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将1979~1987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15例声门上型喉癌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喉癌大体形态、组织大块连续切片、石蜡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发现,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肿瘤边缘生长方式均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将其综合分析,可做为此型喉癌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特别是N。患者)的预测,并可作为确定颈部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55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肿瘤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数目、累及区域、最低受累区域等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声门上型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2.7%。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影响患者预后。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受原发癌病理学因素的影响,它从多个角度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提高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点,以及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病变的关系。方法:100例声门上型喉癌和颈廓清标本经火棉胶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颈淋巴结转移55例,转移率55%;②颈淋巴结转移分四类:临床病理转移29例,病理转移26例,临床转移5例,无转移40例;③转移淋巴结分四期:癌早期、癌长期、癌满期、破膜期;④转移淋巴结分三型:单发型、多发型和融合型;⑤声门上型喉癌不同发病率部位癌转移率为:杓会皱襞85.7%,杓区66.6%,会厌室带56.8%,会厌46.4%,室带45.4%;⑥声门上型喉癌扩展到喉外者转移率为80%~8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在转移淋巴结中融合型居多,破膜率高。分析肿瘤发病部位可帮助预测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观察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点,以及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病变的关系。方法:100例声门上型喉癌和颈廓清标本经火棉胶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颈淋巴结转移55例,转移率55%;②颈淋巴结转移分四类:临床病理转移29例,病理转移26例,临床转移5例,无转移40例;③转移淋巴结分四期:癌早期、癌长期、癌满期、破膜期;④转移淋巴结分三型:单发型、多发型和融合型;⑤声门上型喉癌不同发病  相似文献   

5.
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3年1月—1999年5月年间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52例声门型喉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比例约为10:1,年龄42—79岁之间,平均59.3岁。结果 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54%(16/452例),其中早期(T1和T2期)声门型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0.29%(1/340例),晚期(T3和T4期)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3.39%(15/112例)。所有转移淋巴结均位于肿瘤病变侧Ⅱ、Ⅲ及Ⅳ区。结论 声门型喉癌肿瘤组织对声门下、室带等处侵及率相近,肿瘤累及上述不同部位其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对于临床诊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声门型喉癌患者,不需要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对1987年至1998年间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3例声门上型喉癌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声门上型喉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随着原发肿瘤的逐渐增大,颈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逐渐增大,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低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7.60%,高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0.31%,差异显著(P<0.05),浸润型生长的肿瘤比外生型生长的肿瘤颈部转移率明显增高,双侧肿瘤的双侧转移率为24.44%(77/315),一侧肿瘤的双侧转多率为13.6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肿瘤越大,分化差及浸润型生长易发生颈部转移及双侧转移,肿瘤位于中线或越位中线者,双侧转移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声门型喉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声门型喉癌术后局部复发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T1~T3 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5 6例T2 ~T3 期声门型喉癌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比较肿瘤的侵犯部位与术后淋巴结转移方向、局部复发、肿瘤分期和颈淋巴结清扫的关系。通过 χ2 检验分析 76例T1~T3 期声门型喉癌肿瘤是否侵犯前连合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 :随访 3年 ,1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7.4%和 92 .1%。术后有 11例发生局部复发和 (或 )颈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前连合 35例 ,6例 (17.1%)局部复发 ,余 41例未累及前连合者 ,无一例局部复发。肿瘤向声门下扩展超过 5mm者 12例 ,有 3例发生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1例颈下深淋巴结转移 ;肿瘤向声门上侵及喉室顶或假声带者 8例 ,术后 1例发生颈上深淋巴结转移 ,1例颈中深淋巴结转移 ;余36例术后只有 1例发生颈中深淋巴结转移。经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肿瘤的侵犯部位与术后颈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淋巴结的转移部位和肿瘤的分期有关 (P <0 .0 5 )。结论 :声门型喉癌若肿瘤向声门下侵犯 ,易发生气管旁和颈下深淋巴结转移 ;肿瘤若侵及前连合可增加局部复发的可能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83年 1月~ 1999年 5月年间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52例声门型喉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比例约为 10∶1,年龄 42~ 79岁之间 ,平均 59 3岁。