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理疗按摩.观察其临床表现、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康复治疗前后患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活动程度改善,疼痛程度减轻(P<0.05).结论 早期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肩痛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和超声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肩痛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臭氧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腔注射臭氧和关节松动术。用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臭氧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蜂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蜂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结合康复训练组(蜂康组)、蜂针组、康复组各30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蜂康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蜂针组的67.86%和康复组的73.33%(P<0.05);蜂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蜂针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练涛  吕慧颐  薛燕萍  梁英 《中医药研究》2012,(10):1262-1265
目的观察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结合康复综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肩胛骨松动术、肩关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肩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8周。第一疗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10mL注射,1次/周,共3次。第二疗程注射玻璃酸钠(施沛特)2mL,1次/周,共5次。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侧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法)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主动前屈角度及主动外展角度。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肩关节的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生机制,选择性地应用关节腔注射治疗结合康复综合训练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肩部的疼痛程度,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对脑卒中后肩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8):997-99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理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于肩髃、肩贞、肩井、天宗、曲池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疗程为1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脉络瘀血、舌质紫暗这4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理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促进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量肩峰下缘与肱骨头之间的距离(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使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和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HD、FMA、ARA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AHD、FMA、ARA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半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