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抗-HCV阳件血清巾的HCV RNA并进行HCV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5例大连地区抗-HCV阳性患者血清中HCV RNA,应用型特异性引物逆转录套式PCR法对HCV RNA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5例的抗-HCV阳性患者中,HCV RNA阳性65例(76.5%),其中基因分型1b型32例(49.2%),2a型29例(44.6%),未分型4例(6.2%).结论 抗-HCV阳性并非HCV直接标志,大连地区HCV基冈1b型和2a型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进行比较,评估HCV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1份怀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并以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结果作为比较。结果121份样本中,PCR法测HCV RNA,阳性56例,阴性65例,ELISA法测HCV核心抗原,阳性52例,阴性69例,ELISA法测抗-HCV,阳性44例,阴性77例;HCV RNA PCR、HCV核心抗原、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6.28%、42.97%、36.36%。同HCV RNA PCR检测结果比较:HCV核心抗原检测符合率90.08%、假阳性率3.31%、假阴性率6.61%;抗-HCV检测符合率81.81%、假阳性率4.13%、假阴性率14.05%。结论HCV核心抗原检测与PCR检测的符合率较高。说明PCR法与HCV核心抗原检测都可以对抗-HCV出现前的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从而缩短窗口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43例HCV R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别接受α干扰素(IFN-α)或β干扰素(IFN-β)6MU治疗。选出其中16例患者来评价IFN对HCV RNA的影响。这16例抗-HCV均阳性。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和4周)和治疗后(每2个月1次,共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另选择16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作为对照。用逆转录法和套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表明,开始16例患者血清HCVRNA均阳性,经IFN治疗后第1周,有11例HCV RNA转阴,2例2周后转阴。在治疗期间,13例HCV RNA转阴的患者,其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5  相似文献   

4.
以ELISA 方法检测152例临床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3%(20/152)。其中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HBsAg 阳性者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抗-HCV 阳性率分别为10%、18%、16%、和11%。抗-HCV 阳性患者中HEsAg 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AV-IgM 阳性者(58.33%V.S15.91%)HBsAg 阳性和阴性组抗-HCV 无明显区别(16.92% v.s 10.34%)。证实HCV 和HBV 的重叠感染率高于HAV 和HBV 的重叠感染,同时提示抗-HCV 和HBsAg 系两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62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对其进行HCV核心抗原和抗-HCV检测。结果 162例样本中,抗-HCV阳性率64.20%(104/162),HCV RNA阳性率51.85%(84/162),HCV核心抗原阳性率35.19%(57/162);HCV RNA和HCV核心抗原均阳性样本57例,二者符合率为67.86%;HCV核心抗原和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者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探讨蒙古国抗-HCV阳性患者血清中HCV基因型流行株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蒙古国183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相关病毒学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分析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结果 183例抗-HCV阳性患者中HCV RNA阳性134例(73.2%),其中基因1b型68例(50.7%),2a型59例(44.0%),并有少量的1a、3a、1b+2a和其它3例混合型。结论抗-HCV阳性并非HCV感染直接标志,蒙古国感染HCV患者的基因型以1b和2a型为主,比例基本相当;基因型在性别上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抗原进行的第一代抗-HCV试验往往在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起病后1~6个月进展为慢性疾病时才检出阳性,而大部分未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HCV仍为阴性.目前的第二代试验系统还包括HCV核心抗原.作者利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的40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IgM抗-HBc和IgM抗-HAV均为阴性)的冷冻血清,对Abbott第二代抗-HCV酶免疫试验(EIA)诊断急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9例患者(73%)在入院后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急性HCV感染临床经过中HCVRNA、抗-HCV免疫反应和肝损害的生化标记进行了研究。 17例急性HCV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3岁(17~68),平均ALT 1910(680~3584)。收集患者病程中血清,用第二代EIA法检测抗-HCV,用套式PCR检测HCV RNA,随访16~52周。结果:17例急性HCV患者在起病头3周中,血清均检出HCV RNA,ALT水平均增高,超过正常值的1.5倍,用第二代  相似文献   

9.
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持续阳性而无肝病症状及体征者的临床处理尚有争论.为评定此类人员中肝病发病率以及了解循环中抗-HCV及血清中HCV RNA与肝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本文报道了无症状抗-HCV阳性者(其中多数ALT正常)的肝活检结果.23例受试者中14例为男性,均经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检测抗-HCV阳性,并经6个月以后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也阳性.此23例抗-HCV阳性者均进行体检、肝超声波扫描、常规肝功能试验及经皮肝活检,并于肝活检的当天收集血清标本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HCV RNA.  相似文献   

