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京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073-107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 2 0 0例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晚期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A组 (米索前列醇组 )和B组 (静滴催产素组 )各 10 0例。A组根据宫颈Bishop评分阴道置米索前列醇 2 5 μg ,如 4~ 6h后未建立有效宫缩可重复用药 ,总量不超过 10 0 μg ,4 8h内临产为引产成功。结果 A组引产成功率 92 % ,明显高于B组 5 4 %。A组从开始用药至临产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 (P <0 0 5 )。初产妇宫颈评分≤ 5分者 ,A组引产成功率高于B组 (P <0 .0 5 ) ,但A组有 3例仅用药一次即出现宫缩过频。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重复阴道后穹窿给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 ,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刘惠娜  谭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8):114-115
目的探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方法A组50例为观察组,顿服米非司酮150mg,36h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100—400μg,可间隔12h重复用药,共计不超过5次;B组50例为对照组,顿服米非司酮150mg,36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可间隔6h重复用药,共计不超过3次;C组50例为对照组,从腹部穿刺进入羊膜腔,注入利凡诺针100mg。结果A组引产成功49例,B、C组分别为37例、38例。A组从用药至出现规律宫缩时间、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B、C组(P〈0.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痛苦小。  相似文献   

3.
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引产中阴道给药方法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 (米索 )在足月妊娠引产中阴道给药的方法。 方法 符合试验条件的足月妊娠产妇10 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以米索 5 0 μg、2 5 μg放置于阴道后穹隆 ,每 3小时 1次 ,直至临产停药 ,1日用药以 4次为限。选择同期住院 ,自然临产的初产妇 5 6例为C组作为对照。 结果 ①两试验组间 ,B组用药次数明显多于A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用药至临产时间、引产时间B组长于A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两组引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异。②与对照组比较 ,3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羊水粪染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经阴道分娩者 ,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的比率 ,B组明显高于A组 ,且B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长于A组而与对照组相近 ,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在足月妊娠引产中 ,以 5 0 μg米索每 3小时阴道放置一次较为安全有效 ,但要注意个体差异 ,须严格掌握指征 ,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合理剂量。方法 :2 10例有用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 3组 ,均采用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 2 5μg组 :2 5μg ,q 4h ;50 μg组 :50 μg ,q 18h ;10 0 μg组 :10 0 μg ,q 2 4h。结果 :10 0 μg组和 50 μg组引产时间显著少于 2 5μg组 (均P <0 .0 5) ,3组宫缩过频的发生率依次为 2 1% ,4 % ,10 % ,(P <0 .0 1)。 3组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及剖宫产率差别无显著意义 (均P >0 .0 5)。结论 :米索前列醇 50 μg阴道给药 q 18h有较好的引产效果 ,且宫缩过频的发生率相对减少。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在4 8h内不超过 2 0 0 μg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肖建华  张芬  任虹  柯玉兰 《医药导报》2007,26(6):605-606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对晚期妊娠引产的给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妊娠妇女162例,分为A、B两组。A组82 例,用米索前列醇100 μg一次性阴道给药引产;B组80 例,用米索前列醇50 μg重复阴道给药引产,最大量不超过200 μg 。观察引产效果、不良反应、产程进展及对母子的影响。 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84.1%,有3例轻度恶心,产程时间(569.5±132.2) min;B组引产成功率80.0%,有2例轻度恶心,产程时间(674.8±382.5) min,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急产,无一例新生儿窒息。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效果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一次性阴道给药引产更简便。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妊娠,末期;引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晚期妊娠引产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的疗效。方法 按 1∶1随机分组 ,选择 6 0例晚期妊娠引产的孕妇为观察组 ,用米索前列醇 2 5 μg放置阴道后穹窿 ,平卧半小时 ,根据宫缩间隔 3~ 4h可重复使用 ,每日总量不超过 2 0 0 μg ,宫口开大 3cm停止给药 ;对照组 6 0例 ,应用缩宫素 2 5U加入 5 %GS 5 0 0ml中 ,从 8滴 /min开始 ,根据宫缩调整滴速 ,每日总量不超过 5U。结果 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引产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采用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有效率为 7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疗效显著 ,且在方便 ,安全上优于静脉滴注催产素。  相似文献   

7.
王智丰  郝桂莲 《医药导报》2004,23(7):0469-0469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366例晚期妊娠妇女分为两组,A组198例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次剂量25 μg。B组168例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次剂量50 μg。均重复给药,直至临产,观察引产效果。结果:引产成功率A组95.96%,B组97.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宫缩过强、羊水重度粪染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口服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观察采用小剂量 (33.3μg)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米索前列醇组 :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使用米索前列醇禁忌证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的足月妊娠妇女 31例 ,采用小剂量 (33.3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引产。间隔 4~ 6h重复给药 ,2 4h内最大剂量为 2 0 0μg。缩宫素组 :同条件足月妇娠妇女 2 8例 ,采用小剂量缩宫素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 0mL +缩宫素 2 .5IU)静脉滴注引产。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 81%和 57%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首次用药到临产时间分别为 14h±s 13h和 2 7h± 16h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 2组比较 ,P>0 .0 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小剂量 (33.3μg)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其引产成功率和缩短引产时间方面优于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  相似文献   

