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止凝血异常及与出血症状和分型的联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a2-抗纤溶酶(a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a2-AP、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凝血异常和继发性纤溶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抗凝异常和原发性纤溶为主。  相似文献   

2.
轻链病2例     
1 病例报告例 1,女 ,5 6岁。因周身疼痛、乏力 2月余于 1999年 9月 6日入院。查体 :轻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音有力 ,心律齐 ,无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 ,肝脾无肿大 ,双侧下胸部肋骨压痛 ,双侧髂骨挤压痛。实验室检查 :Hb 78g/L ,WBC 2 .8× 10 9/L ,PLT 86× 10 9/L ,ESR 5 6mm /h。尿蛋白 (± ) ,尿本 周氏蛋白( -) ;尿微量蛋白 :IgG 15 .2mg/L ,TRU (转铁蛋白 ) 8.6mg/L ,MA(白蛋白 ) 5 6.3mg/L ,AIM (α1 微球蛋白 ) 2 3 1mg/L (参考值IgG <175mg/L ,TRU <2mg/L ,MA <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0-01/2004-12住院的型糖尿病患者68例。于次晨8时收集血浆及24h尿标本,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无白蛋白尿组(<30mg/L)2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299mg/L)21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0mg/L)24例。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收集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4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参与者知情同意。用SPSSforwindow11.5统计软件作回归线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为(13.35±4.2),(15.45±5.4),(190.5±18),(555±21)mg/L;血栓调节蛋白分别为(12±4.7),(21±5.2),(45±4.5),(75±5.5)μg/L。②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978,P=0.022)。③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无蛋白尿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及血小板计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水平呈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已可能存在微血管病变。因此,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有助于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显示维甲酸(RA)能明显增加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前列环素(PGI_2)的分泌与合成,此种作用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A作用24小时后可使TM及PGI_2分泌较初始分别增加3~4倍及7倍左右。癌性促凝物(C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类似。对TM呈现抑制作用,对t-PA及PGI_2则有促进分泌与合成的作用,其中以CP为明显。CP尚有抑制vWF的作用。联合RA与CP或TNFα一起培养,RA可逆转后二者对TM的抑制作用,改变CP对t-PA及vWF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止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的止血功能及其与出血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浆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D-二聚体(D-D)水平显升高;高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活性(PLG)、α2抗纤溶酶(α2-PI)、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  相似文献   

6.
脾内免疫法制备抗蛋白C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蛋白C(proteinC ,P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血蛋白质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2 0 0 0。PC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抗凝因子[1] ,约占全血抗凝活力的 2 0 %~ 30 %。在体内经凝血酶 凝血酶调节蛋白 (TM)复合物激活后 ,形成活化的蛋白C (APC) ,可灭活因子Ⅴa和Ⅷa ,并促使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 ,发挥抗凝血和促纤溶作用[2 ,3 ] 。蛋白C缺陷症易发生静脉血栓 ,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浅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 ,约 2 0 %的患者可发生动脉血栓或心肌梗死。制备抗蛋白C单克隆抗体 (单抗 )将为监测血栓…  相似文献   

7.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中的微量蛋白尿||(MogensenCE,etal.ExcMed[Section 6],1993;78:186)按照国际惯例,微量蛋白尿是指尿中的蛋白泌出率(UAER)升高为20~200μg/min(该值低于蛋白尿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止、凝血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老年糖尿病组(包括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和对照且止凝血指标,包括:血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选择素(P-selectio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1)及D-二聚体(D-D)。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的  相似文献   

