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局灶性亚厘米磨玻璃结节(f GGO)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95例亚厘米f GGO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f GGO病灶大小、内部实性成分大小、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 GGO)比例、和胸膜凹陷、病灶形状、分叶、毛刺、空泡和边界情况。按照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3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f GGO与血管关系分型。结果 95例患者病灶最小为4.1 mm,最大为9.9 mm。浸润前组与腺癌组病变大小、实性成分大小、m GGO和分叶征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膜凹陷、病灶形状、毛刺、空泡和边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除分叶所占比例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征象与腺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f GGO与血管关系分型,良性组均为Ⅰ型和Ⅱ型,浸润前组Ⅲ型10例(25.6%),腺癌组Ⅲ型17例(39.5%),浸润前组、腺癌组Ⅲ型所占比例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肺内亚厘米f GGO术前定性诊断难度较大,病灶的MSCT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发洲  刘丹丹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98-229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老年继发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n=50)和中青年组(n=52),比较两组病例CT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病变性质、胸膜粘连增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下肺病灶、纵膈淋巴结肿大、肺内合并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继发性肺结核具有病灶部位不典型,淋巴结易肿大,肺部合并症较多等CT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间质性肺疾病(IL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的经胸肺超声图像的差异。方法对70例经CT及临床诊断证实的ILD患者及30例AECOPD患者行经胸肺超声检查,观察胸膜有无增厚,胸膜有无凹凸不平整,胸膜下有无低回声区,胸腔有无积液,记录B线条数最多的一个切面所显示的B线条数,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经胸肺超声检查显示,ILD组胸膜增厚超过1.0 mm、胸膜凹凸不平整、一个切面有3条以上的B线及胸膜下有低回声区的比例高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D组有少量胸腔积液的比例低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D的经胸肺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与AECOPD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肺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旨在为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腺癌患者117例临床完整资料。术前2 w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腺泡型组(n=65)、实性型组(n=9)、微乳头型组(n=10)、附壁型组(n=18)及乳头型组(n=15)。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5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灶分布、病灶大小及多层螺旋CT征象相关资料。结果 5组病理亚型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附壁型组病灶直径偏小,腺泡型组、实性型组、微乳头型组及乳头型组病灶直径偏大;5组病理亚型CT特征中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附壁型病变病灶较其他4种分型较小,且CT征象中分叶征出现率较低,腺泡型肺癌空气支气管征出现率较其他4种亚型高,此特点可为临床中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作研究组,另选取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对照组,均作CT检查,对两组患者各自检查后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灶在肺结核常见部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病灶在肺结核少见部位的发生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在多个肺叶、多个肺段、两侧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厚壁空洞、大片状影与虫蚀样空洞、空气支气管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树芽征、腺泡结节、薄壁空洞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出多形性,少见部位累及明显,并以空洞、大片状与空气支气管征为主。同时,CT检查可为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治疗与疾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明通 《肝脏》2014,(8):619-620
目的研究比较MRI与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30例,且患者都采取过螺旋CT与MRI两项影像技术检查。以数字法随机分成MRI组(30例)和螺旋CT组(30例)。MRI组患者与螺旋CT组患者均运用MRI技术和螺旋CT进行研究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诊断准确性。结果 MRI组诊断出原发性肝癌的例数为29例,明显多于螺旋CT组诊断出原发性肝癌的例数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组诊断为优者占比80.00%(24/30),优良率为96.67%(29/30),均显著高于螺旋CT组的50.00%(15/30),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过临床研究调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的诊断,采用MRI检查更优于螺旋CT,是临床对于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胃癌病灶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同时行螺旋CT和MRI检查,回顾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胃癌诊断结果,以及胃内、胃外病灶个数。结果病理和术后确认胃癌102个病灶中,胃内病灶57个,胃外病灶45个。MRI对原发性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5.08%(58例),明显优于螺旋CT的80.33%(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胃内病灶诊断符合率为66.67%、胃外病灶诊断符合率为53.33%均显著低于MRI胃内病灶、胃外病灶诊断符合率(91.23%、9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胃癌病灶中采取MRI检查,较螺旋CT更具有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5 T磁共振成像(MRI)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HCC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60例SHCC患者,共计175个病灶,CT共检出51例患者116个肝内病灶及32例患者103个肝外病灶,肝内、肝外病灶阳性率分别为85.00%、53.33%;MRI共检出58例患者168个肝内病灶及44例患者152个肝外病灶,肝内、肝外病灶阳性率分别为96.67%、73.33%,两组肝内、肝外病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大小(1 cm、2~3 cm)病灶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病灶数及肿瘤内部病灶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MRI诊断SHCC的准确率更高,应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栓塞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及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6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采用64排螺旋CT,B组采用256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56.35±16.11)和(56.29±1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9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48.09±16.41)和(47.93±1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77±0.82)mSv和(4.85±1.5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P<0.001),A组及B组的扫描时间分别为(7.33±1.24)s和(3.26±1.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01).结论 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扫描时间提高了55.5%,射线剂量降低约15.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35例重症肺结核患者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片上病灶分布及影像特征。结果重症肺结核除表现出一般肺结核多发、多形性特点外,还表现出病灶分布范围广,多叶、多段受累,多期病灶共存,肺实质、胸膜、气道、纵隔淋巴结广泛受损,毁损肺、肺大泡、肺气肿、胸膜肥厚、支气管扩张或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结论CT检查有助于更全面反映病灶分布及影像特征,对病灶性质的判定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5例肺栓塞病例,观察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以及肺栓塞的显示情况。