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剑蔚  张瑞冬  白洁  陈煜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097-2099
[目的]观察新生儿口服糖水和吸吮安抚奶嘴用于骶管阻滞时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择期或急诊手术的新生儿,ASAⅠ~Ⅱ级,年龄2 d至1个月,体重2.75~3.05kg,随机分为3组.G组口服30%葡萄糖水0.3 mL;G P组口服30%葡萄糖水0.3 mL后予其吸吮安抚奶嘴;对照组口服0.3 mL注射用水.遂行骶管阻滞,观察并记录处理前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G P组患儿在骶管穿刺时的疼痛评分最低,且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幅度最小(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口服糖水和吸吮安抚奶嘴能有效地用于骶管阻滞时的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抚奶嘴与改良体表测量置管长度在婴幼儿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方法:将286例患儿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抚奶嘴和改良体表置管长度置入。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胃肠减压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安抚奶嘴和改良体表测量置管长度能明显提高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保证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诊疗技术     
94。。58介绍一种口服给药法/胡平//中国农村医学一1993,21(1)一36 用奶嘴喂药方法简单、安全,使新生儿及幼儿易于接受。用物:奶嘴、药杯、小茶壶、乳钵。方法:1.将药研碎放入药杯内用水全部溶解。2.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领下放小毛巾,以防药液流出湿脏衣服.3.将奶嘴放入患儿口中,患儿便吸吮奶嘴,此时将药液摇匀慢慢倒入奶嘴内,患儿便将药液吸吮入口腔咽下,然后倒少量的水冲净奶嘴内的药.(立方)”940059庆大霉素的外用作用/郝淑风//实用护理杂志一1”3,9(5),一封三 通过外科换药,发现用庆大霉素直接洒在创面上,对烧伤、褥疮、及其它外伤感染疗…  相似文献   

4.
对处于昏迷状态,术后麻醉尚未完全清醒,不能配合吞咽病人,或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需要置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的病人,用软质乳胶鼻胃管置入比较困难,我科自1998年以来,利用直径1.3mm细软铜丝作管芯,配合使用Rovenstine式插管钳成功置入鼻胃管30例,一次成功率达100%。 1 方法 取成人一次性医用乳胶导液管12~16Fr,长度100cm;直径1.3mm细软铜丝,长度大于100cm为宜。置管前把铜丝插入鼻胃管中,铜丝用石蜡油涂擦,前端铜丝略短于鼻胃管1.5~2cm,尾端把铜丝弯曲,以防铜丝前移超出鼻胃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进食对婴幼儿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00 例 婴幼儿腹腔镜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B 组,C 组和 D 组,每组各 50 例。A 组实施术后 护理常规。B 组除了常规护理外,饮食上患儿麻醉清醒后术后 2h 予进食少量温水,无呕吐及呛 咳后即进食母乳或流质。C 组除了术后患儿麻醉清醒后即给予吸吮安抚奶嘴,余同常规护理。D 组除了术后患儿麻醉清醒后即给予吸吮安抚奶嘴,2 小时后予进食温水,无呕吐及呛咳后进食母 乳或流质,吸吮安抚奶嘴可按需给予。比较儿术后第 1 次出现肠鸣音的时间,第 1 次肛门排气时 间。观察患儿腹胀的发生率,术后患儿饥饿、哭闹、焦虑情况,调查患儿家属对术后护理满意度。 结果 共有 188 例患儿完成了临床观察,B 组、C 组和 D 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7±0.4) h、(2.8±0.3)h 和(1.6±0.5)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4.4±0.3)h、(4.5±0.2)h 和(3.5±0.5) h,均早于 A 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4.7±0.3)h 和首次排气时间(6.6±0.4)h,且 D 组早于 B 组、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B 组、C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 组、C 组、D 组较 A 组术后患儿腹胀的发生率低,腹胀程度轻,且患儿饥饿、哭闹、焦虑的发 生率低,饥饿、哭闹、焦虑程度轻。B 组、C 组、D 组较 A 组患儿家属对术后护满意度高(P<0.05)。 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进食对婴幼儿非胃肠道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术后不良反应少,家属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妈妈的声音(MV)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MV)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NNS+MV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每次喂奶前给予早产儿统一规格、型号的已严格消毒的安抚奶嘴进行吸吮,每天8次,每次5 min;在给予安抚奶嘴非营养性吸吮的同时播放妈妈的声音录音。妈妈的声音刺激是将录音笔放在距早产儿头部15~20 cm处,以30~40分贝的音量播放,干预持续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由管饲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养成效。[结果]NNS+MV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NNS+MV组的喂养成效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入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 cm[1].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 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 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8.
给新生儿插胃管洗胃有时很困难,为此,巧用奶嘴辅助新生儿插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头稍后仰;润滑胃管前端,擦净患儿鼻孔;操作者给患儿嘴里塞上1个未扎孔的消毒奶嘴,于此同时,另一操作者立即用镊子夹住胃管前端,经鼻腔快速插管21 cm,检查胃管.确定胃管在胃里后,固定,洗胃.  相似文献   