9.
尿中总蛋白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良好指标。沉淀法、间接双缩脲法准确 ,但费时。蛋白染料结合法快速、简单、易于自动化 ,但突出的缺点是 :不同方法对尿中各种蛋白的反应不同 ,因而方法间可比性差。作者用人白蛋白 (HA)、白蛋白 /球蛋白 (A/G)和冻干尿蛋白 (UPL)作校正品 ,研究了考马斯亮蓝(CBB)法和邻苯三酚红钼酸盐 (PRM)法对尿蛋白的反应。方法 收集尿标本 (n =60 ) ,不加防腐剂 ,2 50 0 g离心1 0min ,贮于 70℃ ,测定前室温融化。质控品 :Sigma尿质控物Levels1和 2 (UC1和UC2 )。校正品 :HA、A…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止血与纤溶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1 ,2 ] 。我们检测了1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脑血栓 (CBT)形成与 90例心绞痛(AP)、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P 选择素、血栓素B2(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 二聚体、一氧化氮 (NO)含量及抗凝血酶 (AT)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Ⅰ (PAI 1∶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含量及活性 (t PA…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降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 ,是 1型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 2型DM中 ,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DN的发生发展分为 5期 ,而微量白蛋白尿 (UAE)持续在 2 0~ 2 0 0 μg/min或 30~ 30 0mg/ 2 4h者为早期DN及Ⅲ期[1] 。作者用灯盏花注射液和灯盏花片控制DN患者UAE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的DM患者 6 4例 (诊断均符合 1999年 10月全国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 )。入院后经降糖治疗 (饮食…  相似文献   

12.
张哲  李红 《浙江临床医学》2000,2(11):723-72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发生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池率(UAER),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分为白蛋白尿组和无白蛋白尿组,将两组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中,白蛋白尿组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及年龄均大于无白蛋白尿组。白蛋白尿的发生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与白蛋白尿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内皮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内皮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刘青,邓漪平血管内皮细胞(EC)合成和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后者降解构成血栓骨架的纤维蛋白,从而防止血栓生成,t-PA是机体溶纤机制的关键酶。曾报道...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UAP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UPA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2组均予心绞痛常规治疗,A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治疗20日前后心绞痛疗效,并检测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活性(PL: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I:a)、内皮素(ET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浆t-PA、PAI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主要原因[1] ,而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几项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来探讨其临床价值。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冠心病患者组 :依据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CHD6 3例 ,其中AMI组 2 8例 (男 18、女 10 )年龄 5 5~ 73,UAP组 35例 (男 19、女 16 )平均年龄 5 4~ 70 ,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动态演变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对照组 :30例健康体检者 (男 10、女 2 0 )年龄 30~70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由玉足海参撮以的糖胺聚糖(GAG)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1mg/L,5mg/L,10mg/L的GAG和5mg/L3肝素与经1mg/L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6h后观察内皮细胞的促凝活性,组织因子(TF)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抗原的表达及TF和TM mRNA转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0-01/2004-12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于次晨8时收集血浆及24 h尿标本,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无白蛋白尿组(<30 mg/L)2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299 mg/L)21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0 mg/L)24例.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收集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4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参与者知情同意.用SPSS for window 11.5统计软件作回归线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对照组、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为(13.35&;#177;4.2),(15.45&;#177;5.4),(190.5&;#177;18),(555&;#177;21)mg/L;血栓调节蛋白分别为(12&;#177;4.7),(21&;#177;5.2),(45&;#177;4.5),(75&;#177;5.5)μg/L.[2]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978,P=0.022).[3]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无蛋白尿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及血小板计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水平呈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已可能存在微血管病变.因此,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有助于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石菁华  邹外一  罗绍凯 《新医学》2000,31(8):461-462
目的:探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6例SLE病人和20名正常人血浆sTM水平,分析sTM与SLE活动期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SLE活动期组sTM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P〈0.01)。sTM与多个SLE疾病活动度评分相关,与低补体C3血症、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滴度水平相关(P〈0.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46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sTM水平,观察19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TM变化情况。结果 SLE活动组sTM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1);sTM与多个SLE活动度评分相关(P〈0.001);治疗后sTM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sTM水平与SLE活动度相关,可作为SL  相似文献   

20.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1 1 血管壁改变物理、化学、生物致病性因素→动脉壁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抗栓功能减弱和 /或促栓功能增强→血栓形成。1 2 血液成分改变(1)抗凝血功能减弱 :单核 /巨噬细胞清除因子功能减弱 ;抗凝血酶III(ATⅢ ) ;α2 -巨球蛋白、肝素和蛋白C(PC)、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和活性减弱。(2 )凝血功能增强 :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1 3 血流状态血液流变特性和 /或血液动力学及流场的变化 :(1)静脉血流缓慢、压力低、管径大 ,因此在疏松的纤维蛋白凝块中富含红细胞 ,形成红色血栓(2 )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