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探讨PET-CT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84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PET-CT进行诊断。结果84例患者168个咽旁间隙中,PET-CT检出49个淋巴结,其中有41个PET-CT不能显影或未能达到诊断标准,检出率为29.2%,摄取FDG均增高,SUV最大值3.0~14.0,淋巴结最大直径8.0~25mm。结论用PET-CT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可以减少病灶遗漏,同时为放疗靶区的勾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在检测较小(特别是最大直径≤0.5 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时,PET-CT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及增强CT或MRI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46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实验证实为喉癌与喉咽癌,明确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与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病理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螺旋CT增强显示均可见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18例患者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并呈现不规则、分叶状,淋巴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中心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或环样强化。结论 术前螺旋CT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病理分期,并且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症分别是第二、三大死亡原因,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5%。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胸部CT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23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经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69枚,良性39枚。^(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41%、94.87%、90.74%,胸部增强CT分别为72.46%、87.18%、77.78%。^(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头颈部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质癌或间变性甲状腺癌.好发年龄在25~65岁,女性多于男性.甲状腺癌远处转移不常见,但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较为多见,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术前有效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169例甲状腺癌病例纳入研究,对其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超声检查,对CT、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超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超声检查关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CT检查高(P<0.05)。CT与诊断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为中度,超声与诊断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达到高度。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关于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三项指标的检测数值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对比均更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开展诊断时,应用超声可取得比CT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超声可灵敏、准确地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其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总结颈部肿块与鼻咽癌的关系,提高鼻咽癌的确诊率。方法对89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结果89例鼻咽癌患者中有67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59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51例,对侧4例,双侧12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56例。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者应首先排除鼻咽癌可能。鼻咽癌转移多位于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进行增强CT和高频超声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增强CT及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两者结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符合率。结果:增强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93%,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1.67%。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0.00%。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2.98%,特异性为66.67%,准确度为90.00%。经术后病理确诊5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颈中央区34例,颈侧区23例。CT、高频超声对颈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医院接诊的1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组),8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病灶数目、最大径、纵横比、形态、...  相似文献   

10.
张晨阳 《现代养生》2014,(18):44-44
目的: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经证实的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本组29例患者共累及区域有36个,颈内静脉链上组(Ⅱ区)、颈内静脉链中组(Ⅲ区)和颈后三角区(Ⅴ区)是三大好发区,CT强扫能够对颈部淋巴结不同的病理改变进行相对全面的反映。结论:CT平扫和强扫能够对颈部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和存在状态进行明确,对病理改变进行相对准确的反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并评价前哨淋巴结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03/2006-08间收治的4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Ib1期21例,Ib2期17例,IIa期4例。术前注射T-右旋糖酐(DX),进行SLN显像;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对离体淋巴结再次进行探测,明确SLN;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SLN及非SLN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①本组42例,SLN检出率为95.2%(40/42),共检出SLN91枚,平均每例2.28枚;9例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占22.5%。SLN检测的敏感性为88.9%,准确性为97.5%,阴性预测值为96.9%,假阴性率为11.1%。②40例中70.0%(28/40)的SLN位于双侧;91枚SLN中86.8%(79/91)位于闭孔和髂内,外血管区。结论SLN采用核素SPECT显像有较高的检出率;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均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实施普通CT检查,随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耗时及获得结果等待时间;比较两组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比较两组发现阳性淋巴结的数量与大小。结果:CT组检查耗时为(15.3±2.1)min,短于18F-FDG PET/CT的(49.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67,P<0.05),获得结果等待时间为(4.1±0.3)h,短于18F-FDG PET/CT组的(20.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3,P<0.05),18F-FDG PET/CT组胃周及远隔脏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例(97.5%)和39例(97.5%)高于CT组的28例(70.0%)和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5和41.290,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对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29例膀胱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阴性组(14例)及淋巴结阳性组(15例),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对各组血清VEGF、OPN及尿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阴性组和淋巴结阳性组VEGF、OPN、核基质蛋白22(NMP22)、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21-1)、膀胱肿瘤抗原(BTA)均高于对照组,且淋巴结阳性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VEGF与NMP22、CYFR21-1、BTA呈显著正相关,OPN与NMP2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及OPN水平升高是导致膀胱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该过程与尿液肿瘤标志物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EphA2蛋白和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标本取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手术切除的56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A2,nm23-H1蛋白在56例宫颈癌(12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石蜡标本和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分析EphA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EphA2蛋白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85.7%,48/5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3/12)。实验组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100%,44例不伴随淋巴结转移患者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81.8%(3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2%,27/56)低于对照组(91.7%,11/12)。实验组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12),44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为59.1%(2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EphA2和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提示,EphA2和nm23-H1蛋白可望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分析CNP,SLN的可行性.方法?对到该院进行治疗的45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NP和TSC联合活检,对常规病理学检查SLN及非SLN均阴性的SLN行细胞角蛋白进行检测,记录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5名患者中有30名患者检测出30个SLN,总体的SLN活检成功率为90.1%,每例平均1.75个.结论?CNP联合TSC活性检查对于预测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SLN中mRNA的水平差异与预后有一定关系,需要作出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调查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落实高频二维超声以及多普勒彩色超声的检验,检查患者的乳腺肿块情况,并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进行检验,对超声声像图表现加以记录.对所有患者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并对超声检验结果和淋巴结清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文84例患者经病理检验均明确得到确诊,经淋巴结清扫得出45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9例患者没有淋巴结转移,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图像的毛刺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更加的突出,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流分级比无淋巴结转移更高,P<0.05;经超声判断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非转移者,P<0.05.结论:通过超声手段检验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肿块和腋窝淋巴结,肿块,毛刺真和血流分级等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腋窝淋巴结的转移,能够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预测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颈部淋巴结性肿块135例,男性74例,女性61例,年龄(6~70)岁,平均年龄51.5岁,采用超声检查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块符合率为93.3%(126/135)。得出的结论是: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有很高的准确性,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资料,共12例(14个病灶),观察治疗后病灶大小变化、副作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2例(14个病灶)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人手术,植入粒子数目分别为6~34颗、进针次数3~9针。术后随访,根据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及增强CT)来判定疗效。初步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近期效果满意,安全性好、创伤小、剐作用及并发症少。结论该方法疗效肯定且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欠佳者的补充治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黄成钢  刘岸  唐敏 《现代保健》2014,(21):23-26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blot检测Ghrelin和MMP-9在21例无淋巴结转移及35例有淋巴结转移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表达,分析Ghrelin和MMP-9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Ghrelin和MMP-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7%和80.3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Ghrelin和MMP-9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比率联系密切,并且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随着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加而增加(P〈0.05);Ghrelin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x=0.832,P〈0.001)。结论:Ghrelin和MMP-9表达升高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联合检测Ghrelin和MMP-9可能对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