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国外文献报道较多 ,主要认为与滥用泻药有关 ,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回顾复习 2 6例MC病人 ,约 40 %的黑变病病人从无服用泻药史 ,这提示泻药不是导致MC的唯一因素。为此 ,我们对本组资料进行致病因素的分析。资料与方法北京协和医院 1984年 1月~ 1999年 12月进行的 6 46 7例结肠镜检查资料 ,其中MC 2 6例。MC的诊断标准 :①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 ,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 ,…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郑丽云,吕愈敏,刘晓红,周丽雅,宫恩聪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以下简称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多发生于老年人及长期便秘和服用泻药的人,有报道认为可与肿瘤伴发[2~4]。国内发...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其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服泻药患者25例(65.8%),未有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2例(31.6%),不详1例;结肠癌患者0例,结肠息肉患者8例,病理示管状腺瘤患者6例,混合型患者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功能性便秘与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罗马Ⅱ标准选择功能性便秘病人109例,按MC的诊断标准明确其中14例为MC,同时了解便秘程度和服泻药情况,对所有MC患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C患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偏高,本组结肠镜检出率为0.62%,占功能性便秘的22.02%,功能性便秘发生MC均为重度便秘病人,有长期服蒽类泻药史,以全结肠和升结肠部位多见。病理表现为黏膜内含有大量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上皮细胞正常。结论 功能性便秘是引起MC的主要原因,尤以服蒽类泻剂为甚,因泻剂可诱导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且凋亡上皮细胞数量与MC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做好肠道准备,观察结肠黏膜的改变从而做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60例中42例便秘,32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肠息肉24例,伴发结肠癌4例。结论便秘与滥用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的色素形成是由于上皮内和上皮下的巨噬细胞吞噬了因泻药引起的凋亡的粘膜上皮细胞。尽管开展了许多组化研究,但色素的组成成分仍未明确。此种复杂的色素有自体荧光性,并表现出脂褐质(与年龄相关)的组化特性。虽然植物血凝素组化法已被用于检出脂褐质和各种蜡样质色素的糖成分,但它未被用于结肠黑变病色素的研究,研究欲弥补此空白。 方法: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和3例健康者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便秘的发病率增加和结肠镜检查率提高,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多与服用泻药和便秘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的深入,会逐步认识结肠黑变这种现象.目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结肠黑变与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泻剂滥用造成的结肠运动功能的改变的原理;该病与结肠肿瘤、息肉、息肉病等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性.我们综述近年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期对该病以及相关疾病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8.
结肠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coli ,MC)最先由Crureilheir于 182 9年首先描述 ,185 7年Virchow将其定名并一直沿用至今[1] 。MC是指结肠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吞噬黑褐色素颗粒。除结肠外 ,尚可累及肝脏、淋巴结、十二指肠及胆囊等。1 流行病学特点文献报道MC发病率国外明显高于国内。国内大宗统计资料显示 ,MC发病率在 0 .0 6% ( 6/ 10 0 0 0 )~ 5 .9% ( 134 /2 2 83)之间[2 ,3] ,差别较大。MC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 60岁以上。病变部位以近端结肠多见 ,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 ,包括阑尾[4]…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临床多给泻药对症处理,而以结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黑变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有研究表明慢性便秘及应用蒽醌类泻药与其发病密切相关[1],但也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蒽醌类泻药与大肠黑变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便秘是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很复杂,临床大多给予泻药对症处理,最常用的泻药即为葸醌类泻药,主要包括大黄类、芦荟、番泻叶等。长期服用葸醌类泻药的患者可导致大肠黑变病或称大肠假黑皮病,即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层巨噬细胞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近年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大肠黑变病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大黄致黑变病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细胞结构改变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建立豚鼠结肠黑变病模型,观察生大黄致豚鼠黑变病结肠ICC的变化及凋亡情况,并检测结肠组织中相关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黑变病豚鼠结肠ICC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部分空泡状或双层膜结构消失,内质网扩张,部分内质网表面核糖体脱落;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数增加;VIP等神经递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应用生大黄等蒽醌类药物可致ICC细胞形态的变化,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其变化不排除与黑变病结肠的排便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2.
78例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及与其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7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便秘患者56例(23.1%),其中长期服用泻药患者38例(48.7%),无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8例(23.1%);合并有腺瘤样息肉16例;合并结肠癌1例.结论 便秘及服用泻药是导致MC发生的重要因素;泻剂中多为蒽醌类.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吗?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贵刊1994;14:38文《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提出国人结肠黑变病与国外患者的发病背景存在一定差别.其主要根据是国内患者发病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但从文中提供的资料分析,似恰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结肠黑变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二例河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亚琳,魏洪臣,赵治国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ei)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90年~1992年2401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80岁,便秘、间断性左下腹隐痛3年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的中西药泻剂以及服药时间和方法与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关系. 方法总结了我科近7年住院老年便秘并服用泻剂331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根据便秘的病程及服用泻药的时间和方法分成4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了服药方式、时间与结肠黑变病的关系. 结果 331例患者中连续服药≥1年者,连续服药<1年者,间断服药≥1年者和间断服药<1年者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1.06%,77.78%,11.25%和9.52%.显示连续服药者结肠黑变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服药者(P<0.01),而在连续服药者和间断服药者中,服药时间长短相差不显著(P>0.05). 结论表明长期服用泻药与老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但结肠黑变病确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与大肠肿瘤是伴发还是因果关系及其转归。方法 1998-01/2001-12在2768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58例粘膜呈虎皮样改变,作粘膜活检后观察病理组织学上的表现。结果 58例经病理证实为结肠黑变病,其中60岁以上42例,40~60岁16例。随访32例中结肠黑变消失6例,好转19例,无改变7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疾病,便秘和长期服用泻药是发病原因之一,有息肉及癌变的发生倾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症治疗可使结肠黑变逆向转归。  相似文献   

17.
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结肠黑变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文献很少。我们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5~1990年2283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黑色病变并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134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主要对其中22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大肠病变,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电镜观察见纤维母细胞亦有吞噬色素的现象等。说明对中国人的大肠黑变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老年便秘331例服泻药与结肠黑变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传统的中西药泻剂以及服药时间和方法和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关系。方法:总结了我科近7年住院老年便秘并服用泻剂331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根据便秘的病程及服用泻药的时间和方法分成4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了服药方式,时间与结肠黑变病的关系。结果:331例患者中连续服药≥1年者,连续服药<1年,年者,间断服药≥1年者和间断服药<1年者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1.06%,77.78%,11.25%和9.52%,显示连续服药者结肠黑变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服药者(P<0.01),而在连续服药者和间断服药者中,服药时间长短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表明长期服用泻药与老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但结肠黑变病确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经结肠镜、病理学诊断的结肠黑变病患者49例,其中≥60岁者(老年组)37例,60岁者(中青年组)12例,对2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性别、便秘病程、服用便秘药物时间、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疾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中随访17例,1年内复查电子结肠镜示5例黏膜黑变程度减轻,12例肠黏膜黑变程度未见明显减轻,所有随访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未发现肿瘤新生物。[结论]结肠黑变病患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见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并吸烟的男性患者,不论有无结肠疾病史,结肠镜检查中注意观察有无结肠黑变病、并长期随访,对结肠病变的早期诊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黑变病(melnaosis coli,MC)是大肠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主要认为与便秘及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