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期经治的12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0.5d,无一例肠坏死;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术中因分离粘连引起肠壁破损,切除部分小肠,术后再发肠梗阻经保守治疗20d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摄片见肠液气平面;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占83%,以腹胀为主,有轻度腹痛或无腹痛,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患者共6例,表现为腹痛急重,有腹膜刺激征,听诊可闻及气过水音.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另6例病人给予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需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加以鉴别,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为炎性肠梗阻,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有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的病人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6月到2011年4月期间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资料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情况下先采取保守治疗,16例保守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即可治愈,选择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有5例有不同程度的肠坏死,2例单纯性扭转,术后6例康复出院,1例合并有短肠综合征.结论: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数为炎性肠梗阻,应先行一段时间非手术治疗,只要无肠绞窄、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早期手术治疗,经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保守治疗至少应2~4周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联合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且术中应用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的11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实施了经腹腔镜肠粘连松解,5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因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术中均使用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组中3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均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3—10d出院。109例随访14~58个月无肠梗阻症状发生。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保守治疗好转,以上3例现已随访超过2a未再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联合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粘连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2例,再次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保守治疗26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完全缓解,平均住院时间11.3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1~2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应采取保守治疗,再次手术并发症多,疗效差,要特别慎重,保守治疗应重视生长抑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7例采用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的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中转手术。治愈时间7~16 d,平均10.5 d。随访3个月~2 a,无肠梗阻复发。结论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能较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微循环,减轻肠粘连,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结果: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分离粘连时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后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1.5d,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1)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3)保守治疗大都有效,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再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07年7月-2013年8月接诊的肠梗阻患者中,筛选68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给予其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却达到了100%,31名患者例行开腹肠粘松解术或肠切除吻合术,其中4例患者1~2年内复发。3例开腹肠粘松解术后行肠排列,1~2年内无复发。所有治疗病例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出现腹腔脓肿,均给予及时的治疗,无术后肠瘘及死亡病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时机需要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探索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把握手术时机是有效预防肠绞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95年以来至今,共收治结肠造瘘口并发症的患者19例,经过本院治疗,均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并发症及简单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肠梗阻   本组4例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后.1例为出院患者,另3例均在术后3月内出现肠梗阻症状.经过保守灌肠及给予肠动力药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行剖腹探查术,见系小肠间粘连所致.行手术松解及肠襻排列固定术,此种并发症是腹腔手术常见的较为难处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对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治疗时间平均13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术后6~15天,在出现症状前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如果冒然再次手术,将造成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采取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22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5~11天,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0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2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3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6天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3天梗阻解除;其余21例经再手术后3~5天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王朝蓉  曹静  杨涛 《陕西中医》2013,(11):1452-1453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发生于腹部手术之后,是所有腹部外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例,取得初步疗效。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3例,外伤性小肠穿孔修补术后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并腹腔引流术后6例,输卵管结扎术后3例。病例选择(1)有典型腹腔手术史;(2)有不完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腹部手术后7例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结果:术中发现全小肠扭转2例,部分回肠扭转2例,结肠回肠折叠扭转1例,盲肠升结肠扭转1例;扭转角度270~540度,其中顺钟向转位者3例,逆钟向转位者4例。7例中有5例有不同程度的肠坏死,2例单纯性扭转,术后6例康复出院,1例合并有短肠综合症。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月内,绝大多数病例为炎性肠梗阻需行非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中发现有手术指症的根据病情需果断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将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仅有1例术前明确诊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慢性阑尾炎1例,肠梗阻3例。剖腹探查中均发现部分或全部小肠及腹腔脏器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7例患者均予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4例加阑尾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随访至今,1例手术1年后出现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至今未作手术治疗。结论:腹茧症临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术中明确诊断后应切除纤维包膜、松解肠粘连,必要时行肠排列术,术后肠梗阻是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病程发展,总结临床经验,从而选择解除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腹部手术史59例,首次发生梗阻47例,多次反复发生肠梗阻25例,曾经行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或者部分肠道切除吻合6例。结果 7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22例,经24~48 h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转行手术治疗50例;术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绞窄性肠梗阻,2例为感染性休克;治愈69例(96%),好转3例。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严密注意病情变化,病情较重者应当立即行剖腹探查,无效者或加重者,最好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上蔡县外科经手术治疗6例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小肠肿瘤患者因狭窄、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分别行肠切除吻合、回肠造瘘手术。针对HIV阳性,免疫指数CD4〉200的4例患者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CD4〈200的患者行肠造瘘术。随访6个月到3年,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腹痛等并发症时宜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吻合术是较婵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肠动力不足导致小肠麻痹性梗阻的临床特征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结肠动力不足致低位小肠麻痹性梗阻住院的2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治疗经过。结果:10例无明确便秘病史,2例有1~2月便秘病史,14例有1年~10年便秘病史。主要症状有腹胀、腹痛、便秘、呕吐。发生肠梗阻的特点为突然出现低位回肠肠梗阻的症状、伴有结肠肠型和回肠蠕动波;腹部影像学表现特点为X腹部立位平片提示低位小肠梗阻,腹部CT提示结肠、甚至直肠扩张,时有粪石阻塞。通过影响支持治疗,并给予小承气汤灌肠、粪菌移植,待腹胀缓解后给予中药治疗,症状完全缓解。肠梗阻症状反复发作则行手术治疗。结论:结肠动力不足致低位小肠麻痹性梗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恢复结肠动力的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长时间不能恢复者可以进行回肠造口手术,尽量不要行急诊全结肠切除手术,何时进行手术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16例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16例中急诊手术20例,保守治疗96例,中转手术30例。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可以缓解,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对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把握手术时机和对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