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提高重症医学水平有重要意义.小儿常用的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方法有小儿死亡风险、小儿死亡指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正确应用小儿病情危重程度评分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死亡危险性、评价医疗质量和控制研究中组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71  
目的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对12所三级医院小儿加强医疗病房中的1235例患儿进行了危重病例评分及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评分值从高到低分为:~100、~80、0~703个组,依次代表病情非危重、危重、极危重。住院期间共进行4次评分。结果首次评分显示: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病死率依次为3.2%、10.2%、25.2%,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以后各次评分结果与首次评分相似,分值越低病死率越高。1、2、3、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分别占31.9%、19.5%、10.6%、3.5%,病死率依次为4.8%、7.4%、26.5%、53.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依次为15.4%、47.5%、83.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分值越低,器官功能衰竭越多,病死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析用简化评分系统评估患儿病情的效果,以期更好地适用于基层医院.方法对14家三级医院的1 036例患儿,于入院第1、3、7天及出院或死亡时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原评分10项指标中,依次减去动脉氧分压(PaO2)和pH、BUN或肌酐、血钠和血钾,余8、7、5项指标,原评分分别乘以0.8、0.7、0.5形成新的评分系统.分析简化评分系统评估病情与原评估方法的符合率(应>80%)及二者的相关性,观察简化后评分体系的病死率变化与原评分法是否一致.结果首次评分减去2、3、5项指标后,与原病情评估一致的病例分别为82.6%(856/1 036)、80.7%(836/1 036)、69.9% (724/1 036),显示用5项指标评估病情符合率较低.简化后第3、7天和末次评分,与原病情评估符合率为81.5%~97.1%.简化前、后有良好相关性(r=0.629~0.948, P均<0.001).简化后4次评分,非危重、危重、极危重组病死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86.13~740.33,P均<0.001),即评分越低,病死率越高.在同一病情状态下,简化前后的病死率变化不大.如极危重组首、末次评分原病死率为29.8 %、67.4%,简化后病死率分别为30.0%~27.9%、66.3%~64.4%.结论首次评分减去2项指标、其余各次评分减去5项指标后的病情评估与原评分法基本一致.用简化后的评分体系评估极危重、危重、非危重组间的病死率,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其病死率变化趋势与原评分体系一致.  相似文献   

4.
依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制作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儿科急诊医学的发展及ICU的开展 ,危急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PCIS) (草案 ) [1] 已经在临床试用多年 ,尽管它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也起到了巨大作用。而PCIS表格繁琐复杂 ,难于记忆和查对 ,不利于危急重症病情的快速判断。我们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基础上将其制作成卡片 ,直观小巧 ,实用方便。当然 ,此卡还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完善 ,现报告如下。1 方法 :( 1)数轴的应用 :将PCIS中的十项指标分别用数轴上的区间来表示 ,十项指标均有 4分、6分、10分三个标准 …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广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ong GW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561-562
客观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不同种类的疾病对人体危害程度不同 ,相同种类的疾病病情也可能有很大差别。年龄大小、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及时与否、治疗方法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都有密切关系。众多学者为探索理想的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做了大量工作。目前 ,国际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应用最多的是评分法。如用于成人的APACHE(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评分法、分别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PRISM (pediatricriskofmortality)及SNAP(th…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PICU危重患儿小儿危重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的比较判断两种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0例PICU住院患儿按照小儿危重评分标准、死亡及器官衰竭情况进行分组,根据各组PRISM评分分析比较各组问的差异性.结果 危重组、极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各组间的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的PRISM评分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RISM评分随器官衰竭数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 小儿危重评分和死亡危险评分对临床危重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死亡危险程度的判断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PICU危重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PICU危重病例临床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评分和美国PICU入院指南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PICU收治的患儿进行危重病例筛选统计,并对危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病例总数134例,其中按照小儿危重病评分法≤90分63例,>90分但符合“美国PICU入院指南”者71例。呼吸衰竭36例(26.9%),机械通气32例(23.9%),其中机械通气>24 h者24例。病种以肺炎(25.4%)、败血症(13.4%)为主。死亡14例,病死率为10.5%。死亡及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的患儿存在明显高血糖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结论PICU仍以呼吸监护为主,应加强护脑、抗感染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极为重要。对入PICU的小年龄患儿第1天应重点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第三代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对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纳入2016年7月21日至2017年7月30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PICU的连续病例。以入PICU后第1个12 h病例资料中最异常记录值行PCIS和PRISMⅢ评分。以出PICU结局分为病死组、转出组和自动出院组;以PICU后28 d随访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自动出院组患儿于出PICU 后28 d行电话随访,病死组+自动出院组死亡亚组为死亡组;转出组+自动出院组存活亚组为存活组。