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3.
Enalapril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董磊,刘文渊,梁春香,李心民关键词酶抑制剂;肾功能衰竭,慢性;超声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92.5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服用Enalapril前后肾... 相似文献
4.
5.
黄芪和丹参对急性肾衰肾小球作用的形态学研究730050兰州兰州军区总医院哈英娣,俞天麟,梁崇民,钱震,胡利发,郭玉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92.5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小球的改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机制和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但ARF防治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7.
慢性肾衰病人感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是慢性肾衰(CRF)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CRF病人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适当的预防治疗可明显降低CRF病人某些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如结核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研究并制定防治CRF各种感染并发症的措施仍是临床肾脏病学者肩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ARF)各期尿NAG动态观察对于该病早期预防、治疗、转归的意义。方法:用改良Ma-ruhn's法,对31例ARF患者分组、分其并就轻、重型病例进行尿NAG动态性观察,并与血中BUN、Scr及对照组比较。结果:ARF患者NAG在病程各期均显著升高,阳性率100%,少尿期为对照组的28.9倍,多尿期下降明显达70%,恢复早期仍异常高值,较同期血中BUN、Scr异常改变表现早、升降幅度大、变化快。轻重型患者之间平均尿NAG值有显著性差异。原发病加重或有新的肾损害因素时,尿NAG动态曲线出现新波峰。结论:动态性尿NAG检测在ARF患者的应用较血中BUN、Scr更早期、敏感、准确地反映肾损害程度及病程演变,特异性好。对于ARF的早期诊断,预防,准确损害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肾衰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年慢性肾衰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对30例老年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其中16例为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研究,以年龄性别相当的31名健康老年人作对照,测量血压,采血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老年慢性肾衰病人左右颈动脉的IMT厚度,内径,血流与血管阻力;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升主动脉宽度与射血分数(EF),同时对结果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影响颈动脉IMT的多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组老年慢性肾衰病人的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是56.6%(17例),透析病人的发生率是75%(12例),20%病人(6例)至少存在1个粥样斑块,颈左动脉的内径大小,内膜百以及血管阻力与右颈动脉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血胆固醇的水平,动脉收缩以及心脏EF与IMT的关系密切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肌酐与血胆固醇的增高是导致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老年慢性肾衰病人中,颈动脉IMT增厚的情况十分常见。高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及血脂代谢异常与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血清肌酐与血胆固醇是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可能是导致老年慢性衰病人心血管并发症增多以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创伤后急性肾衰竭(ARF)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肾替代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71例创伤后ARF的临床特点,早晚期肾替代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术后ARF病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创伤后ARF占同期因创伤住院病人的1.06%,占同期ARF病人数的16.21%;ARF多元于伤后发生低血容量及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并发呼吸和神经系统功能衰竭时,更易发生ARF;其多脏器衰竭发生率为85.9%,,病死率高达70.4%;早期进行肾替代治疗可改善预后,其病死率(33.3%)明显低于晚期进行肾替代治疗者(59.2%)。说明创伤后ARF病人病情较重,预后差,肾替代治疗应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接受替代治疗病人并发的结核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病人结核感染的发病情况,评价监测血清抗PPD-IgG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这类病人活动性结核发生率的影响,作者对1989年4月-2002年9月间收治的CRF病人(n=3360)并发结核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1995年1月-2002年9月收治的CRF病人(n=2382)均接受血清抗PPD-IgG检测,对血清抗PPD-IgG阳性的高危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以1989年4月-1994年12月间收治的CRF病人(n=978)作为历史对照(未作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活动性结核的发生率。结果提示,CRF病人并发结核的总发生率为2.4%(82/336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外结核(75.6%),其中以胸膜结核(20.7%)和淋巴结核(17.1%)最为多见,检测血清或浆膜腔积液抗PPD-IgG的诊断阳性率为58.5%,结核菌DNA-PCR阳性率为24.2%。实验阶段CRF病人结核病的总发生率(1.76%)和播散性结核的发生率(2.3%)均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4.1%和7.5%,P<0.05)。上述结果提示,抗PPD-IgG是早期诊断CRF活动性结核的有效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有利于降低这类病人活动性结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血透病人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和菌血症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慢性肾衰(CRF)病人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携带率及其与菌血症之间的关系,观察百多邦软膏外用对留置导管血透病人菌血症的预防作用。对2000年11月-2002年4月住院的CRF病人、血透室工作人员、以及CCU病人行鼻拭子培养。留置导管血透病人,每次透析后在导管入口皮肤外涂百多邦作预防治疗,观察菌血症的发生频率。以1999年1月-2000年10月留置导管血透的CRF病人(未做百多邦预防)作为历史对照。结果表明,CRF病人(n=114)鼻拭子培养SA阳性率14%(16/114),同期CCU病人(n=42)和血透室工作人员(n=48)鼻腔SA携带率均为零。血透病人鼻腔SA携带者SA菌血症发生频率0.12次/导管月,非携带者发生频率为零(P<0.01)。用百多邦预防组(n=70)菌血症发生频率为0.071次/导管月,其中SA菌血症发生频率0.018次/导管月。历史对照组(n=78)菌血症发生频率为0.214次/导管月,其中SA菌血症发生频率0.071次/导管月。两组菌血症及SA菌血症发生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表明,CRF病人鼻腔SA携带率高于正常人和非CRF病人,且与SA菌血症的发生有关;在留置导管口外涂百多邦软膏能有效预防携菌者菌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血中地高辛浓度的变化 ;方法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Ⅳ级 (心力衰竭Ⅲ )患者 2 3例 ,口服地高辛片 0 .2 5mg ,每日一次 ,连续服用 4周 ,测定其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 ,并观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 ;结果 :2 3例中地高辛血液浓度超过 2ng/ml(含 2ng/ml)者 7例 ,(1 .5~ 1 .9)ng/ml者 1 0例 ,(1 .0~ 1 .4)ng/ml者 5例 ,<1 .0ng/ml者 1例 ,其中显效 1 4例 ,有效 4例 ,无效 2例 ,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者 3例 ;结论 :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易受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故更应注意地高辛剂量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