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2-1313
目的有效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降低采供血成本,节约血液资源。方法采用干式化学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前ALT初筛,并对开展初筛工作1年多检测结果以及开展初筛前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结果 ALT不合格率:初筛前4.87%,初筛后0.3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后不合格率显著降低。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初筛,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济源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液初筛ALT异常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是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节省材料成本,进一步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原因,我们对本地区6 460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血液初筛ALT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1],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干化学试纸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 ALT 初筛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2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试纸法与速率法进行ALT检测。结果干化学试纸法和速率法对ALT的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干化学试纸法筛查ALT,对环境要求宽泛,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用于血站对街头无偿献血者的 ALT初筛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青岛地区献血者ALT初筛前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5~12月及2010年5~12月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总体、各月间及不同职业间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ALT初筛前(2009年5~12月)4.89%,ALT初筛后(2010年5~12月)2.67%。实行初筛后每月不合格率相对平稳,对往年ALT不合格高发季节(7~9月)有效控制。不同职业的献血者初筛后不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ALT干式生化法在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用ALT干式生化法对献血者进行初筛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ALT梯度定值血清作为干式生化法的测定靶值 ,并分别用干式生化法与微板速率法对 114 1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ALT检测和比较。结果 干式生化法对ALT梯度定值血清检测 ,r=0 .9997,cv =2 .2 5 % ,114 1份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与微板速率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LT干式生化法对全血ALT的检测具有方便、快速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适用于血站对无偿献血者的粗筛工作  相似文献   

6.
干片式快速检测系统在无偿献血者ALT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片式快速检测系统(包括片式快速检测仪及配套ALT干片检测板)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的适用性,考察该系统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献血者230名,对其进行献血前ALT检测,并与速率法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干片式快速检测系统的精密度较好,其正常值和病理值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为5.6%和5.1%;与速率法的相关性良好(r=0.9885),且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0.285,P>0.05)。结论干片式快速检测系统准确、快速,适合用于血站对无偿献血者的ALT初筛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初筛,减少采血后因ALT单项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方法: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初筛,对初筛前后AL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初筛后,降低了ALT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极大地减少了单项ALT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结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靠、微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对献血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许多国家把对ALT的检测作为筛查这类肝炎的替代试验[1,2],我国自1984年起将ALT列为献血者必检项目。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的应用,其检出HCV抗体与ALT水平升高的时间接近[1,3],目前美国等一些国家已不做或不规定做ALT检测。本文试从单纯ALT升高的无偿献血者复查情况探析检测ALT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3年来我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经血液复检确认为ALT单项阳性者中。按月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的分布情况及对初筛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参加我站无偿献血者77798例,采血前开展常规项目检测及ALT初筛检验,对血液初筛不合格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798例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前初筛共有10953例筛选不合格,其中,5108例ALT筛选不合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巴中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方法该市2010~2014年81 98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1~4月ALT不合格率与2014年同期比较,2015年5~6月ALT不合格率与2014年同期、2015年1~4月比较。结果 2010~2014年该市ALT不合格率为1.85%,ALT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2.69%降至2014年的1.11%,而2015年1~4月上升至1.7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52%。采取措施后,2015年5~6月与2015年1~4月比较下降了1.33%,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0.5%。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征询、血液初筛,增强操作人员干式生化仪的培训,更换新批号试剂并对初筛设备与复检设备进行方法学一致性检验,可降低ALT的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2.36%,其中ALT不合格率1.06%,TP不合格率0.72%,ALT和TP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献血者中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5 37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将其筛查结果与同时期3年内实验室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中,再次献血不合格率(8.56%)较初次献血者(10.47%)偏低,复检不合格率(5.42%)较初筛(9.80%)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献血前ALT筛查,2010年ALT不合格率较2008年和2009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主要与献血前饮酒(26.00%)、疲劳(29.60%)等相关.结论 在献血前开展ALT项目的 筛查,既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有效避免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3.