结果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3 54% (16/ 4 52例 ) ,其中早期 (T1和T2期 )声门型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0 2 9% (1/ 3 4 0例 ) ,晚期 (T3和T4期 )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13 3 9% (15/ 112例 )。所有转移淋巴结均位于肿瘤病变侧Ⅱ、Ⅲ及Ⅳ区。结论 声门型喉癌肿瘤组织对声门下、室带等处侵及率相近 ,肿瘤累及上述不同部位其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对于临床诊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声门型喉癌患者 ,不需要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型与对侧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48例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均行颈廓清标本的病理连续切片,颈廓清标本采用透明淋巴结摘出连续切片法。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对侧转移的关系及生存分析。结果:115例标本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6.4%;其中单发型转移39例,多发型转移34例,融合型转移42例。单发型转移对侧转移率为5.1%,多发型为44.1%,融合型61.9%,对侧转移并且与肿瘤跨中线侵犯和临床N分级相关。单发转移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和74.4%;多发转移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8%和41.2%;融合转移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和35.7%。结论:多发型和融合型转移患者应行对侧颈廓清术,颈淋巴结转移类型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对 1987年至 1998年间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5 13例声门上型喉癌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声门上型喉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随着原发肿瘤的逐渐增大 ,颈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逐渐增大。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低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 7.6 0 % ,高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10 .31% ,差异显著 (P<0 .0 5 ) ,浸润型生长的肿瘤比外生型生长的肿瘤颈部转移率明显增高。双侧肿瘤的双侧转移率为 2 4 .4 4 % (77/ 315 ) ,一侧肿瘤的双侧转移率为13.6 4 %。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肿瘤越大 ,分化差及浸润型生长易发生颈部转移及双侧转移。肿瘤位于中线或越位中线者 ,双侧转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声门上型微血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判断喉癌声门上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初治确诊并行原发灶切除的51例喉癌声门上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选取6例声门上区非肿瘤病变作为对照组。取相应石蜡切片行CD10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CD105染色阳性的MVD,统计分析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的MVD中位数为2。实验组51例喉癌声门上型标本MVD中位数为9,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高MV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晚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5和0.020。总体5年生存率为54.9%,肿瘤低分化、局部晚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晚期均与5年生存率下降有关,MVD则对喉癌声门上型5年生存率无影响。结论喉癌声门上型微血管生成可能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I临床晚期相关,但尚不能说其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下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1978~1990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5例声门下型喉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整喉以冠状切面行冠状连续切片,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并结合临床分析,阐明:①声门下癌具有发病率低、病程长、发现晚的特点;②声门下鳞癌的生长方式主要为浸润型生长及丛生浸润型生长,病理分级为Ⅱ、Ⅲ级,病理分期为P3、P4;③声门下癌局限于声门下区而不向声门上扩展,侵及甲构肌致声带固定,并经环甲膜向喉外扩散。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到喉前、气管旁及颈深淋巴结下群;④声门下癌临床主要症状为声嘶,其次为呼吸困难和喘鸣。诊断须依据临床症状、纤维喉镜检查及喉部x线体层摄片,必要时行喉裂开术,术中冰冻切片。手术方式均行全喉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喉癌临床N0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癌N0分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为cN0分级喉癌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cN0级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颈淋巴结转移时间、转移部位和转移颈淋巴结包膜外浸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喉声门型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1.6个月,26例喉声门上型癌为20.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162).T3、T4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5.8个月,T2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7.5个月,Mann-Whitney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2).90.4%颈淋巴结转移部位集中于Ⅱ~Ⅲ区,无Ⅴ区、Ⅵ区转移.80.8%的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喉声门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性(P=0.038).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组平均转移时间21.2个月,非包膜外侵犯组为6.7个月,t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2).