会功能缺陷(r=-0.567,P<0.01)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Glu能和GABA能神经系统功能低下有关。中枢神经系统Glu和GABA严重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慢性衰退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与血浆β—内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未服药物的15例典型偏头痛(CLM)、17例普通型偏头痛(COM)、20例紧张性头痛(TH)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显示:偏头痛发作期血浆β-EP水平明显低于间歇期、TH及正常人,CLM间歇期低于正常人,而COM间歇期和TH患者血浆β-EP水平降低不明显。结果提示偏头痛患者β-EP能神经功能低下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启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患者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多发性硬化患者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阐明其改变与病因学的联系及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1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浆皮质醇和外周血白细胞CR。结果MS患者的F和GR分别为390.33±282.03nmol/L和1000±780位点/细胞。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78.60±96.81nmol/L,P>0.05);GR明显低于对照组(5420±775位点/细胞,P<0.001)。MS患者GR与F无相关性(r=0.258,P>0.05)。结论提示MS存在有GC-GR系统的紊乱,与MS疾病有关联。GR含量低,GC治疗仍有效,提出MS患者白细胞上可能存在低亲和力受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25只实验性犬SAH后CVS动物模型的血浆、CSF中ET及CGRP含量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的血浆、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ET含量开始升高,CGRP含量开始下降,至第7dET达最高值,CGRP达最低值。经蛛网膜下腔及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d组,血浆及CSF中ET含量均较同期单纯注血组明显降低(P<0.01),而CGRP则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浆、CSF中ET、CGRP失衡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防止ET升高和CGRP降低。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脑脊液生长抑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可能的生化病理机制。 方法: 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6 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对照者脑脊液(CSF) 中生长抑素(SS) 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抑郁症患者CSF中SS水平(19.53±9.43)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6.03) ng/L;抑郁症患者CSF中SS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479)。 结论: 抑郁症发病与脑SS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和单次癫痫发作对癫痫患者大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对41例癫痫、7例假性发作患者(PSG)和14名正常人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进行测定。癫痫组和PSG组在发作间歇期、发作后当日、次日和第3日各抽血5ml,测定NSE含量,取峰值与发作间期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结果41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血清NSE均值为(59±0.7)μg/L,对照组为(63±14)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癫痫组26例单次发作后血清NSE峰值为(92±1.6)μg/L,6例SE患者血清NSE峰值为(195±132)μg/L,与发作前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7例PSG间歇期与发作后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癫痫发作可导致血清NSE水平升高,提示单次癫痫发作亦有神经元损伤,SE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浆与脑脊液中内皮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时血浆与脑脊液(CSF)中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6例CNSI患者血浆和CSF中的ET-1水平。结果CNSI患者CSF中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对照组与病毒脑、结脑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01、0.05),与化脑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中的水平与CNSI关系不明显(P>0.05);CNSI伴重度脑功能障碍者CSF和血浆中ET-1水平明显高于伴轻中度脑功能障碍者(P<0.001)或无脑功能障碍者(P<0.001),轻中度脑功能障碍又明显高于无脑功能障碍者(P<0.001)。结论CSF和血浆中ET-1水平与CNSI的病种无关,而与脑损伤的程度有关,其含量增高可作脑实质损伤的重要指标,ET-1可能是脑实质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P物质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观察3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其结果表明:(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SP含量显著低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胞体膜上观察到P物质(SP)对NMDA和GABA激活电流有调制作用。单独给予SP(10-8~10-6mol/L)可在DRG神经元记录到一幅值较小的,浓度依赖性的无明显去敏感之内向电流。预加SP30s后,其对NMDA和GABA激活电流分别具有明显的增强和抑制作用,而且SP对NMDA和GABA激活电流的增强和抑制作用也是剂量依赖性的。如SP浓度为10-7mol/L时,可使NMDA激活电流较之对照增强46.3±7.2%(x±s,n=8);使GABA激活电流比对照减小38.9±7.8%(x±s,n=6).SP的此种调制作用可以在同一DRG神经元上观察到。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患者血浆中ET—1,S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动态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