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登革热曾在我国南方沿海省市流行过,1978年我国首次在广东佛山等市县发生了一次由Ⅳ型登革病毒引起的流行。广西过去未有本病的报告,1980年首次发生Ⅲ型登革热的流行,主要出现在合浦县沙田村及钦州县大路街。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资料来源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个案调查表、沙田公社卫生院住院病历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实验室检查取发病3天内病人血清接  相似文献   

2.
1985年9月我县干冲洋浦乡局部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至1986年10月份止,疫情波及到十六个区镇,共发病一万三千余人。我站病毒实验室于1986年7月采集部分患者急性期血清19份,用 C6/36白纹伊蚊细胞系进行了病毒分离,分出病毒13株。在海南卫生防病中心病毒室的指导下,对这些病毒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6年广州市发生了Ⅱ型登革热流行,发病率为17.3/10万,病死率为0.33%。为了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今后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86年登革热流行特点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 1.调查范围:广州市八区二县。 2.诊断:按1981年全国登革热防治试行方  相似文献   

4.
此次由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暴发流行,是本岛解放后三十六年来的首次发现。也是国内首次发现由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流行,本次流行开始于1985年9月间,首先在羊浦港两岸出现病例,尔后,遂步向周围蔓延扩大及由子病人和感染者经车船流动而造成远距离传播,形成新的病灶点,并以这些病灶点为中心,遂步向周围扩散,终于在1986年夏秋季酿成全岛性的大暴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1986年登革热发生大流行,少数患者出现多器官损害,我院收治登革热1100例,其中尿常规检查及有关肾功能检查完整病例的登革热780例,发现肾损害120例,占15.38%,现将本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1980年、1986年海南省东方县发生两次登革热大流行。我院于1986年3~11月共收治281例登革热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发热、寒战、全身肌肉、关节及骨骼疼痛、倦怠、颜面渐红、出皮疹、相对缓脉、表浅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我社去年8~11月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我院流行期共收治近500例病人,现将记录较完整的40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儋县北部沿海地区,自1980年5月以来,曾发生登革热二次大流行。我院85年10月至86年1月共收治456例登革热病。现将临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90年以来住院80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100%)、头痛(70%)、畏寒(61.25%)、肌痛(57.5%)、乏力(47.5%)、食欲下降(35%)、骨/关节痛(30%)等;主要体征有咽充血(57.5%)、眼结膜充血(56.25%)、淋巴结肿大(32.5%)、斑丘疹(28.75%)、充血疹(27.5%)、出血点(22.5%)、肝肿大(26.25%)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1.25%和6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占32.5%,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占27.5%;病程第一周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为62.86%,重氮胶乳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71%;有出血表现的患者,其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较无出血表现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治预后良好;登革热IgM抗体及重氮胶乳凝集试验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今年登革热在东方县沿海地区流行,流行期间笔者亲临疫区,现将从6月底至7月中旬在东方新龙区所收集到的较完整的12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登革热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对105例登革热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均有发热(100%),伴有头痛(83.3%),全身肌肉(75.2%)、骨、关节痛(61.9%),结膜充血(74.2%),皮疹(66.6%),淋巴结肿大(80%),白细胞减少(93.3%),血小板减少(82.8%),登革热抗体阳性率(63.2%)。结论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1995年8月一10月番昌市沙湾镇登革热流行期间,我院先后收治登革热416例,经治疗全部康复出院。现就其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①416例病人均为本镇常住人口,其中男性168例,女性248例。病人年龄在7个月至88岁间,其中D-10岁34例,占817%;-20岁41例,占9.85%Z-50岁214例,占sl.4%;-70岁107例,占25.7%;70岁以上班倒,占4.8%。经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用病原学或血清学方法确诊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②流行区域:以沙湾镇内西村为流行中心,并迅速向周边各村蔓延。③流行季节:1995年8月中旬至10月下…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是一种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虫媒传染病,广东省1978~1999年登革热共发生7次流行,涉及年份18年,有4年间歇期。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1995年5月~12月共收治24例登革热患,现将其流行情况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海南岛于1980年发生首次登革热流行,由3型登革病毒引起,1985年再一次发生流行,经证实由2型登革病毒引起。现将本院86年所收治的1250例中[附注]资料较完整的1121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386例登革热临床分析黄明寿(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番禺市514000)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特征1995年7月广东省番禺市发生了一起急性传染病的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乏力、皮疹等,11月份基本无新发病患者。流行期间,经广州市及番禺...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海南岛登革热流行,发病人数近八万,8—11月份,我院内科共收登革热患者258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一般情况1.性别:本组登革热258例,其中典型登革热189例占73.2%,登革出血热6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8.
登革热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院1980年7~11月间广州市首次登革热流行期内收治的241例进行病案分析。一般资料一、性别:男155例占64.3%,女86例占35.7%。男与女之比为1.8∶1。二、年龄:本组患者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学龄前儿童发病率低,仅5例占2.1%,表1。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1998年11月我院共收治登革热患者40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男∶女=3∶2。年龄12~78岁,平均403岁;20~49岁34例(85%);农民23例(575%);工人14例(35%);干部3例(75%)。12 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肌肉酸痛、关节痛38例,淋巴结肿大29例,一过性细小斑疹11例,结合膜充血11例,皮疹35例,头痛、发热(>375℃)分别为36例和33例。其它检查结果:血小板、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本院收治登革热(DF)35例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D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85.7%)、全身酸痛(68.6%)、皮疹(42.9%)、柬臂试验阳性(48.6%);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82.9%和85.7%;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42.9%),临床分型均为典型DF,未发现登革出血热。结论本院收治35例DF符合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预后好,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