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42,平均27岁,病程1.5~6年,治疗前血红蛋白38~65g/L,平均46g/L,白细胞(1.5~3.5)×109/L,平均2.2×109/L,血小板(6~54)×109/L,平均46.5×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15)×109/L,平均8.2×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重度低下者18例;增生明显低下者6例,增生低下者4例;增生活跃者2例。巨核细胞每张片0~5个。方法:30例病人入院后均给予西药康力龙、山莨菪碱片、左旋咪唑、氨肽素片,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血小板低于20…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982年5月至2004年4月间诊治的75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2.6∶1。就诊时中位年龄53岁(17-86岁),有出血者28例(37.3%),有栓塞者21例(28%);因脾大就诊者20例(26.6%);有肝大者13例(13.3%);因其它原因做血常规确诊本病者10例(13.3%);仅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10.6%)。就诊时中位血小板数1 205×109/L (800-2 898×109/L)。骨髓象见巨核细胞明显增生,以产板型与颗粒型为主。45例做骨髓活检,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呈异位集簇现象,3例显示网状纤维增生。羟基脲(Hu)治疗有效率(CR+PR)达88%,Hu+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率达94%。随访18例(1-10年),有5例就诊年龄<40岁者,经Hu治疗半年后不需继续治疗,13例仍在间断治疗中, 病情稳定,2例转为骨髓纤维化,无1例转为AML或MDS者。结论 ET出血与栓塞的发生率相仿。以Hu或Hu+IFN 的治疗可获较好疗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血小板<10×109/L,共8例。B组:血小板10~30×109/L,共12例。C组:血小板30~50×109/L,共11例。D组:血小板>50~100×109/L,共6例。治疗原则:临近分娩者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产前输血小板悬液。血小板>30×109/L有出血倾向时亦给予上述治疗。孕周<37周者如血小板<30×109/L,或>30×109/L伴有出血倾向,亦给予上述治疗。血小板>30×109/L如无出血倾向不予治疗。结果:A组8例中有3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B组11例中2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有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15例经阴道分娩,有2例分娩过程中有出血,22例剖宫产,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出血量均少于1000ml。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过程的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量小。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4.
李仲瑞  陶春梅 《吉林医学》2012,33(11):2351-235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产期治疗及效果评价。方法:对于无症状,血小板>50×109/L者,予加强产检,补充维生素、叶酸,定期检测血小板;有出血症状者,计数(20~50)×109/L,激素加丙球治疗;计数<20×109/L,激素加丙球加血小板悬液治疗,采用以阴道分娩为主,剖宫产适应证可适当放宽的原则终止妊娠。结果: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1例。无产褥期感染、新生儿颅内血肿及孕婴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案,合理终止妊娠,是此类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淑亚  曹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53-1354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阈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数值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患者在接受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化疗及强化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20×109/L、10×109/L、5×109/L的出血表现。结果:血小板≤5×109/L组与血小板小板≤10×109/L组及血小板≤20×109/L组比较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轻微出血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最长中位存在时间为7d。结论:血小板等于5×109/L做为AML的血小板输注阈值是安全的。部分伴发热、高白细胞血症的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可定为10×109/L或更高。  相似文献   

6.
<正>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化疗后,粒细胞及(或)血小板显著减少而引起的感染或出血的患者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1岁~57岁,化验结果:伴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者血小板数<10×10~9/L;临床表现明显的感染及出血,经对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 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患者,女,17岁,以双下肢皮肤淤点4个月于2005年6月入院。临床表现仅为双下肢皮肤散在红色粟粒状淤点,无其他出血倾向,入院时PLT(血小板)计数为13×109/L,行常规骨穿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丙种球蛋白(丙球)加激素治疗。常规胸透检查发现左肺肿物,查肺CT示左纵隔占位,以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但患者无任何胸部症状,因血小板偏低,不宜手术。早期患者因经济困难,丙球未能给予足量全程(第一天17.5g,第二~五天5.0g),故血小板一度正常后(122×109/L)又迅速下降(75×109/L),白细胞偏高(31.3×109/L)。后因急于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基脲加不同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PT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γ干扰素组,每组均包括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63.00±576.50)×109/Lvs(754.50±459.43)×109/L,(1176.00±345.60)×109/Lvs(464.81±238.02)×109/L和(1135.00±272.70)×109/Lvs(438.64±148.87)×109/L,总有效率分别为70%、80.0%和100%(P<0.01)。对α干扰素无效的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结果1例缓解,1例进步。结论:对于PT患者,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γ干扰素,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5年3月至6月末共收治麻疹病人79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表现1.1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组病例均有发热和皮疹。发热多为不规则型,体温38~39℃之间者占90%以上,>39℃约10%。发热后4~5 d出疹者58例,2~3 d出疹者7例,5 d以上出疹者14例,皮疹密集融合成片者33例,皮疹持续4~5天者56例,6~9天者23例,皮疹脱屑时出现搔痒者33例,多数出现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流涕、喷嚏等卡他症状。1.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在4×109~10×109/L之间有65例;≥10×109/L有10例;≤4×109/L有4例。肝功能:异常者11例。X线检查:单侧或双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30~40)×109/L(C组)、(40~50)×109/L(D组)]四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1 U、2 U)后介入术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不同输注阈值的患者输注1 U血小板后术后1 d和3 d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的患者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和PTA、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PT、FIG、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阈值输注2U血小板后术后1d、3dPLT计数比输注1U血小板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和INR仅在阈值为(10-20)×109/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建议是<20×109/L,且输注量为2 U;当输注阈值>20×109/L时输注1 U或者不输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42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其他原因作血液检查被诊断 12例 (2 8.6% ) ,有出血症状 18例 (4 2 .9% ) ,有明确血栓症状 7例 (16.7% )。