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质量好坏,在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采集季节,科学地采集中药.中药大多数是植物药,也有一些是动物药。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药用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那么,药性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能否进行适时采集,对药材的品质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序中指出:“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已歇。”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禆益。”说明了按季节、择时间采收中药的重要性。我国劳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直接影响着中药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决定着中药品质的好坏。而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景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由于中药的有效成分呈动态变化.因此,掌握好中药的采收,可有效提高中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新渐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46-147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药物,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支奇葩。在长期使用和研究中药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中药具有治疗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中药的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近些年出现了一些用药偏颇。如,采收季节不当,炮制不规范,人为造假、掺伪等。这些用药偏颇直接导致了中药药效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张其秀 《包头医学》2009,33(3):161-162
随着中药及其制剂的发展,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为药物本身的问题和药物使用的问题。包括药材品种混淆而造成错用、误用,药物有效成分造成的中毒反应,药物煎煮时间和使用器具不当,药物的加工炮制不当,以及药物超剂量使用,药不对症,用药时间过长,中西药配伍禁忌,中药合用,中药与饮食禁忌等。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药的采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保中药质量,发挥中药疗效。方法:阐述采收与中药品质的关系,提出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结果与结论:适时采收是保证中药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谚语     
正在长期的实践中,中药行业流传着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中草药谚语,这些谚语阐述了中草药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药用功效、加工炮制等内容。下面介绍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草药谚语。中草药的生长环境:"悬崖石壁找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这类谚语述说这些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在这些地方就能采集到。  相似文献   

7.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一般药物的采集和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的名著《千金翼方》首录“药录纂要”中收载了230种常用中药的采集时间和干燥方法。他特别重视药物的采集时间,他说:“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这一论述说明了药物采集时间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采药贵时节”的原因。有这样的民谚:“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意思是说采茵陈时应在它的苗期,(即春节后)方可有用,如果到了三、四月植株长高老化,就不堪入药了。采药为什么要注重时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造成的影响,从而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血标本4 560份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标本采集情况,观察血标本采集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等因素对血液检测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出现89份检验误差,其中标本送检时间不当引起的误差占比最大,为47.19%,其次为血标本采集体位、部位,接着是患者心理因素导致的误差,采集时间不当导致的误差占比最小。结论:血标本采集的时间、体位与部位、送检时间、患者心理因素等均会对血液检验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血标本采集干预措施,控制各个影响因素,保证血标本采集质量,确保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进行化验的12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检验结果的临床影响并记录不合格标本。结果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共有10份标本检验出不合格,3例为血液采集方法不当、2例为采集部位不当、3例为血液标本采集后未按严格规范保存、1例为抗凝剂剂量超标、1例为送检时间过长。结论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如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少中医临床医生发现,即使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头头是道,而临床疗效也不理想,经实际工作发现,中药质量问题最是纷繁复杂,特别是品种混淆,采收时期不宜、炮制不规范,调配不当,煎煮容器选择和煎煮方法不正确等。严重地影响了汤剂的疗效。导致汤剂疗效下降的因素中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用中药治病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控制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这些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多为药物配伍不当、药物配制的方法不当、用药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提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真空采血标本质量,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十年来真空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分析,浅述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和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真空采血方法不当,如溶血、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放置过久、真空采血管使用不正确、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采血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止血带压扎不当等因素,易导致标本不合格,影响检验结果.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真空采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掌握真空采血要求,提高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远志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确定中药远志的合理采收时间,方法:要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物候期远志根中远志皂甙的含量。;结果现蕾期远志根中远志皂甙的含量最高,其动态规律为现蕾期〉盛花期〉果期〉果后营养期。结论根据远志活性成分的规律,在春季节开前采收为佳。  相似文献   

14.
医生用中药,症对方准药不灵,主要原因是假劣药材影响,品种混杂不准,采收季节不适时,炮制不规范,储存时间长,家种引种变性以及调剂不周等,导致了中药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药质量及中药仓库管理王恪平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310002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选择方剂和中药药物则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1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决定中药材本身质量的优劣,与产地、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先云 《医学文选》1995,16(6):493-494
中药是我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仍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信任和乐用。但是,当前普遍存在中药质量差的问题。究其“差”的原因,主要是原药采收加工欠合理,贮运保管不当造成污染,饮片加工炮制不规范,伪劣药品充斥市场,混杂物多、泥屑多、虫伤、霉变的药材多,再加上药材化学成分复杂,易受内外因素影响,以致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变化,导致疗效下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提高中药质量,必须采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为背景,对山西省平遥县野生菊科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地理环境、药用价值、采收时期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总结,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遥县的菊科植物资源的药用部位、出现频度、生长环境、生活型、采收时期等进行调查。结果:采集到菊科植物34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29种,共21属2个亚属;入药部位全草居多,根部其次,茎及根状茎最少;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类型为主,优势生态类型为阳性、中生、沙土、中温,采收期多为8~10月份,花果期多为6~10月份。结论:平遥县菊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数量理想,须合理采集,着重保护,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例实施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中药合理用药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未辨证施治、药物用量和给药方法不当、配伍不当以及联合用药不当等,而未辨证施治相较于其他因素占比更高(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中药治疗过程中,完善对药物炮制、配伍以及给药时间的管理,并合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以及确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对影响药厂中药饮片质量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收集,探讨研究相适应的对策。结果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有人为制造伪劣产品,加工过程的不严谨,贮存过程不当,种植、采集方法不当。结论伪造、加工过程不达标、储存方式不当、种植方法有误是中药饮片质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应加强中药检测机关的检查力度,加强对不法商贩的惩罚力度,使中药饮片的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质量差异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从中药的产地、种植年限和采收时机、炮制方法、保存方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的质量受到产地、种植年限和采收时机、炮制方法、保存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并强制执行,是解决目前中药质量参差不齐并保证临床用药效果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