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有丰富的内容,以下就历代医著关于体质方面的主要论述作一探讨。1.先秦及两汉时期。此期为体质学说创立的初期。《灵枢》提出人的体质生来就有刚柔、强弱、短长、阴阳之分。《素问》提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中央地域及长期的饮食习惯不同可造成人的体质差异。治疗方面,《内经》提出因人的体质不同治疗应有不同。2.晋隋唐时期。此期是中医体质理论的积累与发展时期。《脉经》提到人的体质不同而脉象也有所不同,《诸病源候论》认识到不同体质的人受同种邪气的  相似文献   

2.
略论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体质学说滥觞于《内经》 ,发展于现代。 2 0世纪 80年代 ,王琦教授等主编的《中医体质学》一书的问世 ,推动了《内经》体质学说的深入研究 ,并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确立 ;中医体质学说 ,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1 体质与发病中医体质学说认为 ,体质决定着是否发病 ,并决定着发病倾向。体质的差异 ,是人体内在的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之差异的反映 ,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素问·刺法论》说 :“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说 :“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关于体质理论的学术思想以及对后世体质学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方法: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并参考有关教材及历代医家的注释进行分析论述。结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将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位病性、体质与病证转归及预后、体质与治法方药等方面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说。结论:《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以体质差异性为基础的病因病机学和辨证治疗学思想,开创了体质与病证结合进行辨治之先河,为后世体质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进行展望 :即中医体质学的基础研究、体质学说将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发展中医体质学优势 ,带动临床学科发展及体质预防和康复学。认为体质学说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可逐步从中医体质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建立学科分支 ,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究 ,使之进入新的研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琦 《中医药学刊》2002,20(2):137-137,140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进行展望:即中医体质学的基础研究,体质学说将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发展中医体质学优势,带动临床学科发展及体质预防和康复学,认为体质学说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可逐步从中医体质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建立学科分支,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究,使之进行新的研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熊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35-1436
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体质、朝医四象医学体质概况,论述中医与朝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与完善,对朝医《四象医学》的形成、发展与成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关于体质的论述,在历代中医各家的著述中,亦有对体质进行过进一步的探讨。最近几年,中医的体质学说受到中、西医的重视,专著颇多。我们在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中医临床学精髓的“辨证论治”,其实质就是“辨体质”论治;要把握好“辨证”,首先应该把握好“辨体质”,这是治病的关键所在。现将我们的观点分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说与朝医四象人学说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外科学界对人体体质的研究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内经》中,中医体质理论已初步形成,到了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中,中医体质理论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自70年代末,中医体质学说明确提出以来,其学科理论已被中医学界广泛承认,从而促进了中医体质学说的...  相似文献   

11.
体质是指受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习惯所影响而表现在形体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可变性的状态。现代中医体质理论是由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结合现代学者对体质的研究整理后发展而形成的,如今已成为一个较成熟的理论体系。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医体质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目前全球医学界的方向已渐渐从疾病医学转移到健康医学,中医体质研究未来的重点应是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医疗体系。中医学在预防医学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被取代的特殊性。其辨证论治系统是可以在相当范围内弥补目前西方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盲点和难点。中医体质学说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完善体质辨识系统使它的覆盖范围更完整,以及探讨各种体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病理特征,使其能真正结合临床发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朝以前医籍中先天体质的内涵。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为检索对象,以“禀”为关键字检索,共检索出6 480篇,逐篇阅读后,筛选出清代以前具体论述先天体质的文献,提炼出9个用来表述先天体质的词汇,共获得有效条目1 041条,涉及医籍165部。结果:淤先天体质受父母遗传和地域因素影响。于在父母遗传因素中,分为父母双方的影响与母亲孕期的影响。其中父母双方的影响包括父母的生活习惯、同房情况,而母亲怀孕情况包括孕期的生活习惯与用药。盂先天体质具体体现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体型与脏腑、气血、脉象与指纹、精神状态及寿命等。在机体气血、形体结构以及寿命长短这3个方面中,先天禀赋的气血强弱又决定着形体与寿命情况。结论:淤清以前医家已能通过观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外形、神态、脏腑功能的强弱、神智的清浊、指纹、脉象与易患疾病类型等方面,判断先天体质的强弱,故形体结构是判断先天体质的重要依据。