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20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3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TC,TG,LDL降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脂血症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70例,高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高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IMT和斑块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低剂量组,IMT和斑块体积小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7%比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好,能有效降血脂、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各60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罗布考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降低血LDLC、TC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40 mg,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人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斑块缩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均可起到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及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血脂效果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3和6个月)的血清脂质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数量变化、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3、6个月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6个月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总胆固醇(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TC、TG、LDL-C明显降低(P0.05)。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LDL-C明显升高(P0.05)。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斑块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在短期内降血脂效果明显,阿托伐他汀钙在长期内降血脂效果明显,在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方面,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50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常规对症治疗,给予两组患者抗凝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小檗碱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并以超声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TC、TG、LDL-C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薄,不稳定斑块减少(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稳定斑块减少情况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对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增强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瑞舒伐他汀+常规降压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瑞舒伐他汀用量10~20mg/d,晚餐时顿服,时间6个月。分别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TC、TG、LDL-C降低,HDL-C升高;治疗组颈动脉斑块IMT厚度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取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对照组,39例)和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试验组给予阿昔莫司0.25g,口服,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硬化斑块指数(AI)。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氧化应激(OS)、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2例颈动脉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n=44)及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组(联合治疗组,n=4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MT、血脂及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和IM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OD活性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TC、LDL-C、MDA和IMT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SOD水平较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有效降低IMT及OS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压、降脂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颈动脉至少1处斑块形成的患者88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对照组,5 mg/d)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治疗组,5、10 mg/d),2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对照组(141±9)比(159±12)mm Hg,治疗组(134±7)比(160±13)mm Hg]和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对照组(87±5)比(99±7)mm Hg,治疗组(84±4)比(98±8)mm Hg]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LDL-C、IMT和斑块总积分明显下降,HDL-C升高(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总积分的改善与总胆固醇(β=0.357)、LDL-C(β=0.410)、24 h平均舒张压(β=0.382)下降有关(均P0.05)。结论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单一治疗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降压、调脂治疗及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院后3组病人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诊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每次20mg,每天1次;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每次10mg,每天1次。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病人的生化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神经功能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间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内中膜厚度(IMT)及混合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回声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二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低脂肪饮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经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TC、TG、LDL-C、hsCRP和MMP-9浓度及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观察指标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血清TC、LDL-C、hsCRP及MMP-9明显下降,从2个月开始TG明显下降,从6个月开始颈动脉IMT明显降低,至6个月末均明显下降(P<0.05~0.01);从3个月开始HDL-C明显升高,至6个月末均明显升高(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DL-C、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DBP、S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01,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分级优于对照组(u=4.532,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优于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代谢,降低患者血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睡前顿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睡前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留取血标本作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分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并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DL-C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IMT均变薄(P<0.05),但治疗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及较强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8.8±1.6)比治疗后(6.2±1.3)]mg/L、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颈动脉斑块积分[(6.23±0.57)比治疗后(5.07±0.42)]mm,斑块检出率(82.3%比治疗后:69.5%)显著下降,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8.8±1.6)比治疗后(6.2±1.3)]mg/L、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颈动脉斑块积分[(6.23±0.57)比治疗后(5.07±0.42)]mm,斑块检出率(82.3%比治疗后:69.5%)显著下降,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重危险因素干预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关系,评估强化他汀降脂治疗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及达标剂量. 方法 入组181例经彩色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伴有多重危险因素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2组给予综合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24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微量白蛋白尿(MAU)及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强化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差值分别为(0.9±0.6) mmol/L,(1.3±0.7)mmol/L、(3.9±3.0) 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0.3±0.3) mmol/L、(1.0±0.6) mmol/L、(2.9±1.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强化治疗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改善(P<0.01);斑块个数两组均减少,强化治疗组的变化趋势更显著(P<0.01);强化治疗组颈动脉双侧斑块面积均改善(P<0.05). 结论 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可稳定、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老年人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可使LDLC达到目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