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中,经常暴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助产士在从事临床护理、助产接生时存在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其中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它还有传染病、性病、消毒剂的损害、物理损害和心理损害等,消除和减低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中心换药室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医疗、护理所需的各种换药用具、敷料、器械的供应、打包、发放、登记工作,同时也负责回收被各种细菌污染的换药器械和敷料,每日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中心换药室的工作人员是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危险群体。为减少换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的2015年与风险管理实施后的2016年1~9月内镜诊治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医院内镜生物监测结果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内镜的内腔、表面、附件、水槽等部位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暴露于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锐器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内镜室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内镜室的感染,实现内镜诊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浅谈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暴露的发生,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污染物品回收、消毒、洗涤、包装、灭菌过程中,接触各种感染性体液及分泌物,经常有被锐利器械刺伤、化学消毒剂灼伤、压力蒸汽灭菌时烫伤等各种职业损伤和职业暴露的发生.冈此每位供应室人员应了解这些职业危害,并积极采取综合性职业防护,使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简介职业暴露的概念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感染的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性危险因素。探讨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和防护措施:避免针刺伤、锐器伤、防止血源性传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教育,提出防范措施,掌握预防缓解及技术,提高自我防护职业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护理行业的独特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使得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中,因此发生职业损伤是护理人员所面对的主要危害。内镜室护士的主要职业损伤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针对这些职业损伤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此类职业性损害是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内镜室护士应当强化自身的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源性传染疾病的增多,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机会随之增加,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国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Mishal等采用前瞻性研究医务人员暴露与病人血液和体液的分析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1]。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而常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长期接触会损害身体健康。本文着重概述了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受到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等沾染,出现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形。旨在明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含义,并提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如加强医护人员的艾滋病防护知识培训,呼吁相关部门立法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纳入工伤范畴,以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等。  相似文献   

10.
消毒供应室承担医院大量的临床医疗物品处理供应工作,在回收、洗涤、消毒、灭菌过程中接触各类感染性物质,随时会发生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等造成的暴露性感染和职业性伤害.该文就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加以探讨,旨在提高医院高危科室职业安全教育,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骨科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护士长时间处于感染性、物理性、化学性、社会心理性危险中。结果: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明确了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了危险性的效果。结论:加强职业风险教育,可使其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师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妇产科医师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积极的防护措施,降低妇产科医师的职业危害。结果:妇产科医师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通过掌握三个应知、三个规范和三个处理,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和综合预防措施。结论:针对妇产科医师物理性、化学性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妇产科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风疹块",古称隐疹,现代医学称之为荨麻疹。可以生在身体皮肤任何部位上,无论男女老幼均会发病,是最常见的多发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过敏源有植物性的如花粉、荨麻;动物性的如禽类羽毛、鱼、虾;化学性的如药物;物理性的如寒冷、光、热;感染性的如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保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危险因素的暴露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物理因素暴露率最高,分别为100%、90%和89%。在化学因素中,消毒剂和麻醉机呼出气的暴露率最高,分别为86%和89%;生物因素中呛咳的分泌物接触率为85%;物理因素中的锐器割伤和电损伤的发生率为79%和87%。结论: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暴露,对护理人员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HD)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其感染率也呈升高趋势,医务人员固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泺性疾病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尤其是非感染性科室以外的普通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漠,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文对普通肾内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情况,为制定应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2013年38例职业暴露报告案例资料。结果:发生职业暴露后39.47%的人及时正确处理伤口;55.26%的人及时报告;63.16%的人进行血清学检测;12.5%的人完成全程血清追踪。乙型肝炎暴露者100%预防用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暴露者没有预防用药。结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足够重视处置,有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潜在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范体系,强化防范体系的管理工作。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血液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26名作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对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和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调查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发职业暴露风险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一般分为事故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心理社会危害和噪音危害。其中,事故性危害得分为(6.54±2.44)分,处于职业暴露排序的第一位,生物性危害防护得分为(3.83±0.54)分,处于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第一位。护理人员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无职业暴露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构建职业暴露防范体系,还应从强化职业培训、落实安全操作流程、完善防护物品配置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1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肝、丙肝、梅毒、结核等微生物感染。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传染源。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更多,直接暴露于传染源的几率更高,因此受传染的几率很高,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0.004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CV污染的血液感染机率为1.8%,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0.3%。1.2化学性危险因素: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甲醛等。这些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两年内医院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分布、原因及处理,识别高危人群及危险环节,以便进行重点管理及预防性培训。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是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分布在手术科室;暴露环节主要是在器械使用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为主。结论: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建立职业暴露绿色通道,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