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 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洪萍  林靖雯 《西部医学》2011,23(11):2099-2101
目的探讨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腮腺复发多形性腺瘤复发前后的石蜡标本以及20例未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中CD44v6的表达。结果未复发多形性腺瘤及复发前多形性腺瘤CD44v6呈强表达,二者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形性腺瘤复发后CD44v6表达低于复发前,低于未复发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8)。结论 CD44v6在复发多形性腺瘤中表达降低,CD44v6的表达变异可能与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影响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5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56例中术后并发症57例占36.5%,随诊89例,3例复发占3.4%。结论影响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效果因素: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为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1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正常腮腺组织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二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VEGF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原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和在复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说明VEGF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9HD%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70%。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有低度恶变及复发倾向,故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要求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发,面神经解剖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经典手术需要切除腮腺导管及腮腺浅叶,从而导致腮腺功能丧失及面容改变,为此我们改进术式,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紧贴面神经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21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中发现面神经与肿瘤紧贴,分离、保留面神经后行肿瘤及腮腺切除,病理观察与面神经紧贴部位的肿瘤包膜结构,术后随访观察有无肿瘤复发。结果:21侧与面神经紧贴的肿瘤均有完整包膜,其中5侧包膜菲薄但完整;3侧包膜内有肿瘤结节浸润,但未突出包膜。术中1侧肿瘤破裂,术后2.5年出现种植性复发,其余20侧术中未发生肿瘤破裂,经平均4.5年随访,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与面神经紧贴的腮腺部位多形性腺瘤有菲薄但完整的包膜,细致分离并保留面神经是可行的,术中避免肿瘤破裂是预防种植性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OX-2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Survivin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及恶变的相关性。 方法按照Seifert分型标准将多形性腺瘤标本分为4组。A组,基质丰富型20例;B组,其他型24例;C组,细胞丰富型22例;D组,恶性多形性腺瘤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生成及转归中的相关性。 结果COX-2蛋白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中阳性表达,偶尔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中阳性表达。C组和D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A组(P<0.05)。Survivin蛋白在腺管样导管上皮细胞及黏液样组织中阳性表达,于细胞浆和(或)细胞核中可见棕褐色颗粒状阳性表达。D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A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X-2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s=0.560,P<0.01),Survivin表达水平越高的组织细胞中,COX-2表达水平增高。 结论COX-2、Survivin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为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可能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基因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河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首次收治的1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155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3例,行腮腺全叶切除术患者9例.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腮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PTEN基因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25例,同时选取正常腮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集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腺瘤组织、瘤旁0.5 cm~2 cm组织、舌下腺组织,以及正常对照的腮腺组织,比较不同组织中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比较复发组、未复发组和正常腮腺组织中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腺瘤组织、瘤旁0.5 cm组织、瘤旁1 cm组织、瘤旁1.5 cm组织中PTEN 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腺体组织和舌下腺组织;腺瘤组织(56.0%)和瘤旁0.5 cm组织(64.0%)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正常腺体组织(100.0%)和舌下腺组织(96.0%);复发组腺瘤组织中PTEN mRNA表达(0.413±0.052)均低于正常腺体组织(0.947±0.061)和未复发组腺瘤组织(0.639±0.058);复发组腺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27.3%)均低于正常腺体组织(100.0%)和未复发组腺瘤组织(71.4%)(P均<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PTEN表达低于正常腮腺和舌下腺组织,复发组腺瘤组织中的PTEN表达低于未复发组和正常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的术式对11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该术式较原经典的浅叶加瘤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损伤少,术时短,术后面部凹陷畸形轻,并保存了患者大部分腮腺功能。术后随访1~6年,实际随访111例,1例复发,复发率0.9%。结论: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成功术式。  相似文献   

11.
张霞 《吉林医学》2010,(27):4780-4780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行保留面神经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情况。结果:随访7年,无复发病例,无面神经损伤、口干发生。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可行的手术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口干、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腮腺腺瘤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嗜酸性腺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等。我们收集了我院近年内 180例腮腺腺瘤病例 ,结合文献资料对 16 3例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手术方式与复发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0例腮腺腺瘤中 ,初发 16 9例 ,术后复发者11例。多形性腺瘤 16 3例 ,腺淋巴瘤 14例、嗜酸性腺瘤 2例、基底细胞腺瘤 1例。年龄 17~ 77岁 ,平均 4 7.2岁。男性 84例 ,女性 96例。多形性腺瘤以女性 4 1~ 6 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 (34.6 % ) ,腺淋巴瘤以男性 6 1~ 70组最多为 (90 .2 % )。病期 :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 ,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部分腮腺切除的可行性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行腮腺部分切除的手术方式。结果:58例患者中,其肿瘤最大直径小于4 cm者行肿瘤及周围部分腮腺切除术;对2例最大直径超过4 cm的肿瘤行腮腺全切除术。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神经麻痹。3例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例出现腮腺瘘,10例出现Frey’s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行部分腮腺切除是安全的,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功能性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位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25例,在瘤体包膜外0.5-1.0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对照组25例采用经典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面部畸形及残留腺体的功能.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术后畸形小,残留腺体有功能,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功能性切除较经典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平扫及其中9例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14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呈多结节分叶形,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8例肿物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囊变及钙化;2例为术后复发,边界不清,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在45例肿瘤直径小于4cm且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的患者中,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直径大于4cm和3例肿瘤生长在腮腺深叶的患者行全腮腺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腮腺浅叶切除27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3例,Frey综合征3例;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18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2例,Frey综合征5例;5例全腮腺切除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直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199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随访6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6例,涎瘘8例,积液2例,复发3例。结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注意并发症的防治,能减少创伤、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给予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手术时保留腮腺导管、只解剖部分面神经分支以及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腺体;另一组也是45例,命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将面神经的各个分支全部解剖,并将腮腺浅叶和包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以及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区域切除术和传统浅叶术相比,能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β-catenin在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6例腮腺RPA,选取20例腮腺初发性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镜检、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进一步分析β-catenin在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RPA以多中心生长者常见,包膜均不完整,细胞形态与初发性PA无显著差异。16例RPA中13例出现细胞浆及细胞核的异常表达,3例呈细胞膜阳性表达;20例PA中19例呈细胞膜阳性表达,1例出现胞浆异常表达。结论 RPA存在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多形性腺瘤的复发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2013年至2014年经手术治疗的21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175例,恶性肿瘤42例;男113例,女104例,多形性腺瘤109例,占50.2%,黏液表皮样癌19例,占8.7%。CT+超声及MRI+超声检查的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86.4%。术后暂时性面瘫23例,永久性面瘫8例,涎瘘27例,Frey综合征21例,3例多形性腺瘤及5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术后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肿瘤的发病状况是良性高于恶性,男性略高于女性,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为主,恶性肿瘤以黏液表样癌为主。术前联合辅助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腮腺肿瘤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方式,术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