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嗅通路中的嗅上皮和嗅球终生维持活跃的神经更新,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本文对嗅上皮和嗅球神经发生特点,神经干细胞来源及培养,嗅上皮与嗅球神经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大鼠嗅上皮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新生及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嗅上皮神经干细胞(NSC),研究其增殖及分化特性。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分离、培养生后第3天和硫酸锌原位创伤后6d的成年大鼠嗅上皮NSC,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的NSC及分化的特异性神经细胞类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嗅上皮NSC的生长曲线及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从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出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而细胞角蛋白免疫反应阴性,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SC。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NSC生存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细胞克隆形成率为0.05%~0.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显著促进嗅上皮NSC的增殖。结论:从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可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NSC。  相似文献   

3.
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添加丝裂原的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生后第1天大鼠嗅球NSC,分别于培养后1周,1个月及2个月收集NSC,2.5%戊二醛固定,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微突起或微绒毛,细胞核浆比例高,稀少的细胞浆中有多少不等的未成熟线粒体、核糖体及高尔基复合体。不同培养时期的神经球内未分化NSC的结构大致相同,均有分裂增殖细胞及少数凋亡细胞。培养1~2个月后出现存在粗面内质网及粗长突起的分化细胞。相邻分化细胞的突起间有缝隙连接。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嗅球NSC保持原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能分化成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4.
胚胎及成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成功培养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策略。从颅外组织如嗅上皮获取:NSC可能是自体NSC移植的理想途径。研究表明,成年人及小鼠的嗅上皮中含有NSC。本研究观察新生及成年大鼠嗅上皮NSC的增殖及分化特性,为嗅上皮NS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体外培养方法,研究其增殖和分化特性。方法采用添加丝裂原的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新生第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NSC,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培养的NSC及自然分化为特异性神经细胞的类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Y)法测定嗅球NSC的生长曲线。结果从生后第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分离、培养出表达巢蛋白(nestin),并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NSC。生后第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的神经球形成率分别为20%~30%和0.1%。嗅球NSC的增殖依赖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bFGF),其中EGF的促分裂增殖作用明显优于bFGF。结论从生后第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可以培养出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NSC。  相似文献   

6.
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s,NSC)体外培养方法 ,研究其增殖和分化特性。方法 采用添加丝裂原的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新生第 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NSC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培养的NSC及自然分化为特异性神经细胞的类型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测定嗅球NSC的生长曲线。结果 从生后第 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分离、培养出表达巢蛋白(nestin) ,并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NSC。生后第 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的神经球形成率分别为 2 0 %~ 30 %和 0 1%。嗅球NSC的增殖依赖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growthfactor basic,bFGF) ,其中EGF的促分裂增殖作用明显优于bFGF。结论 从生后第 1天和成年大鼠嗅球可以培养出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NSC。  相似文献   

