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家洁  郑建梅 《山东医药》2004,44(25):47-4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多发于早产儿,由于肺泡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固尔苏是从猪肺中提取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12例RDS患儿采用固尔苏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固尔苏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固尔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5例同条件早产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于生后2h内经气管注入固尔苏;对照组24例未使用固尔苏,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比例、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比例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生后应尽早预防性使用固尔苏,可有效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呼吸机的应用,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彤  杨涛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65-1566
目的探讨固尔苏在预防新生儿(胎龄<32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的"胎龄<32周"新生儿60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固尔苏组,两组均给予NCPAP,且仅有固尔苏组气管插管给予固尔苏处理;观察两组的Apgar评分、血气分析情况、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1)固尔苏组的Apgar评分(P<0.05)、血PaO2(P<0.01)、血pH(P<0.05)高于对照组,且血PaCO2(P<0.05)低于对照组;(2)对照组共出现12例NRDS患者,固尔苏组仅出现3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给予"胎龄<32周"新生儿预防量的固尔苏处理可有效的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可改善血气指标和Apgar评分,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通气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氧指标的转归及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撤机后给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酸碱度无明显差别,通气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和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和血酸碱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而观察组肺出血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静  万俊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255-1256
目的探讨布地耐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本院、中医院及本市乡镇卫生院产科分娩的胎龄在28~34周,生后2 h内转入我院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4例,入院后A组布地奈德0.25 mg/kg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 mg/kg混合液气管内滴入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 mg/kg气管内滴入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NRDS发生率、重复使用固尔苏、机械通气、合并肺炎情况。结果再次使用固尔苏治疗组1例,对照组8例;治疗组3例改用机械通气,对照组10例改用机械通气;治疗组合并新生儿肺炎6例,对照组合并新生儿肺炎11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布地耐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防治NRDS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CPAP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CPAP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将我院产科及中医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符合以下条件:(1)胎龄≤30周,体重≤1500克;(2)胃液泡沫试验阴性;(3)临床未出现明显NRDS症状,无先天心肺发育畸形;(4)生后2h内入院的早产儿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人院后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气管内滴入配合CPAP吸氧;对照组26例根据早产儿状态予以头罩吸氧、CPAP吸氧及机械通气等治疗。结果观察组NRDS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NRDS的发生率为23.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6h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CPAP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 将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给予气管滴注肺表面活性物质,随后立即进行NCPAP治疗;对照组不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处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使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是治疗早产儿RDS的有效方式,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 mg/kg。结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机械通气参数FiO2、VEI、MAP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暖、吸痰、吸氧、控制感染、防治出血、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显著,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0.
固尔苏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7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X线胸片及存活率。结果固尔苏治疗组患儿使用固尔苏后30 min和12 h,PaO2显著升高,PaC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出院为67.6%,放弃治疗为10.8%,死亡21.6%;对照组痊愈出院44.1%,放弃治疗14.7%,死亡41.2%。结论固尔苏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明显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氧合功能,提高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存活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王君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3):1001-1004
目的 研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52例早产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将所有早产儿分为观察组(76例)及对照组(7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同时,按是否接受激素治疗分为激素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胎龄、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症、分娩方式、多胎、性别、宫内窘迫或窒息、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吸入羊水及感染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β=2.285,OR=9.826)、妊高症(β=2.174,OR =8.793)、剖宫产(β=2.574,OR=13.118)、宫内窘迫或窒息(β=2.648,OR=14.126)及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β=2.483,OR=11.977)是影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激素组在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及鼻阻消失所需天数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症、剖宫产、宫内窘迫或窒息及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是影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在出生后出现缺氧即予以NCPAP进行呼吸管理,对照组患儿只有在吸氧浓度(Fi02)〉40%,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波动于85%-88%时予以NCPAP。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慢性肺疾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2.65%,对照组为59.5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率(12.24%)也低于对照组(30.95%)(P〈0.05);慢性肺疾病发生率(8.16%)也低于对照组(23.81%)(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应用NCPAP可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院内感染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42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给予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结果 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aO2 、氧和指数PaO2/FiO2、pH值、PaCO2变化情况)及机械通气各项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通气频率RR、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的变化情况)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 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而言,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73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86例并发肺部感染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纽673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12.8%。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史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1);高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等与肺部感染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脑卒中病情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15.1%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的3.6%(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G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序贯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2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2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例(5%)和8例(40%)(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4±2.5)d和(15.3±3.2)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6.2±2.8)d和(25.8±4.2)d(P〈0.01)。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杨莉  万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220-2221
目的 探讨临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生产的42例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LISA)检查两组早产儿血清中的CMV-IgM及CMV-IgG抗体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巨细胞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临床症状感染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MV感染,尤其是症状性感染是引起早产儿BPD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筱珊  刘光辉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89-1791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应用 PS 替代疗法救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21例的疗效;结果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6 h、12 h、24 h 两组患儿的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PaCO2)明显改善(P〈0.05),主要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等指标均明显降低,21例患儿中19例有效,有效率90.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降低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张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17-1619
目的探讨血必净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诊治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采用机械通气+盐酸氨溴索方案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机械通气+盐酸氨溴索+血必净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心率、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Murray评分、Marshall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R、PaO2、PaO2/FiO2指标水平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Murray评分以及Marshall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IL-6、IL-10指标水平及IL-6/IL-10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血必净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血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肺损伤,提高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根据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选择相同呼气末正压在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9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通过呼气末正压等于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值,对照组24例,则不使用呼气末正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结果及肺呼吸力学特征.结果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楔压低于对照组(P〈0.05),pH高于对照组(P〈0.05),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且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吸气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肺顺应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选择相当的呼气末正压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