于清以前医家重视母亲对后代体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中医体质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适用于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的规范;且现有的研究常常忽视了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中医体质学、目前中国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研究现状,并参照当前国家政策形势,结合自身对儿童体质研究的体会,从而提出对策,建议在特定地域内尝试探索认同度较高的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方法,再进一步探索体质辨识指导下的体质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清以前医籍中以“禀”为词素的先天体质术语及其内涵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为检索对象,以“禀”为关键字检索,共检索出6 480篇,逐篇阅读后,筛选出清代以前具体论述先天体质的文献,提炼出9个用来表述先天体质的词汇。结果:1. 隋朝最早出现以“禀”字组成的先天体质术语。至明末,依次出现了“禀气”、“禀质”、“禀受”、“禀赋”、“所禀”、“赋禀”、“气禀”、“禀体”、“素禀”9个先天体质术语,出现率高的先天体质术语是“禀受”(33.27%)与“禀赋”(32.99%)。2. 构成先天体质的要素有5 个,至明末依次出现了形体、父母遗传、寿夭、气血、地域,出现率最高的是形体(32.11%)。结论:1. 清以前,表述先天体质的术语带有“禀”字。2. 用多个词汇来表述先天体质,意在表述先天体质的不同要素,同时也体现了先天体质的认识过程。3.最先认知的先天体质要素不是父母遗传,而是形体、气血是位居第2 的先天体质要素,表明观察先天体质不仅涉及身体的结构———形体表现,也涉及身体的功能———气血表现。古代中医有关先天体质的探讨对当今的健康认知与健康维护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区老年人慢性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 894名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和体检档案获取老年人的慢性病资料,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结果:该人群的慢性病的患病率58.8%,偏颇体质的检出率71.5%。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9.84%)、痰湿质(9.97%)、湿热质(8.86%);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3.31%)、湿热质(9.39%);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2.54%)、湿热质(10.17%);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1.89%)、湿热质(10.25%);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6.07%);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33.48%);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7.63%)、阳虚质(22.37%);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血瘀质(16.38%)、阳虚质(16.03%);肥胖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3.89%);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2.70%);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特禀质(13.79%),上述中医体质类型与未患该病的老年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慢性病计数存在体质类型分布间的差异(χ2=183.095,P0.001)。结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存在一定关联,应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类型,采取中西医综合保健措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血瘀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中一种基本类型,女子以血为主,更容易形成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女性除一些常见特征外,多伴有月经不调,更易患血瘀证,其血瘀体质成因与女性生理特点、机体衰老、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外界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因此应针对女性血瘀体质的成因,制定调理方案,促使女性血瘀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变,可有效防治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东医宝鉴》是朝鲜引入中医学并其本土化的代表性著作,亦是据许浚医学思想纂辑诸家医论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许氏崇尚道教,调养“精气神”的养生观出发,对四象不同体质养生进行探讨,重点对书中“汤液篇三卷载1400多种药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按养生作用将药食同源的食物分为补气、μ阴、温阳、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养血止血8个类别。《东医宝鉴》从体质与药性相对应角度出发将体质医学的养生学说具体化,对当今人们体质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临证的特点和机理。方法:运用中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分析甘草泻心汤证的治疗机理,明确其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结果:甘草泻心汤能够调节湿热内蕴患者的体质,对体质学说分类的"湿热质"患者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效果。结论:湿热质是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主要体质,掌握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能够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痰湿体质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湿体质是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之一,通过对痰湿体质现代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现代医家对痰湿体质从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形成了中医痰湿体质理论与应用基础,但亦存在诸多不足,尚待今后深入探讨,文中对今后有关中医痰湿体质研究的思路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内膜和肌层交界的深度大于2.5 mm,并向其内弥漫性生长而引起的疾病,给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医将子宫腺肌病归属于"经行腹痛""月经过多""癥瘕""不孕症"等范畴,病机为瘀血内阻.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药领域研究特色之一,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从症状是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