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秉根  范志勇 《广东医学》2002,23(2):189-190
目的:寻求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更为理想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采用自体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病例,其中早期重建(<4周)12例,延期重建(4-8周)20例,晚期重建(16-56周)5例,术后随访1-7.5年,平均4年5个月。结果:早期重建优良率58%,延期重建优良率90%,晚期重建优良率20%,在ACL和内侧副韧带(MCL)联合损伤中,同时修复MCL,膝关节活动度比单纯重建ACL小,结论:自体骨-髌韧带-骨组织是目前最理想的重建ACL材料。延期重建,可减少术后膝关节僵直的发生,在ACL和MCL联合损伤中,无需修补MCL。  相似文献   

2.
膝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骨-髌腱中1/3-骨重建技术改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节镜下骨——髌腱中1/3——骨微创重建ACL的修得方法,被称为ACL重建的“金标准手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自2001年8月-2005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B—PT—B微创重建15例经四肢骨关节磁共振确诊损伤的AcL,并在股骨隧道建立上做了改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作者结合全部病例介绍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技术改良体会,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主要的稳定因素 ,其损伤后形成瘢痕或体部撕裂不能自行愈合 ,故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ACL)。采用关节镜下ACL重建与开放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关节粘连、感染等并发症 ,有利于关节早期活动。近 2年来我院在关节镜下行髌韧带重建ACL 1 2例 ,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2例ACL重建手术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 9~ 5 8岁 ,平均 3 8岁 ,均为ACL撕裂 ,术后患者症状均有缓解 ,关节稳定性良好。2 手术配合器械准备 将 3 0°关节镜头、光导纤维、电钻、电缆、摄像头、电动刨削…  相似文献   

4.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舰艇官兵中发病率很高,且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官兵的训练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关节镜技术的成熟,关节镜下ACL重建已替代原有切开手术ACL重建,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2]。2005—08/2008-08月作者医院在关节镜下应用中1/3骨-髌腱-骨复合物重建ACL共4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带骨瓣中1/3髌韧带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技术及有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关节镜下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B-PT-B)复合体等长重建ACL52例。术中采用骨隧道导向器及等长定位器确定重建点,自体异体骨修复骨缺损并修复残留髌韧带,术后早期开始CPM锻炼。结果 52例均访5个月至2年,平均21个月,优33例,良16例,中3例,优良率为94.2%。Lachman试验;术前52例阳性,术后5例弱阳性;前抽屉试验:术前46例阳性,术后2例弱阳性,Pivot shift试验;术前10例阳性,术后均消失。术后膝前痛8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左右恢复日常生活。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带骨瓣中1/3髌韧带等长重建CL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采用隧道导向器等长定位器能精确定重建点,保证等长固定,减少术中创伤。术中注意修复骨缺损及残留髌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带骨瓣中 1/ 3髌韧带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技术及有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关节镜下自体中 1/ 3骨 -髌韧带 -骨 (B- PT- B)复合体等长重建 ACL 5 2例。术中采用骨隧道导向器及等长定位器确定重建点 ,自体及异体骨修复骨缺损处并修复残留髌韧带 ,术后早期开始CPM锻炼。结果  5 2例均随访 5个月至 2年 ,平均 2 1个月 ,优 33例 ,良 16例 ,中 3例 ,优良率为 94.2 %。L achm an试验 :术前 5 2例阳性 ,术后 5例弱阳性 ;前抽屉试验 :术前 46例阳性 ,术后 2例弱阳性 ;Pivot shift试验 :术前 10例阳性 ,术后均消失。术后膝前痛 8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3个月左右恢复日常生活。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带骨瓣中1/ 3髌韧带等长重建 ACL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采用骨隧道导向器及等长定位器能精确确定重建点 ,保证等长固定 ,减少术中创伤。术中注意修复骨缺损及残留髌韧带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保留ACL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以自体四股胴绳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对53例ACL损伤病例行重建术。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Lachman试验:46例≤+,7例++。轴移试验术后全部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0.6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少许ACL残端作为重建前交叉韧带定位标志物,定住准确,方法简单,是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成功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炳 《医学综述》2013,19(10):1831-1834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后无法自行愈合并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对患者运动产生明显影响,即使进行运动,也是以损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为代价,需及早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技术是治疗ACL断裂的最有效方式之一,ACL重建固定方式及固定物有多种。该文就重建韧带的方式、韧带固定物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俸志斌 《微创医学》2011,6(4):315-317
目的探讨用髌腱复合体和腘绳肌腱联合重建膝关节膝前、后交叉韧带复合损伤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确诊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6例,于伤后2~6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用髌腱复合体中1/3重建ACL,腘绳肌腱重建PCL,同期用股二头肌腱的1/3重建PLC,界面可吸收挤压螺钉和横穿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3~28个月,平均23个月,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0~22分,平均(8.7±3.1)分,术后升至78~91分(平均86.1±4.8分)。术前16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为异常(C级),术后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4例,接近正常(B级)2例,14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术后6~8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2个月可以剧烈运动。