从病史中截取患儿年龄、入院前状态、入PICU时疾病、患儿来源、主要病因、在PICU是否接受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PICU住院时间等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两种评分系统各指标对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685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①根据出PICU结局,分为病死组100例,转出组442例,自动出院组143例;转出组与病死组或与自动出院组,在年龄、入院前状态、住P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组与转出组或与自动出院组比较的入院前心肺复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组与转出组比较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转出组与自动出院组比较时病因为创伤、肿瘤和其他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根据出PICU后28 d随访结局分为死亡组(n=218)和存活组(n=567),其中,自动出院死亡亚组118例,自动出院存活亚组2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CIS评分中的呼吸、收缩压、pH、PaO2和肌酐/尿素氮在死亡和存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ISMⅢ评分中的收缩压、pH、酸中毒、PaO2、PaCO2、CO2总含量、血尿素氮、PT/APTT、PLT计数和神志状态在死亡和存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S和PRISMⅢ均适用于我国PICU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儿的预后,其中收缩压、pH对预测死亡和存活结局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姚圣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8):1423-1424,1441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PICU患儿血乳酸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方法 对77例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立即进行PCIS,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极危重组(23例)、危重组(32例)、非危重组(22例).并检测患儿动脉血乳酸水平,每6 h监测1次,并测出乳酸峰值.比较各组间乳酸监测指标(入PICU乳酸水平、乳酸峰值)和PCIS,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极危重组血乳酸水平:入PICU时乳酸[(5.28±3.69) mmol·L-1]、乳酸峰值[(8.54±4.32) mmol·L-1]明显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F=3.98,3.12,Pa<0.01),而PCIS[(65.79±2.34) 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F=4.23,P<0.01);死亡组 PCIS[(62.35±4.22) 分]低于存活组[(89.21±5.36) 分](t=3.15,P<0.01),而血乳酸水平[(5.31±4.05) mmol·L-1]高于存活组[(3.22±2.13) mmol·L-1](t=2.32,P<0.05);PCIS与血乳酸水平呈负相关(r=-0.889,P<0.01).结论 血乳酸升高的PICU危重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PCIS评分可有效评估患儿的病情和预后,并与乳酸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反映危重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儿转归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儿死亡危险评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与PICU急性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2-10月PICU收治急性危重症45例,回顾性评定PRISM评分,并依据评分分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和住院时间、预后。结果PRISM 评分<15分24例,>15分21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和院内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8.1%(2/ 24例)和38.1%(8/21例),PRISM评分<15分组死亡率明显低于>15分组(x2=4.14 P<0.05)。PRISM>15分组存活病例住院天数(13.2±6.1)d显著长于PRISM<15分组(9.7±8.5)d(t=1.74.P<0.05)。结论PRISM评分越高,死亡率随之增加。PRISM评分增高,患儿住院时间越长。PRISM评分能够准确评估急性危重症病人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两个序贯表现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危重病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此类疾病已有50余年历史,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预测PICU患儿的预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国内儿科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价儿科ICU(PICU) 患儿的病情危重度,预计病死风险率,探讨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 年1 月~1997 年12 月PICU 的650 例住院患儿进行PCIS评分和资料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 回归筛选变量分析,根据评分值建立病死风险率预计公式1 ,并观察预计模型的准确性和对个体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 死亡97 例,病死率14.9 % 。评分值、基础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脏器衰竭数目、院内感染、住院日数和是否来源于其他病房与死亡密切相关( P均< 0.05) 。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心跳呼吸骤停和脏器衰竭数目。根据入PICU最初24 小时的最低评分值建立病死风险率预计公式:Logit(p) = 8.394 - 0.123 ×评分值,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分别为43.3% 、94.9% 和77.2% 。结论 (1)PCIS适用于PICU 评估患儿病情危重度和个体病死风险率。(2)所得预计模型适合PICU 近期应用。(3) 防止和减少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是降低病死风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应用评分法评估儿科危重患儿病情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41例ICU患者于入ICU第1、3、7天同时作我国的小儿危重评分、国外的小儿死亡危险(PRISM)评分及评估器官系统功能衰竭情况。小儿危重评分与PRISM评分和器官系统功能衰竭呈高度负相关。存活和死亡组的小儿危重评分、PRISM评分,在入ICU的1、3、7天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将小儿危重评分从高至低分为~100、~80、~70三组,代表病情非危重、危重、极危重,将PRISM评分从低至高分为0~、11~、21~三组,代表死亡危险低、中、高,二种评分各组间ICU病死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01)。小儿危重评分越低,发生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的越多,MSOF发生率越高(P<0001),存活和死亡组间,小儿危重评分与发生脏器功能衰竭的数目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提示:小儿危重评分和PRISM评分均可客观、有效地评估病情和预后,小儿危重评分与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评估着重点不同,二者各有优势,在评估病情与预后上,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4.