脾肿大 2 9例 (69.1% ) ,肝肿大 15例 (3 5 .7% )。BPC平均 12 0 0× 10 9/L。骨髓象 :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分类以产板型及裸核型为主 ,2 8例作骨髓活检 ,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 ,并呈异位集簇现象 ,18例显示网状纤维增生。 2 9例血小板聚集试验 ,2 5例正常 ,4例降低。随访 2 0例 ,中位随访时间 8年 (1~ 2 2年 ) ,4例转为骨髓纤维化 ,3例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未发现 1例转化为白血病 ,与本病相关死亡 8例。结论 :马利兰、羟基脲均有良好疗效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例1 患男,64岁,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因误诊“肝硬化”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头晕、头痛、乏力症状加重,白细胞、血小板持续性升高。实验室检查:WBC28.9×10~9/L,PLT998×9/L。给予羟基脲及抗凝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该类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将我院于1992~1993年诊治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女性,51岁,1983年确诊Ⅱ型糖尿病,服甲磺丁脲治疗,服药前血小板120×10~9/L,无皮肤、粘膜出血。1985年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复查血小板36×10~9/L,加用脱氧核糖核酸,甲磺丁脲仍继续服用,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生,血小板一直在(30~40)×10~9/L之间。1992年10月10日,因皮肤瘀点、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As2O3静脉点滴。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口服;白细胞>50×109/L,除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静脉点滴,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91.3%)获得完全缓解(CR)。As2O3平均应用31.6d。6例死亡。死亡组与缓解组治疗前白细胞数分别为(34.7±4.8)×109/L和(9.7±3.2)×109/L(P<0.01),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分别为(712.8±144.6)U/L和(287.2±102.7)U/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平均白细胞数分别为(64.8±10.2)×109/L和(21.9±6.8)×109/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晓丽  蒋小芒 《吉林医学》2010,31(13):1848-1849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黄陵县医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TTP)等少见。血小板>50×109/L,无出血倾向者治疗原发病;血小板<50×109/L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产后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血小板制剂只用于血小板<30×109/L剖宫产术时或阴道分娩临产时。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110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有无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均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0.8± 10.7)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17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16例;既往有血栓病史者6例;入院平均血小板计数为(880±360)×109/L;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者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例,稳定型冠心病者5例;病变累及左前降支者17例;9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共置入支架12枚;16例患者接受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单抗治疗;20例患者院外长期口服羟基脲治疗,1例患者行干扰素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7±17)个月,随访期间平均血小板计数(395±116)× 109/L,较入院时下降(P?<0.05)。1例患者于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梗死,1例 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最常累及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且起病表现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多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JAK2V617F基因突变与其发病相关,临床上需注意预防脑血管并发症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1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功能障碍及造血微环境损伤,造血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从而造成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临床特征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常<50×109/L,严重者常<20×109/L,甚至更低,出现脑出血、内脏出血等危机,输注单采血小板以预防出血或止血有着其他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来自我院2001~2003年血液科和小儿科已确诊的28例再障患者,病程4个月~6年。男18例,女10例。年龄9~86岁,平均47·5岁。所有患者均从首次输…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1992年~1996年元月收住院的慢粒15例患者给于HOAP方案进行联合化疗.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5例均为慢粒慢性期患者,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周围血象、骨髓象及细胞组化验检查明确诊断.男11例,女4例,年龄15岁~48岁;12例初治,3例复治,病程3个月~1年不等.3例复治患者1例服马利兰治疗5个月,另2例服羟基脲6~8个月,病情反复未缓解.15例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消瘦、头昏、低热,部分有上腹胀痛症状,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脾脏肿大,其中11例为巨脾,4例脾大达盆腔.周围血象检查,极少数血红蛋白轻度降低.白细胞总数25X10~9~250×10~9/L,大部分在50×10~9~150×10~9/L分类中有少数幼粒细胞.血小板70×10~9~400×109/L.骨髓象检查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碱性磷酸酶0~3分.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月龄42(35~68)天。蒙古族10例,汉族6例;牧区居住11例,城郊居住5例,城镇居住2例。临床表现:皮肤自发性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6例,针刺部位出血不止8例,颅内出血16例(其中脑实质出血6例),硬膜下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血红蛋白<60g/L9例,61~90g/L7例。血小板升高(387~721×109/L)9例,正常7例,PT、APTT延长10例。血清钠<125mmol/L6例。腹泻4例,肺炎2例。一般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治疗及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抬高头、肩15°~30°,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引起窒息。迅速建立经脉通道,最好使用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