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同时联合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12例膝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采用关节镜下骨-骸腱-骨(BPTB)重建ACL,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获随访3~48个月,平均23.17个月。结果:术后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转阴。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不同时间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术后患者优良率的比较,探讨ACL重建的最佳时机。方法对86例(早期(A组)54例,晚期(B组)32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手术重建后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Lysholm评分,两组分别取得90.3%和79.6%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会影响患者部分关节功能,而晚期进行重建会增加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率。综合判断,早期重建疗效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骨-髌韧带-骨(BP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疗效。方法从2003-2007年,利用自体骨-髌韧带-骨重建12例ACL损伤。12例病人中,7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1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伴膝关节脱位。结果所有病人感觉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术前12例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后全部阴性。2例行走时感膝部轻微疼痛,1例屈膝部活动轻受限。结论BPB具有抗牵拉能力强、固定牢靠和等长重建的优点,能使重建的韧带达到骨生物学固定,是重建前交叉韧带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木。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股骨端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3~65)分;术后12个月评分:(81~94)分。结论: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谢波  李忠  张忠杰  鲁晓波  杨洪彬 《重庆医学》2016,(28):3937-393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用法国产LARS人工韧带对16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等距点钻胫骨、股骨骨道,将肌腱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螺钉固定韧带,合并损伤同期处理.结果 手术时间51~86 min,平均64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16例均随访18~48个月,平均38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1~71分,平均(55.75±12.14)分;术后来次随访75~97分,平均(92.06±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43,P<0.01).结论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治疗时机及方法。方法 2002年12月-2008年10月,治疗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58例。MCL损伤Ⅰ度7例,Ⅱ度25例,Ⅲ度26例。MCLⅠ、Ⅱ度损伤共32例经3-4周制动,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后行ACL重建;Ⅲ度损伤7例经制动6周,伤后9-10周行ACL重建。19例伤后两周内行ACL重建,术后在伸直位和屈膝30°位用支具制动6-8周,11例阴性,8例阳性,6例有后内侧关节囊撕裂,于损伤部位小切口用缝合铆钉原位修复后内侧结构,术后用支具制动6-8周。结果平均随访15月(6-34月),Ⅰ-Ⅱ度损伤32例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2例,术后Lysholm评分91.2。18例MCLⅢ度损伤保守治疗,外翻应力试验Ⅰ度3例、Ⅱ度1例,前抽屉试验(+)2例、(++)1例,术后Lysholm评分86.5。MCLⅢ度损伤8例经手术修复治疗,外翻应力试验Ⅰ度2例,前抽屉试验(+)1例,术后Lysholm评分89.3。结论急性ACL损伤合并Ⅲ度MCL损伤应早期手术,ACL重建后外翻应力试验不稳者需早期手术修复MC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方法同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方法15例病人(1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在膝关节镜下采用挤压螺钉固定同种异体跟腱、LARS人工韧带或自体双侧4股胭绳肌腱移植同期重建前、后前叉韧带。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平均积分由术前的24分提高到术后的85分,全组均未出现并发损伤。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结论关节镜下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骨隧道定位准确,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华夏医学》2009,22(6):1055-1056
目的:评价骨-髌韧带-骨(BP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疗效.方法:2004~2008年利用自体骨-髌韧带-骨重建22例ACL损伤.22例患者中,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1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伴膝关节脱位.结果:所有患者感觉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术前前抽屉试验阳性22例,术后全部阴性.4例行走时感膝部轻微疼痛,2例屈膝部活动轻受限.结论:BPB具有抗牵拉能力强、固定牢靠和等长重建的优点,能使重建的韧带达到骨生物学固定,是重建前交叉韧带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的89例ACL损伤患者治疗方法。结果关节镜手术是前交叉韧带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一种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关节镜探查膝关节、修整ACL残端,使用自制钩针和缝合针,双向“U”形缝合ACL断端,缝线经胫骨结节前骨隧道固定ACL于胫骨端止点。结果本组平均随访35个月,优良率为79%;平均康复时间8周。结论本手术方法使用器械简单、操作简便、省时有效,是一种损伤小、便于推广的ACL损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Sun Q  Zhao DW  T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96-3199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受损的前交叉韧带(ACL),同时半腱肌腱转位联合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治疗内侧副韧带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受损的ACL,同时半腱肌腱转位联合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的方法治疗内侧副韧带松弛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2.6岁.术前X线评估Ⅱ度1例,Ⅲ度19例,MRI评估均为3度损伤,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估法评分35~65分(平均48.9分).结果 术后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9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50~96分,平均83.9分,优良率90%.术后1例关节屈曲90°,1例关节疼痛加重,其余膝关节功能均正常.结论 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及半腱肌腱转位联合MCL股骨止点上移是一种可靠的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松弛合ACL损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