7.
感音神经性聋是困扰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种情况越加严重.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是由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损伤或退化造成的.因此,恢复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听力有决定性意义.利用干细胞移植来补充损失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不仅能够恢复内耳的生物学基础结构,而且植入的干细胞可分泌营养因子,对内耳组织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是治疗耳聋的理想选择[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冻存保护液对于胚胎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nerural stem cells,NSCs)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我们应用不同冻存保护液对胚胎大鼠嗅球NSCs进行冻存,研究低温冻存以及不同的冻存保护剂对该细胞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分析冻存与复苏对于胚胎大鼠嗅球NSCs生物学特性(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生长曲线、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采取正确的冻存与复苏方法,对胚胎大鼠嗅球NSCs的生物学特性无影响。结论胚胎大鼠嗅球NSCs经低温长期冻存,复苏后对于该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低温冻存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有关嗅觉功能障碍的研究颇多,但仍不能详细阐明了气味刺激转化为细胞电信号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嗅觉转导机构的分子基础及关知识,可有助于理论嗅觉形成的基本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在嗅球和嗅上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和意义。方法:在小鼠胚胎发育9.5、11.5、14.5、17.5d,出生当天和3个月成年个体的头部切片标本中,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NeuN的表达。结果:刚出生小鼠嗅球内层状结构尚不明显,NeuN表达于嗅球周边区域。在3个月大成年小鼠,嗅球的层状结构已清晰可见,NeuN表达阳性的成熟神经元主要聚集于接近嗅球中心的颗粒细胞层。位于嗅上皮的双极嗅感觉神经元在小鼠胚胎和成年个体中均未见NeuN表达。结论:NeuN通常被认为表达于几乎所有部位的成熟神经元。但在嗅球和嗅上皮中,NeuN只表达于成熟嗅球中的颗粒细胞层。小鼠出生到发育为成熟个体的过程中,NeuN表达阳性的成熟神经细胞由周边逐渐向嗅球中心迁移,可能与气味模式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嗅相关神经的临床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嗅神经的正常走行及其与视神经、鼻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 料,并为预防鼻窦手术中嗅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6例32侧成人尸头上对嗅神经、嗅束、嗅球进行 解剖测量,并观察其与视神经、鼻窦之间的关系。结果:嗅束的长度为(29.32±2.11)mm,中点处宽度为(3.36± 0.83)mm,嗅束中点内侧距前颅底中线垂直距离为(5.48±1.02)mm,嗅束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21.32±3.28)°, 嗅球长度为(10.43±2.35)mm,宽度为(5.12±0.62)mm;84.4%(27/32)的嗅束后端与蝶窦、前中部与筛窦顶相 邻,9.4%(3/32)嗅束仅与筛窦顶相邻,6.3%(2/32)嗅束与额窦顶相邻,所有嗅束都在视神经管内口处与视神经 交叉向前内行走,嗅球前缘与筛泡前缘基本在同一水平。结论:嗅束基本都在眶内侧颅底行走,鼻内手术时应注 意不要损伤鼻窦顶部,术中可以筛泡来定位嗅球位置,结合嗅束与矢状线之间夹角可以大致给嗅束定位,对于防 止手术损伤嗅神经具有一定意义。行前颅底手术上抬大脑额叶时应注意防止拉断嗅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嗅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在不同胎龄胎儿嗅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及OMP在12、16、20、24,28和34周6例不同胎龄胎儿嗅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NSE免疫阳性反应在孕12~34周的胎儿嗅黏膜中均有表达,各胎龄胎儿嗅黏膜切片中均可见大量阳性着色的双极嗅神经细胞。孕12周时,阳性细胞数量很多,排列紧密,胞体多位于嗅上皮中下部且阳性嗅神经上皮占据胎儿鼻腔上2/3的黏膜,随着孕龄的增大,阳性细胞逐渐成多层次排列,所占鼻腔黏膜面积却逐渐减小,至孕34周时,仅局限于鼻腔上1/3黏膜:0MP免疫反应在孕12周胎儿鼻腔上2/3黏膜切片中仅发现少量阳性着色的双极神经细胞,明显少于同龄胎儿NSE阳性反应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0MP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且胞体多位于嗅上皮中上部,但其数量仍相对少于同龄NSE阳性细胞。结论 人胚胎12周时嗅黏膜中已有大量的嗅神经细胞,其中少数嗅神经细胞已开始发育成熟。随着胎龄的增大,嗅上皮面积逐渐缩小,但成熟的嗅神经细胞逐渐增多,胚胎发育后期的胎儿嗅化学感受器发育已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剖腹手术从C57BL/6胎鼠(El4左右)中获得听皮层区域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和分化鉴定,探索新的自体NSC移植治疗来源.方法 选取孕14天左右的C57BL/6小鼠,剖腹取出胎鼠,分离听皮层区域组织,在体外无血清培养得到NSC,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NSC特异性标记物(Nestin)、增殖能力(B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嗅细胞标记蛋白(OMP)及细胞凋亡在不同胎龄大鼠嗅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及OMP在不同孕期大鼠嗅上皮中的表达及其规律。TUNEL方法检测不同孕期大鼠嗅上皮中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E13d鼻腔黏膜中即有NSE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多。E13d嗅上皮中未见OMP阳性表达细胞。在E14d,嗅上皮中出现嗅OMP阳性细胞,数量少,随胎龄增加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至17d达高峰并逐渐趋于稳定。E13~E15d细胞凋亡数量较稳定,至E16d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达到高峰,E18~E21d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渐趋于稳定。E16dAI与其他d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14d嗅黏膜中已有发育成熟的嗅细胞,数量少,胚胎发育后期大鼠嗅化学感受器发育已趋于成熟。在嗅上皮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E16d嗅细胞凋亡出现一高峰,细胞凋亡在嗅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胚胎豚鼠端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分离胚胎豚鼠端脑组织,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细胞分化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神经干细胞。结果:从胚胎豚鼠端脑组织分离出的细胞中可获得呈集落样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能表达Nestin和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荧光染料的标记效率可达96.7%,细胞传代6次后荧光亮度仍无明显衰减。结论:从胚胎豚鼠端脑分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及多分化潜能,荧光染料的标记可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研究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的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均具有终生可再生的特性。嗅上皮内ORNs的数目之所以能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是因为ORNs的死亡和再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维持这种动态平衡,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近年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种细胞因子。本在介绍LIF的结构、分布和信号转导机制后,综述近年来开展的有关LIF与ORNs再生的研究,并分析其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对内耳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培养,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细胞来源及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内耳移植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元只在一定时期内分化,且受损后不能再生。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是特有的终身维持自我更新能力的神经元。同时也是唯一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神经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伤,例如:病毒感染、颅底外伤、化学毒素、炎症刺激等等,从而导致嗅觉障碍。因此了解嗅感觉神经元的发生、发育和受损后的再生是治疗嗅觉障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嗅球负责嗅觉信号的初级加工和修饰,并进一步将编码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胚胎时期嗅球的发生异常,可导致出生后嗅觉障碍甚至失嗅。嗅球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神经元,从胚胎期开始准确按时序发生。本文介绍了嗅球神经元的胚胎期发育过程,并综述了蛋白编码基因及非编码RNA在嗅球的胚胎期发育,包括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产生等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是中缝核中8个缝核之一,对听觉和前庭刺激可以做出反应,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基底核和间脑.并可以与听觉和前庭通路的许多部分组成神经纤维联系。本文将近年来中缝背核与听觉、前庭相关神经通路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