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天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00-1901
从我院193例院内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0种193株细菌,其中金黄葡萄球菌66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34%;大肠杆菌32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16%;腐生葡萄球菌28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14.5%;绿脓杆菌19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10%;其他菌48例共占院内感染病例的25.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一家三级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患者46例,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并分析临床微生物学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共检出9个种属的微生物,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沙雷菌等。结论微生物学检验在院内感染的诊断、治疗、预防、监测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42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细菌培养,422名患者共分离出970株致病菌株,67例患者只感染一种菌株,162例患者感染两种菌株,193例患者感染两种菌株,84.12%为混合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最高占所有感染菌株的32.47%,铜绿假单胞菌次之,为23.40%。对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可知,任何一种致病菌都对多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为混合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最高,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泌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特征及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调查泌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菌、病原菌检验结果;对克雷伯菌产ESBLs与非产ESBLs进行测定,选用十种抗菌药物比较其耐药性;结果:查出165株克雷伯菌,占病原菌数的33.67%,其中产ESBLs阳性率为34.26%,对十种抗菌药物的抗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医院感染克雷伯菌较多,且抗药性严重,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705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7057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监测。结果:2004年医院感染病例217例,感染率为3.1%,精神病科和神经外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呼吸道是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8.1%、革兰阳性菌占38.4%、真菌占3.5%,主要菌株为克雷伯菌属、CNS和聚团肠杆菌。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精神病科和神经外科应作为重点监控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始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建始县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180例,调查标本来源,细菌培养后选择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60例,占50.0%,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分泌物与血液标本;科室来源于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普通外科。耐药率最高的3种药物为庆大霉素(65.0%)、亚胺培南(58.3%)、哌拉西林(55.0%),敏感率最高的3种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头孢他啶(6.7%)与硫酸阿米卡星(10.0%)。结论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比较大,多在危重科室患者中分离检测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与硫酸阿米卡星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研究导致患者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临床检验方法。方法特将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采取双盲法将16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将收集道的83例患者痰液涂片进行化学实验并在化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观察组仅对83例患者的痰液图片进行化验,比较两组运用不同检验方式检验菌株的数量。结果本次病原菌检测两组共检测出菌株43株,对照组共分离菌株14株,观察组分离菌株29株,在检测数量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检测的29株菌株中共发现革兰阴性菌24株,占总比率的82.75%;革兰阳性菌3株占总比率的12.5%,真菌2株占总比率的6.89%;对照组分离14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10株占总比率的71.42%,革兰阳性菌3株占总比率的21.42%,1株真菌占总比率的7.14%,革兰阴性菌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临床检验病原性细菌要在化验过程中增强质量控制,能有效提升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病科院内肺部感染的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占73.3%,其次为G+菌17.9%,真菌8.7%。在细菌感染中,G-菌占80.3%,G+菌占19.7%。G-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1.7%。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1.4%。耐药性方面,细菌耐药性严重,真菌耐药性较轻。结论: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杨晓丽  申娟  刘利君  马长林 《四川医学》2017,38(12):1377-1380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461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结果统计所有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且通过临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和其临床特征。结果感染组患者其年龄和住院时间均大于未感染组,BMI小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送检标本140次,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种共25株,阳性检出率17.86%,G+菌9株,占36.00%;G-菌16株,占64.00%,其中最常见病原菌感染为沙门菌志贺菌感染,且G-菌感染较为多见。院内感染大多数(71.43%)为首次感染,且上呼吸道感染(45.71%)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最高(62.86%),冬季(41.43%)是感染高发季节。多因素分析可得年龄和住院时间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性阴性菌,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住院时间及年龄与院内感染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赵明泽 《当代医学》2008,(10):89-90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类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可指导临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在各科均有发生,主要见于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菌株耐药性较强,已出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侵犯的对象是重症昏迷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感染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且多为院内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无特定规律,必须经微生物学检查后,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所属四家医院2006-2010年间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病区分布、不同来源菌株药敏结果、连续5年耐药性变化及耐药组合分析情况.结果 5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和脑外科.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83.7%,且痰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比其他标本分离菌株更耐药.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耐药组合分析发现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占35.0%,对所分析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8.4%.结论 医院内获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较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临床分离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菌株 4 0 8例进行药敏试验分析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按NCCLS推荐的标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 70例患者的痰标本中 ,培养到致病菌菌株4 0 8株 ,革兰氏阳性菌 110株 (占 2 7% ) ,革兰氏阴性菌 2 98株 (占 73%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 (占 17.9% ) ,其次为金葡菌、其他假单胞杆菌、克雷伯杆菌、其他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科细菌产酶率高 ,敏感性高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结论 定期对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科合并感染住院患者菌株菌谱分布和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血液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菌株,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真菌药敏试验应用ATBFUNGUS药敏条检测。判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致病菌43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占28.0%,革兰氏阴性菌(G-菌)占57.9%,真菌占14.1%。3年间革兰阴性菌比例逐渐减少(63.1%,57.7%,51.9%)。G+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为替考拉宁;G-菌对碳青酶烯类最敏感,其次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阿米卡星;真菌大多对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对血液科病房感染要及时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以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的各类和药敏情况。方法:采用Scptor系统,对266株临床菌和38株院内感染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菌株及院内感染菌株均以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分别为29.3%和42.1%),两者的其它菌株顺序也基本吻合,显示出感染的病原菌主要都是机会致病菌,临床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对头孢噻肟最为敏感(75.9%和65.8%),两者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接近1005。结论:院内感染菌株对11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有增高的趋势,反映了院内感菌株耐药性明显增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例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22.8%(23/101),神经外科16.8%(17/101),呼吸内科13.9%(14/101),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4%(35株)、肺炎克雷伯菌13.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3%(17株)、铜绿假单胞菌8.7%(12株)。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对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获得性感染63例,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74.6%)。共检出院内感染细菌104株,其中G-菌55株(占52.9%),以鲍曼不动杆菌、洋葱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 菌31株(占29.8%),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真菌18株(占17.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较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监测结果表明,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易感染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 14 8例住院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感染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病原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共发生院内感染 14 8例 ,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 8.46%。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 ,占 70 .2 8% ,消化道感染占 14 .86% ,泌尿系感染占 5 .14 % ,口腔感染 4.73 % ,皮肤占 3 .3 8% ,菌血症占 1.3 5 % ;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长期卧床及侵入性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是本组常见感染因素 ;病原体检查以真菌类感染较常见 ,占 3 9.8% (5 9/ 14 8) ,其次是G-、G+ 菌及病毒感染。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 ,骨髓抑制、长期卧床患者均较易发生院内感染 ;呼吸道真菌感染是肿瘤化疗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住院病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所属四家医院2006年至2010年间住院病人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病区分布、不同来源菌株药敏结果、连续五年耐药性变化及耐药组合分析情况。 结果:五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和脑外科。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83.7%,且痰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比其他标本分离菌株更为耐药。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耐药组合分析发现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占35.0%,对所分析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8.4%。 结论:医院内获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较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莫焕桐  陈小丽  陈伟忠 《广东医学》2014,(16):2581-2583
目的探讨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 MDRB)感染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DRB感染230例,MDRB感染患者主要来自于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MDRB菌株分离率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气管切开/插管、入住ICU时间>3 d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及入住ICU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