9.
置鼻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将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起到抽出胃液、减轻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防止呕吐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传统方法是护士将胃管经鼻置入相应长度后,用20 ml或50 ml空针经胃管抽出胃液或经胃管注入15~20 ml空气后用听诊器在患者胃部听有无气过水声,也可将胃管外端置入放水的碗中看有无气体溢出来证明胃管是否置入胃内.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将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连接上胃管后再置胃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胃管置入长度。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操作规范将胃管置入,置管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约45~55cm;试验组置管长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8cm,约53~63cm,同样按操作规范将胃管插到所需的长度。医生在术中调整胃管长度,术后测量调整后的胃管长度。结果:试验组胃管置入长度明显接近实际应置入长度。结论:留置胃管时应根据其置管目的,调整胃管的置入长度,普外科胃管置入长度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1.
微量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对实验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液前15 min加用微量奶液(1~3 ml)吸吮,对照组不予微量吸吮。观察2组患儿体质增长、喂养不耐受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用受发生率,留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微量吸吮,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的增加,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有助于从静脉营养过度到全肠道营养,有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经口喂养,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正>意识不清患者常在吸痰时出现无意识口腔咬合动作咬破舌、口腔黏膜、嘴唇而出现局部溃疡,甚至造成肺部感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巧用安抚奶嘴,可以有效防止意识不清患者吸痰时无意识口腔咬合动作造成的自我咬伤,从而预防口腔感染。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婴儿用安抚奶嘴1个,选择品质良好的活性矽胶制品,符合国家安全检验标准,触感柔软、软硬适中,耐咬,不易破裂,耐高温,不易变形,一体成形的奶嘴,防止其中某个部位脱落,被患者吞下引起窒息。2根30 cm的棉线。1.2方法奶嘴两端用棉线悬挂固定于耳朵后,防止患者咽下,造成窒息危险。将安抚奶嘴一端用棉线固定,长度以能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进胃管置管长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营养后胃肠道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观察组53例,插入胃管长度为55~65 cm,当插至45~55 cm时,检查胃管在胃内后,再插入10 cm,使其到达幽门部.从胃管注入温开水20 ml,拔出导引钢丝,再次用注射器快速从胃管注入温开水10~20ml,使胃管在胃内不盘曲后固定.对照组52例,按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长度为45~55 cm.两组的鼻饲液均使用营养科自配的营养液.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反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2例出现呛咳,无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此4个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5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4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后,食物直接刺激幽门部,可促进体液调节,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奶嘴安抚对婴儿雾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奶嘴安抚对婴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0月~12月和2008年1月~3月在我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接受雾化治疗的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次。两组均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奶嘴安抚方法进行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270例次能完全依从治疗,占90%;对照组118例次能完全依从治疗,占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奶嘴安抚可提高婴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气管导管在全麻或昏迷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导引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性的胃管置入要取决于患者的主动配合 ,但是在全麻或昏迷等患者置入中大都借助麻醉喉镜 ,取患者经口明视体位 ,暴露食管开口 ,用插管钳夹住送入食道。但是如果患者不配合 ,咽部很难暴露 ,且咽部操作空间小 ,有时就是置入食管数厘米再继续置入也很困难 ,成功率低。我们数年来采用气管导管引导胃管置入 ,较好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胃管置入困难 5 1例 ,男 30例 ,女 2 1例 ,年龄16~ 83岁 ,全麻 2 1例 ,其中术前未插胃管 15例 ,胃管脱出 6例。昏迷 30例 ,均为脑外科患者。1.2 方法  1经口路 :方法一 :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给昏迷患者置入胃管时应用呼唤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入胃管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置入胃管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抚摸等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置入胃管有效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昏迷患者置入胃管时应用呼唤式护理提高了一次置入的成功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水平卧位胃管置入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胃肠道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1]在颅脑损伤后1~5天,通常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给患者行胃管置入,由于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受伤情和气管切开影响,采用常规体位置管受限,因此操作中常遇到困难。自1996年起,我院采用病人水平卧位胃管置入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进行胃管置入150人次,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方 法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下垫一软枕,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水平线上,润滑胃管前段,戴无菌手套,右手持笔法拿胃管,沿一侧鼻孔缓缓将胃管置入所测长度,有10例1次插入未成功后,再次插入,仍取水平位,当胃管置入16~18cm时,相当于气…  相似文献   

18.
安抚奶嘴加体位支持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89例分成3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采取体位支持、安抚奶嘴、安抚奶嘴加体位支持3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减轻疼痛程度的效果。结果安抚奶嘴加体位支持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安抚奶嘴和体位支持,安抚奶嘴较体位支持能更好地缓解新生儿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力充足为患儿进行操作时,建议采取联合运用安抚奶嘴和体位支持,能较好缓解新生儿疼痛;人力不足时应用安抚奶嘴干预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减少新生儿因疼痛引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由于吸吮、胃肠蠕动及觅食反射均不健全 ,故营养物质的供给是早产儿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十二指肠鼻饲喂养在国外已广泛应用 ,我科自 1997年 8月~ 1998年 10月将收治的 12例既无吸吮能力 ,又无吞咽能力的早产儿采用十二指肠鼻饲喂养 ,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中男 15例 ,女 3例 ;体重 980~ 2 0 10 g ;胎龄32~ 37周 ,日龄最短 1~ 2 4h。诊断均为单纯早产儿 ,无 1例死亡 ,全部治愈出院。2 治疗方法患儿取右侧卧位 ,先插胃管 ,注入 10ml空气 ,再插十二指肠管 ,插入深度比胃管长约 8~ 10cm ,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椭圆形多侧孔胃管在洗胃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用16号标准胃管经鼻置入后洗胃;实验组用改良的椭圆形多侧孔胃管置入后洗胃.比较2组胃管置入后洗胃的时间、侧孔堵管率及不良反应(腹痛、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后的椭圆形多侧孔胃管首次吸出胃内液体快,总洗胃时间短,侧孔堵管率低,能有效减少洗胃后因灌洗液潴留引起的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结论椭圆形多侧孔胃管在洗胃过程中侧孔堵管率低,洗胃时间短,洗胃彻底,洗胃后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