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再次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8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8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脑再梗死体积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初次脑梗死组(P〈0.05);在再次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灶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脑再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定的关系,是再发脑梗死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复发及转移性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中、低表达者短;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相关(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者生存率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系统化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术前癌胚抗原(CEA)、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期及预后相关性,探讨CEA、D-二聚体和FIB术前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该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58例病理资料,术前检测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随访并观察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TNM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术前158例患者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4.41±0.84)ng/mL、(0.48±0.13)mg/L和(3.72±0.73)g/L。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相关(P0.05),经相关性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67,r=0.81,r=0.64,P0.05);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分期相关,高水平CEA、D-二聚体和FIB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及3l例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bg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Fbg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Fbg水平的升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Fbg的增高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浆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峰  叶剑飞 《临床医学》2009,29(12):103-10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结果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阳性组(〉250μg/L)132例,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1例;阴性组(≤250μg/L)103例,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4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的病情发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测定结果及特征。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60例设为恶性肿瘤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恶性肿瘤组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恶性肿瘤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值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依据,也可用于预后评估,具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联合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TA-Compact(法国)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抗凝血酶活Ⅲ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贾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17-43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肺癌患者63例、肺炎患者15例、健康人对照20例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联合检测可为区别诊断肺癌和肺炎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115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健康人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常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PT、APTT及TT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其他凝血指标相比,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及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81-3782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肺动脉栓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中危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69,P0.05);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7,P0.05),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1,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可出现D-二聚体高表达、纤维蛋白原低表达,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肺动脉栓塞危险程度分级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病毒载量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探讨上述指标与HBV-DNA载量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3例为研究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抗凝血酶活性和HBV-DNA载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DNA载量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随病毒载量的增高而升高,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活性随HBV-DNA载量的增高而降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病毒载量患者以抗凝系统受损为主,高病毒载量患者则存在纤溶和抗凝失衡状态,建议中病毒复制量患者应尽早进行抗病毒干预,维持机体纤溶和抗凝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常规治疗组60例,另外随机选择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氯含量;血凝仪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冠心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三者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在脑梗死患都治疗前后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9例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能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反映病人治疗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索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改变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65例川崎病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川崎病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将我院产科60例DVT产妇纳入观察组,60名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浆抗凝血酶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hs-CRP与产妇DVT呈正相关,血浆抗凝血酶Ⅲ与产妇DVT呈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hs-CRP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hs-CRP联合检测可灵敏、准确地检出产妇DVT,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了142例肺结核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较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性疾病,监测相关指标,预防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前的血凝状态密切相关.目的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和中青年健康对照者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军区总医院的干部病房.对象2000-10/2002-03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第二干部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16例,年龄均60岁.另选择来本院体检的<60岁健康者68例为中青年对照组,≥60岁健康者98例为老年对照组.方法于入院后第2天取静脉血2 mL(服用阿司匹林者停药4 d采血),取血浆用法国Stago公司提供的STA-Compat全自动血凝仪和试剂盒,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用磁珠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参加试验的4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老年对照组的D-二聚体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0.91±0.51)mg/L,(3.69±1.25)g/L]高于中青年对照组[(0.48±0.15)mg/L,(3.12±0.76)g/L],t=2.39~2.66,P<0.05.老年冠心病组,老年脑血管病组的D-二聚体含量[(1.35±0.72)mg/L,(1.16±0.98)mg/L]和纤维蛋白原含量[(4.16±1.30)mg/L,(4.05±1.98)g/L]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和中青年对照组,t=4.23~5.41,P<0.01.结论与中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人群体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而心脑血管疾病组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则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