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月妊娠适时分娩靠的是自身有效宫缩、宫颈软化、宫口扩张的综合效果。足月妊娠引产是指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机械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而宫颈成熟是引产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缩宫素静滴因具有可调性、可监测性及可控制性而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但缩宫素静滴时,必须有专人监测宫缩及胎心音变化,对于宫颈成熟度差者,往往需要连续数天反复用药,同时延长潜伏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会让有些孕妇、家属产生烦躁心理,对引产失去信心,从而选择了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宫颈不成熟是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常用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主要以药物为主 ,如米索前列醇、蒂洛安等 ;器械方面最常用者为水囊引产。水囊引产已有近百年历史 ,以往多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现已逐渐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 ,尤其在计划分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水囊内注水量的多少将水囊分为三种类型 :大水囊注水量为 350ml以上 ;中水囊注水量为 2 0 0ml~ 2 50ml;小水囊注水量为10 0ml~ 1 50ml。作者设计一小水囊 ,注水量为 50ml~1 0 0ml,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良好 ,介绍如下。1 适应证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有…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引产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589-591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应用于足月妊娠中促宫颈成熟引产。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5)单纯采用催产素引产,观察组(n=55)采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对两组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临产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的治疗总有效率(94.55%)、临产时间(900.41±301.24)min、术后出血量(196.25±59.54)ml及并发症发生率(5.45%)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P0.05)。结论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应用于足月妊娠中有较好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孕妇的临产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引产方法,值得在产科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6.
7.
邵建芳  胡引   《护理与康复》2016,15(10):958-961
总结低位水囊引产术在40例高危足月妊娠孕妇中引产的效果与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孕妇的知识宣教,完善各项准备;术中做好孕妇一般护理,配合医生行水囊引产;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处理并发症,做好缩宫素给药护理,加强产程监测。23例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17例因各种原因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给予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缩宫素引产,实验组给予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对比两组引产疗效、引产相关指标、产妇产后疼痛程度及新生儿身体状况评分。结果:实验组引产疗效、新生儿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及宫缩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采用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能够提高引产疗效,缩短产程,缓解疼痛感,减少出血量,提高新生儿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9.
徐香梅 《大医生》2022,(5):42-44
目的 探究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低位水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的效果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蕲春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参照组产妇行小剂量缩宫素治疗,研究组产妇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低位水囊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促宫...  相似文献   

10.
妊娠存在不利因素时,如继续妊娠,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故必须采取措施终止妊娠,目前有2种方式即剖宫产和引产。择期引产是保障母婴安全、降低母婴患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宫颈成熟度是引产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次性囊式宫颈扩张器是通过机械性扩张宫颈促使宫颈成熟,本院2012年将该球囊装置应用于妊娠晚期宫颈成熟度不佳须诱导分娩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秀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38-1539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晚期妊娠住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采用低位水囊引产,适时行人工破膜,给予0.5%的催产素静脉滴注;对照组200例,采用催产素引产。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度、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钱绮红  杨亚薇 《天津护理》1998,6(3):100-101
我科自1997年开始对足月妊娠有引产指征的孕妇,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提高了阴道分娩成功率,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米非司酮组(简称米非组):1997年4月至6月,在我科住院有引产指征的产妇60例,均为单胎  相似文献   

13.
秦鲜 《临床医学》2007,27(4):39-4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78例有引产指征为预防妊娠过期的正常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给予缩宫素。结果治疗组服用米非司酮后,宫颈成熟有效率达100%。结论将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的引产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4.
引产是晚期妊娠一种人工的促分娩方法,目前许多医院较为普遍的是采用单纯缩宫素引产,但缩宫素需严格控制剂量和滴数,需要由专业知识人员严密观察并根据宫缩情况调整缩宫素用量,使用不当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增加了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甚至可危及母婴安全[1]。低位水囊引产是将水囊放置在产妇宫颈内,对子宫下段及子宫颈进行压迫,通过机械性刺激宫颈管,诱发子宫收缩从而使宫口扩张,终止妊娠[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形态及母婴血液生化的变化。方法:对40例妊娠期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因孕期延长而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成2组,甲组20例,口服米非司酮100mg,36h后米索前列醇50ug置阴道后穹隆,3h后如无宫缩再置;乙组20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用法同上;丙组配对20例自然临产者。3组临产后均取母血检测胎盘功能;分娩后取母血及脐血测定肝、肾功能及皮质醇;取胎盘进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甲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乙组明显减少。3组母血肝、肾功能及胎盘功能均正常,皮质醇增高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脐血T-BI增高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胎盘绒毛合体细胞结节、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合体细胞膜形成的发生率,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未能发现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100mg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剖宫产史妇女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及小水囊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妊娠10-16周有剖宫产史孕妇160例,B超提示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其中A组80例采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联合较小水囊宫腔内羊膜腔外引产方法;B组8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方法终止妊娠,观察两组的引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从引产至分娩时间(引流产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B组(P〈0.05);24h流产率远高于B组;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h出血量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子宫破裂、宫颈裂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及较小水囊用于愈合良好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爱平 《临床医学》2001,21(4):29-30
引产是妊娠晚期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催产素是多年来常规用于引产的药物,近年来用蓖麻油煎鸡蛋引产也为较常用的方法,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观察小水囊联合利凡诺、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羊膜腔内注射100mg利凡诺,治疗组应用小水囊联合利凡诺、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一次性引产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量、宫缩疼痛时间、胎儿排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水囊联合利凡诺、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症状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