9.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适宜给药方法。方法:将符合试验条件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36例,单用米索50μg口服,每3小时1次,直至临产;B组50例,单用米索50μg阴道用药,每3小时1次,直到临产;C组48例,采用米索50μg口服加阴道用药,首次于晨5时口服,8时阴道放置,以后每3小时阴道放置1次,直至临产。三组一日最大剂量均为200μg。结果:①引产结果:引产成功率、引产成功阴道分娩率、产后2 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宫缩不满意,需加用缩宫素静脉滴注促进宫缩的比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情况:A组第一产程、引产时间均明显长于B、C两组,第一产程差异具有极显性(P<0.001),引产时间的差异也具有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A组产程中宫缩不协调的发生率较高,因为个别病例未进行统计,A组羊水粪染率较高,而三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采用50μg晨5时首次口服,后每3小时1次阴道给药方法,引产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分娩过程结束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妊高征组60例,正常晚期妊娠(晚妊)组58例。用米索50μg阴道放置,未临产或胎膜未破者间隔6h重复用药,24h内最大剂量200μg。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晚妊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3.3%,82.1%,首次用药至临床时间分别为(11.7±5.8),(12.8±6.6)h首次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6.1±7.6),(16.3±7.7)h。结论50μg米索前列醇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阴道给米索前列醇与静脉滴注缩宫素对足月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产妇(初产妇49例、经产妇1例)年龄20~40a,妊娠37.6~42.4wk,随机分为2组,各25例。A组用米索前列醇1片(50μg/片)阴道给药,4~6h重复直至临产。B组用静脉滴注缩宫素2.5~5IU。结果:用药后6hA组比B组宫颈Bishop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从给药引产到阴道分娩的时间短,但无统计学差异(11±5hvs15±7h,P>0.05);引产成功率高(88%vs44%,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阴道给米索前列醇较静脉滴注缩宫素足月引产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方法对90例有引产指征的晚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三组,25μg组、50μg组和75μg组,常规外阴消毒后于阴道后穹隆放入相应剂量米索前列醇,同时行胎心监护,静卧1h,4h后未发动宫缩同法再次置人前次剂量米索前列醇,一天最多放置3次。结果三种剂量引产均有效,但随着剂量的增大,其安全性却在减小。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0-14周的孕妇74例,米非司酮75mg,每日口服1次,连续2d,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若服米索前列醇2h后孕妇无宫缩。在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200μg。结果:61例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完全流产,7例需在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后才能完全流产,6例需行清官术。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安全有效终止10-14周妊娠。  相似文献   

14.
李京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40-44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宫颈后穹隆用药在足月妊娠引产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接诊的待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置于宫颈后穹隆引产;对照组40例静滴催产素,连续用药2d。记录两组引产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有效率为97.5%,较对照组的引产有效率87.5%差异明显;观察组引产时间和总产程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体质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能引起规律宫缩,又能促进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良好,是一种方便、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片对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妊娠≥38周宫颈评分2~6分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分成米索组与缩宫素组,每组各50例。米索组应用米索前列醇25μg (1/8片),置于阴道后穹隆,6 h后未临产可重复给药1次,一日最大量≤50μg;缩宫素组应用0.5%或1%缩宫素持续静脉滴注,6~8 h/d,最多不超过72 h。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第1次用药至临产的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结果米索组的引产成功率高于缩宫素组(P〈0.05)。米索组引产前宫颈评分2~4分(包括4分)的引产有效率为89.3%,高于缩宫素组的32.0%(P〈0.05)。米索组的第1次用药至临产的时间明显短于缩宫素组(P〈0.01),米索组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缩宫素组(P〈0.01)。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25μg/次)阴道给药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肯定,易被产妇接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尤其是对于有阴道分娩条件而宫颈条件不成熟者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袁晶  喻莎 《中国药业》2014,(15):101-10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终止12~18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愿来医院要求引产的正常孕妇100例,孕周在12~18周,入院后第1,2天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第2天晨起放置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第3天晨起取出扩张棒后在阴道后穹窿处放置米索前列醇,观察终止妊娠的效果。结果成功98例,成功率为98.00%,其中24 h 内成功终止妊娠94例,成功率为94.00%;终止妊娠后清宫率为30.00%,且孕周越小完全流产率越高,出血量越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终止12~18周妊娠,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方法:妊娠≤49d孕妇199例,年龄26±5a,随机分A组89例,B组110例。2组均用米非司酮25mg,bid,3d,于d4,A组阴道后穹窿置卡前列甲酯栓1mg。B组米索前列醇po,600μg。结果:A和B组完全流产率各为83%和93.6%,经X2检验,P<0.05;胎囊排出时间,A组4±5h,B组3±6h,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抗早孕效果优于配伍卡前列甲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中期妊娠引产,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大剂量组宫缩规律至引产结束时间、总引产时间、出血量及清宫率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时间短,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