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鸿飞  王泓涛  冯旭  王路 《吉林医学》2013,(35):7429-7430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59眼采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59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0.1者4眼,0.10.4者18眼,>0.4者37眼;大部分患者残留低度的近视屈光状态;后囊膜混浊6眼;黄斑囊样水肿2例;术中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无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40眼)眼轴长≥26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3眼,Ⅲ级核23眼,Ⅳ级核8眼,Ⅴ级核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38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月最佳矫视力≥0.5者21只眼(52.5%);术中3眼后囊破裂(7.5%)。1眼悬韧带断裂(2.5%);术后3眼角膜水肿(7.5%);1眼术后5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随访时间3-15个月。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最理想的手术。此方法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有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师如何安全地从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转型。方法: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转型阶段所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35例(40眼)。结果:40眼中,28眼顺利完成超声乳化;12眼术中用注水晶体匙挽出晶状体核,而成为实际上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其中7例术中因为出现后囊膜破裂,2眼因为术中瞳孔过小无法扩大,3眼因为核过硬或过大担心继续长时间的超声乳化会造成对角膜的严重损害。术后21眼出现程度不同的角膜内皮水肿,18眼在1周内消退或减轻,另3眼1~2个月内消退。发生后囊膜破裂的7眼中,2眼破口较小,人工晶状体仍植入囊袋内,4眼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1眼有高度近视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周裸眼视力在0.4以上者达60%,0.3以上者达90%。结论:初学者在转型期尚不能全面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时,熟练地掌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十分重要,及时变换手术方式对顺利安全地渡过转型期有重要作用,基层医师也可以较小的代价渡过转型期,完成向超声乳化技术转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法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56例(87眼)患者行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例(7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观察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隧道内劈核和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手术相比,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52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对术后视力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合并I、II级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两种术式治疗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III级以上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两种术式治疗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I、II级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应选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III级以上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应选用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软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复明行动中软核白内障病例186例(186眼)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的效果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05者185眼,脱盲率99%。其中视力≥0.3者172眼,脱残率92%。0.5以上者155眼,1.0以上者52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大批白内障复明手术中,植入5.5~6.0mmPMMA材料晶状体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基层眼科医生来说,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方法 观察高度近视眼89例(94眼)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和视力结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05~0.5,77眼(81.91%),>0.5者17眼(18.09%),并发症:包括后囊破裂3眼,角膜水肿9眼,黄斑囊性水肿3眼.结论 高度近视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李嵘  王新民 《吉林医学》2013,34(23):4759-4760
目的:探讨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发生晶状体混浊,称为并发性白内障,经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屈光矫正治疗的有效性。方法:34例(45眼)中高度近视眼在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矫正视力0.1~0.6,平均近视度数(-12.31±4.52)D,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发现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0.8;40眼≥0.5(89.1%),术后3眼发生晶状体后囊混浊,1眼发生轻度角膜水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论人工晶体计算度数高低,在高度近视眼中均应植入人工晶体。在人工晶体的选择方面,目前倾向于植入折叠人工晶体,这种手术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往往伴有明显的眼底改变,术前应进行细致的玻璃体、视网膜检查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实用性.方法实验组300眼,行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2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1wk、1mo、3mo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学习曲线短、效果理想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遂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简称非超小)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32眼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行非超小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视力≥0.5者15眼,占46.88%;0.12~0.4者13眼(40.63%);≤0.1者5眼,(15.63%)。结论:非超小高度近视性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的实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27.41mm的31例(3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5眼,Ⅲ级核30眼,Ⅳ级核1眼,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29眼(80.6%).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破裂2眼(5.6%).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视力差的主要原因.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高度近视白内障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眼科对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合并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156例(168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161只眼(96%)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7只眼(4%)因合并严重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灶故视力无提高。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5只眼(3.0%)。术后并发症:17只眼角膜可逆性内皮水肿(10.1%);8只眼前房有渗出反应(4.8%);5只眼前房积血(3.0%);22只眼后囊膜混浊(13.1%);2只眼术后视网膜脱离(1.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患者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崔凤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81-582
目的探讨劈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8例(122眼)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劈核技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100眼,矫正视力≥0.9者80眼。轻度角膜水肿6眼,中度角膜水肿3眼。后囊膜破裂2眼。结论应用劈核技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缩小了手术切口,减少了散光,提高了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高度近视合并黄斑病变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植入中预留-3.0~-5.0D近视度数人工晶状体,观察其术后低视力效果.方法 58例(76眼)高度近视合并黄斑病变的白内障病例,选择术后预留-3.0~-5.0D屈光效果的人工晶状体,在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同期植入.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前指数3只眼,0.05~0.1者13眼,~0.3者46眼,≥0.3者14眼,仅2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情况为-2.00~-3.00D8眼,~-4.00D者45眼,~-5.00D者23眼.结论 合并黄斑病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植入预留中度近视的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近用视力,帮助患者改善工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矫正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10有11只眼(6.32%),0.10~0.15有25只眼(14.37%),0.20~0.40有65只眼(36.21%),>0.50有73只眼(41.9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有9只眼(5.17%),0.10~0.15有18只眼(10.34%),0.20~0.40有68只眼(39.08%),>0.50有79只眼(45.40%)。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术后3个月时,共12眼(6.90%)晶状体出现后囊浑浊,6个月时,共19只眼(10.92%)晶状体出现后囊浑浊,均未见脉络膜及视网膜脱离现象。结论: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6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前眼轴长度30.12~35.76mm,平均为32.45mm。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无后囊破裂发生。植入屈光度数为-1.0~-6.0D,术后1周,2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2共20眼(76.9%),其中≥0.5者共8眼(30.77%)。2眼因严重的黄斑区网膜萎缩变性,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2眼(84.6%),〈±1.00D共14眼(53.8%)。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后囊膜皱褶6眼,后发性白内障7眼,5眼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发生,无眼压升高。4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中,1例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以进行屈光矫正,又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型白内障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到现在为止仍无有效的药物能彻底治愈,只能借助手术(即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患者复明。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术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也在不断地改进。手术方式由最初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到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再至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最初的(以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代表)切口大、手术时间长、组织损伤多、伤口修复慢,逐步过渡发展为现在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少、伤口修复快。人工晶状体引入及其不断的改进又使得术后远近视力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1):65-6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在大规模白内障防盲复明手术中,对585例(635眼)Ⅳ~Ⅴ级核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49眼(7.72%),0.3~0.5者495眼(77.95%),0.5以上者91眼(14.33%)。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83眼(13.07%)、虹膜损伤27眼(4.25%)、前房积血8眼(1.26%)、后囊破裂23眼(3.62%)、玻璃体脱出9眼(1.42%)。结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并发症小,且无需昂贵的设备及特殊器械,手术步骤简单,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