结论 cN0级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区;T3、T4喉癌转移时间较T2喉癌早;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较喉声门型癌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被发现越晚,越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NO分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为cNO分级喉癌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cNO级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颈淋巴结转移时间、转移部位和转移颈淋巴结包膜外浸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喉声门型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1.6个月,26例喉声门上型癌为20.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162)。T3、T4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5.8个月,T2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7.5个月,Mann-Whitney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2)。90.4%颈淋巴结转移部位集中于Ⅱ~Ⅲ区,无Ⅴ区、Ⅵ区转移。80.8%的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喉声门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性(P=0.038)。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组平均转移时间21.2个月,非包膜外侵犯组为6.7个月,f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2)。结论cNO级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区:T3、T4喉癌转移时间较T2喉癌早;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较喉声门型癌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被发现越晚,越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声门上型喉癌eN0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1例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N0不同T分级及病理分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结果41例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隐性转移率39.0%。其中T2为14.3%,T3为45.8%,T4为66.7%;T1+T2组与T3+T4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分型分类,其中高分化鳞癌转移率27.3%,中分化鳞癌40.0%,低分化鳞癌55.6%,各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T分级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多发于Ⅱ区和Ⅲ区,其次为IV区;对声门上型喉癌eN0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可择区行颈淋巴结廓清术。  相似文献   

16.
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对全喉切除术同期及复发后第1次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29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融合率高,颈静脉下区出现阳性淋巴结的比率高;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原发病灶分化差的比率相对偏高;同期与复发后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原发病灶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T2期及以上的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尤其当细胞分化比较差时,即使颈淋巴结阳性体征不明显亦应积极考虑颈淋巴结清扫问题,对下咽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考虑彻底清扫颈静脉下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隐若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00例声门上型喉癌临床N0患者和颈廓清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隐匿性转移率为38%,发现转移淋巴结51个,Ⅰ区1个,Ⅱ区37个,Ⅲ区12个,Ⅳ区1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喉癌伴临床阴性及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处理的最新概念,对声门上型T2~T4、声门及声门下型T3~T4病变,在治疗喉部病灶的同时,应对颈部淋巴结采用手术或放射治疗,但放疗最好用于原发肿瘤也采用放疗的患者.选择性颈廓清术中,淋巴结是否有隐匿性转移、其数量多少、部位及状况可为喉癌的预后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声门上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声门上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声门上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 60例 ,其中单侧颈淋巴结转移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各 3 0例 ,根据肿瘤主体部位、肿瘤大小、表面形态、临床TNM分期、累及对侧半喉的程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边缘生长方式及会厌前间隙受累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单侧转移组和双侧转移组在 N0 期与 N2 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19.5 2 ,P<0 .0 5 ) ;双侧转移组中肿瘤累及对侧半喉中、重度比率明显高于单侧转移组 ( P<0 .0 5 ) ;临床 T4 期时 ,双侧转移组低分化者占 63 .6% ,高于单侧转移组的 1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临床 T4 期时 ,如果肿瘤越过中线同时为低分化可考虑施行双侧颈廓清。对侧半喉受累中、重度的声门上喉癌者可考虑施行双侧颈廓清。临床 N2 及 N3病例应施行双侧颈廓清。  相似文献   

20.
肿瘤学上将声门上分为喉上区及声门上区二部分。喉上区包括舌骨上会厌部、构会厌皱壁、构状软骨;声门上区包括舌骨下会厌部、假声带、喉室。对161名颈淋巴结阴性的声门上喉癌(声门上区癌101名,喉上区癌60名)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手术及两侧颈淋巴结探查术,对怀疑的淋巴结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在161名喉癌中,18%(29/161)存在隐蔽性淋巴结转移。其中喉上区癌20%(12/60),声门上区癌17%(17/101)发生了隐蔽性颈淋巴结转移。但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即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