小儿危重评分在儿科加强监护病房(PICU)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PICU试用小儿危重评分。方法141例ICU患者于入院1、3、7d作小儿危重评分,同时记录设备利用、费用、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等情况。结果将评分从高至低分为~100、~80、~70三组(非危重、危重、权危重),病死率依次为8.2%、36.4%、50%,差异非常显著(P<0.001)。1、3、7d评分死亡与存活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01),危重评分上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危重、极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其使用ICU设备的时间明显增加(P<0.01),设备利用率显著上升(P<0.0001);其应用高级抗生素及主要住院费用显著增多(P<0.01、P<0.001)。结论小儿危重评分可客观、准确评估病情和预后,同时在评估和比较ICU的设备利用、药物治疗、医疗费用、效率和医护质控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制订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对我院儿科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45例危重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对该评分法在基层儿科临床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结果 一、一般资料 3年间我院共收治儿科患者2892例,除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外,临床诊断为危重患儿共245例,占全部入院患儿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PICU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05至2014年10年间,PICU的总体病死率为8.5%。与2005至2009年比较,2010至2014年期间PICU病死率从9.7%降至8.0%。2005至2014年间736例死亡病例中,婴儿329例(44.7%),幼儿191例(26.0%),学龄前儿童118例(16.0%),学龄期及青春期98例(13.3%);2005至2009年269例死亡病例中,婴幼儿占65.4%2,010至2014年467例死亡病例中,婴幼儿占73.7%。致死疾病中,重症肺炎(包括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21.6%),其次为恶性肿瘤(16.3%)、脓毒症(15.4%)、意外伤害(13.7%)、重症脑炎(8.0%);不同年龄组中,婴儿组以重症肺炎(34.3%)为主,幼儿组以意外伤害(16.8%)为主,学龄前组以意外伤害和恶性肿瘤为主(均为23.7%),学龄前及青春期以恶性肿瘤(28.6%)为主。2005至2009年死亡病例中,危重和极危重病例共占77.5%,极危重病例中,脓毒症为首位(27.6%);2010至2014年死亡病例中,危重和极危重病例共占83.0%,极危重病例中,意外伤害为首位(23.2%),脓毒症占17.9%。入PICU 7 d内死亡345例(46.9%),以意外伤害为主(20.9%);住院时间超过7 d死亡391例(53.1%),以重症肺炎为主(24.3%)。所有死亡病例中,402例(54.6%)为心肺复苏失败,334例(45.4%)为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2010至2014年PICU病死率较2005至2009年明显下降;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重症肺炎、恶性肿瘤、脓毒症是引起患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还与疾病危重程度、住PICU时间有关。心肺复苏失败和放弃治疗仍是主要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死亡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和危重病评分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患儿住院早期以及中晚期血清白蛋白浓度、危重病评分之间均存在着差异,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2,P<0.01)。结论入院后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是危重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评估儿童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分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转诊的412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估PRISM对死亡和存活的分辨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是否拟合.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412例院间转诊患儿中,367例(89.08%)为新生儿和婴儿,疾病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172例)和混合性疾病(169例)为主.45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病死率为10.92%.PRISM评分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是0.829(95% CI0.768~0.890).对PⅪSM评分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计算出卡方值为8.75 (P =0.364).结论 PRISM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的死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分辨力和拟合度.  相似文献   

19.
单若冰  李跃  郭娜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878-880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与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分组进行NCIS,其中42例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再进行CRIB评分,将两种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疾病危重评分分值越低,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明显低于≥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雪;②死亡病例NCIS明显低于非死亡病例,CRIB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雪;③NCIS与新生儿CRIB评分两者间呈负相关,r=-0.383,P<0.01。结论NCIS与CRIB评分均可较好地判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疾病危重度,预测死亡风险,且两者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