结果 55例患者肺部动脉及分支管腔中共发现栓子380个,栓塞率达24.4%,其中肺动脉干栓子4个,栓塞率7.3%;叶肺动脉栓子105个,栓塞率32.3%。其中中心型栓子69个,比例为18.2%;完全堵塞型栓子54个,比例为14.2%;偏心型栓子最多,为195个,比例为51.3%;附壁型栓子62个,比例为16.3%。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高分辨率地显示肺部动脉管腔对肺部腔内栓子进行精确定位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冠状动脉256排CT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7~68岁。先行冠状动脉256排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阳性。冠状动脉256排CT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40.00%,特异度98.18%,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81.82%,正确指数38.18%,符合率82.67%,KAPPA值46.2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准确性优于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CT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初筛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中,病变位于左肺下叶17例,位于右肺下叶6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5例,反复咯血4例,反复肺部感染3例,腰痛1例。病灶呈囊性5例,实性15例,囊实性3例。23例均为叶内型。其中20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主要诊断方法为增强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强化特点,异常供血动脉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较易误诊,CT增强扫描及MPR、MIP能清晰的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为首选检查方法。手术切除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 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15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病灶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以痰中带血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CT影像以双肺上叶结节多见,部分病灶呈团块样病变;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19例(12.2%,19/156),病灶肺叶不同侧72例(46.2%,72/156),病灶肺叶部分重叠65例(41.7%,65/156);已知有肺结核病史后诊断肺癌者67例(42.9%,67/156),已知有肺癌病史后诊断肺结核者6例(3.8%,6/156),2种病同时诊断者83例(53.2%,83/156),平均确诊时间从11.4个月到12.5年不等;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均通过痰查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找癌细胞获得明确诊断。 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影像特征,应及早明确诊断,对2种病进行早期同时治疗,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表现。方法分析我科确诊支原体肺炎的49例住院患儿肺CT病灶的分布与形态。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特点:病变位单侧27例,双侧22例。左上叶17例,左下叶24例,右上叶18例,右中叶11例,右下叶27例,节段性病变9例。病灶呈大斑片状影43例,肺门影增浓19例,肺纹理增多18例,斑点状影17例,条索状影13例,磨玻璃样影10例,肺实变12例,肺不张6例,支气管充气征9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11例,空洞2例。结论肺CT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6例经CT引导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局部肺实变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计数资料行χ^2验。 结果 (1)病变分布:表现为多发肺段和单发肺段,在多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22例(22/36)、肺癌5例(5/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9例(9/15)及机化性肺炎2例(2/17);在单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14例(14/36)、肺癌15例(15/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6例(6/15)及机化性肺炎15例(15/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1,P〈0.01);不同病种病变分布之间进行比较,肺结核及机化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8,P〈0.005)。(2)病变的形态:表现为段性实变和亚段性实变。在段性实变中,肺结核30例(30/36)、肺癌9例(9/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5例(5/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在亚段性实变中,肺结核6例(6/36)、肺癌11例(11/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10例(10/15)及机化性肺炎12例(1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2,P〈0.01);不同病种病变形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肺结核组分别与肺癌、肺真菌病、机化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936、12.295及14.970,P值均<0.005)。(3)主体病变支气管气像:在主体病变呈现支气管气像的患者中,肺结核31例(31/36)、肺癌12例(12/20)、肺淋巴瘤7例(7/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6,P〈0.01);其中机化性肺炎分别与肺结核、肺真菌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039、8.189,P值均<0.005)。(4)病变强化:在所有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后发现,肺结核22例(22/36)、肺癌20例(20/20)、肺淋巴瘤8例(8/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14例(14/17)的病灶出现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5,P〈0.01);其中肺结核与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0,P〈0.005)。(5)主体病变的周围病变:在肺结核34例(34/36)、肺癌2例(2/20)、肺淋巴瘤6例(6/8)、肺真菌病15例(15/15)及机化性肺炎11例(11/17)的主体病变外周出现周围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7,P〈0.01);其中肺癌组与肺结核、机化性肺炎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933、7.968,P值均<0.005)。(6)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与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相比较,5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在50.0%~80.6%之间。 结论 局限性肺实变的病变分布、形态、支气管气像、主体病变外周围病灶及病变主体强化等CT影像特点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PD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方法选自在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263例,14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A组,120例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及范围、病变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中,病变范围,病变部位累及前部,病变性质的结节状病灶、斑片状纤维化、片状渗出性病灶P0.05;累及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累及下叶基底段,病变性质的钙化灶、膈面粘连、多形态病灶混合、伴积液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影像表现为病变范围广泛,呈多肺叶散开模式,不典型部位经常被累及,多性状病灶混合存在,病变影像改变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内淋巴结结核CT表现。方法对我院诊治120例胸内淋巴结结核进行分析。结果胸CT表现:肺门区淋巴结肿大共76例,右侧52例,左侧6例,双侧18例,炎症型37例,结节型39例,可发生在肺门上、中、下部。右肺门上部淋巴结肿多在上叶支气管分叉附近,中部淋巴结多在右肺动脉分叉附近,下部淋巴结在右肺下动脉干周围,伴有肺内播散8例。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共44例,右侧40例,左侧3例,双侧1例,炎症型16例,结节型28例。结论儿童胸内淋巴结结核CT表现复杂,需认真分析,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特点、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方法 对外院误诊为肺肿瘤后经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的临床和CT资料、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中,女性5例,男性4例,中位年龄46岁.CT显示病变位于左肺下叶6例,位于右肺下叶3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5例,反复咯血3例,腰痛1例.均为叶内型.我院对病变行CT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清晰的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初诊误诊率较高,CT增强扫描及MPR、MIP对鉴别肺隔离症有重要价值.对临床高度可疑或确诊为肺内型PS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