根据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血型是必检项目之一,目前我站采取在采血之前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手指末梢血液做血型初筛,献血后留取EDTAK2抗凝标本送实验室做血型正反定型,由于初筛在献血车上进行,采用纸板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场地、环境、人员、温度等影响[1],造成初筛血型存在一定的错误率。为降低初筛血型的错误率,现将2008年至2012年9月血型错误情况汇总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2008年至2012年9月份本站无偿献血者标本199062人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街头献血者献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盐城市中心血站2012年7~12月经干式生化分析仪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34526人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统计,并与未实施ALT初筛的2011年和2010年同期血液复检结果进行梅毒(TP)、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经ALT干式生化法初筛后,其ALT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2.28%、2011年的2.29%下降到2012年的1.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检测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0.21%、2011年的0.24%下降到2012年的0.17%,其中2010年与201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检测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0.15%、2011年的0.12%下降到2012年的0.0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单纯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同时通过ALT的初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HBV、HCV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ALT干式生化法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初筛是可行的,适合于献血前的初筛应用和推广,这对节约宝贵血液资源,减少检测成本支出,进一步保障临床血液供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进行选择性ALT快速初筛的可行性。方法620名(年龄18~79岁)ALT(速率法41~80U)升高者按年龄分组,统计GLU、TG、CH、GGT、UA的升高情况及单纯ALT升高的百分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LT升高者中,检测值为41~80U的占72.1%,检测值超过80U占27.9%。单纯ALT升高者随年龄增加比例降低;ALT升高合并GLU、TG、GGT升高者则随年龄增加比例增高,〈30岁少见;ALT升高合并UA、CH升高者各年龄层次均有,主要为31~55岁年龄组。结论对31岁以上的无偿献血者应加强ALT快速初筛,避免因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对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健康造成影响,或者把血液的ALT初检改为对献血者进行干化学试纸条法ALT初筛,复检用单一试剂做ALT大生化速率法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安庆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为指导血站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庆地区2007~2010年无偿献血者ELISA抗-HIV初筛阳性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试剂ELISA抗-HIV初筛阳性结果及S/CO值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安庆地区2007~2010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5 255例(次),ELISA抗-HIV初筛阳性108例,确证阳性6例;6例确证阳性标本,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检测均为初筛阳性,且S/CO值均≥9.1。结论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证阳性人数近几年逐年上升,应进一步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和实验室检测,确保血液安全;ELISA抗-HIV初筛阳性标本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反应,在反馈献血者检测信息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血型初筛错误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采供血机构在流动采血车上为献血者做血型初筛时,其结果往往受到人员素质、环境温度、试验条件、试剂效价、方法局限、技术水平、场所流动和无偿献血者本身状况等各种因素?影响,初筛血型经常发生错误[1],给检验科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18.
用快速法检测ALT筛选无偿献血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ALT方法用于筛选无偿献血者。方法 BASIC快速法和赖氏法、AT PLUS自动分析仪同时测定无偿献血者血液ALT ,并对结果分析比较。结果 对 134份标本的ALT测定结果显示 :3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快速法检测ALT可以应用于非固定点筛选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血站血液检查的合格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血站标本中的共800份,观察组的200例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6月1、2号献血车标本,应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方法,对照组的200例研究对象与研究标本选取2015年1-6月3、4号献血车标本使用干式生化法进行ALT初筛,对两种不同的初筛方法的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方法,其血液检测的合格率为99%,对照组使用干式生化法进行ALT初筛,其血液检测的合格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对对照组标本采取速率法进行ALT初筛,其血液检测合格率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血站献血车采血过程中使用两种不同的的ALT初筛方法进行比较,速率法较干式生化法更适用于采血车环境血液初筛,可以有效的提升血站的血液检测合格率,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2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对献血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许多国家把对ALT的检测作为筛查这类肝炎的替代试验[1,2],我国自1984年起将ALT列为献血者必检项目.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的应用,其检出HCV抗体与ALT水平升高的时间接近[1,3],目前美国等一些国家已不做或不规定做ALT检测.本文试从单纯ALT升高的无偿献血者复查情况探析检测ALT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