10.
在血清抗-HCV阳性、肝生化值持续正常者中血清HCV RNA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查明血清抗-HCV阳性、ALT正常者是否有继续感染的证据。 157例抗-HCV阳性的志愿供血者和20例血清抗-HCV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被选作研究对象。共分4组:第1组59例供血者为血清ELISA抗-HCV阳性、ALT至少一次异常者(>45U/L),其中第二代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2)阳性53例,不能肯定者6例;第2组50例供血者为血清ELI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充验证试验在一般人群抗-HC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IBA)对血清抗-HCV酶联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HCV确认,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 RNA.结果2002~2003年福州市部分人群血清抗-HCV酶联检测的阳性率为0.593%,低于贵州出入境人群和部分地区无偿献血员的抗-HCV检出率,而与长沙和南京地区无偿献血员的检出率相近.抗-HCV酶联检测阳性者经RIBA确认后,仅1例阳性,6例为阴性,另有5例结果为不确定.5例不确定者的血清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RIBA和RT-PCR作为抗-HCV酶联检测的补充试验有助于抗-HCV检测结果的确认和解释,可在抗-HCV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来已认定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大多数输血后或静脉内注射毒品成瘾后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的病因。然而HCV是否引起暴发性HNANB尚不明瞭。作者采用敏感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例原因不明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HCV RNA。结果表明,15例急性肝衰竭中无1例在血清或肝脏可测得抗-HCV或HCV RNA。相反,7例隐原性肝硬变患者中有5例在血清及/或肝脏中均可测得HCV RNA。无1例其他肝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或肝脏中可测得HCV RNA。复习15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中14例的肝组织学表现,未显示有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作者认为,暴发性HNANB的临床表现与输血后肝炎不同,前者呈典型性地迅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检测IgM特异性抗-HCV在诊断和监测丙型肝炎患者上可能的作用,作者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改良抗-HCV免疫检测法,以检测IgM抗-HCV。对14例急性、97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作系列的血清IgG和IgM抗-HCV检测;对20例健康供血者、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和20例急性、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血清IgM抗-HCV检测。结果表明,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急性病例93%(13/14),慢性病例91%(88/97)检出IgG抗-HCV。101例IgG抗-HCV阳性的患者中,58例(57%)IgM抗-HCV阳性。健康供血者、急性甲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电化学发光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初筛检测时,需要进行旁证试验的阳性结果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和2011年华西医院抗-HCV的检测结果,比较两年的阳性检出率并对阳性结果分层分析。将2011年同时检测了抗-HCV和HCV RNA的样本结果进行符合性分析。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2012年收集的16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阳性(COI≥1.0)的样本进行确证分析,结合抗-HCV、RIBA、HCV RNA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年ELIS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为1.38%,2011年CLEI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为1.49%,两年的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用RIBA检测2012年CLEIA方法初筛阳性的16例标本,COI200的13例中RIBA阴性7例,不确定6例,RIBA阴性的7例HCV RNA均为阴性,RIBA不确定的6例中5例HCV RNA阴性,1例阳性。结论用罗氏诊断的电化学发光试剂检测抗-HCV时,当阳性检测结果的COI200,尤其当COI50时需通过其他的旁证试验来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5.
HCV-RNA和抗-HCV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CV-RNA和抗-HCV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及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1、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模式在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85.7%(48/56),在61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45.9%(28/61);2、抗-HCV阴性和HCV-RNA阳性模式在61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49.2%(30/61),在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10.7%(6/56);3、抗-HCV阳性和HCV-RNA阴性在61例急性丙型肝炎和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的百分率均较低分别为4.9%(3/61)和3.6%(2/56).结论:1、临床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明确诊断;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的血清模式,可以出现在急性丙型肝炎的恢复期和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HCV-RNA浓度出现低谷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抗-HCV与HCV RNA的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 采用ELISA法和RTn-PCR法对300例HI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抗-HCV与HCV RNA检测.结果 在300份血清标本中,抗-HCV与HCV RNA均为阳性者114份,占38% (114/300);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者41份,占13.67% (41/300);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者32份,占10.67% (32/300);两者均阴性113份,占37.67% (113/3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75.67%,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P>0.05).结论 ELISA法与RTn-PCR法在HIV感染者中诊断丙型肝炎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在HIV感染者中存在免疫抑制造成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率较高,因此,对HIV感染者中抗-HCV阴性者应进行HCV RNA检测,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基因的巢式RT-PCR方法,以及HCV核心蛋白基因区测序分型方法。方法从国际HCV数据库查找HCV核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HCV RNA巢式RT-PCR引物及测序引物,并建立巢式RT-PCR反应体系。采用出入境人员抗-HCV阳性血清60份,及50份标本为HCV抗体检测阴性,且谷丙转氨酶(ALT)>100U/L的血清进行巢式RT-PCR检测,阳性结果使用本研究建立的测序引物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HCV基因型。结果 60份抗-HCV阳性血清中,42份(70.0%)核心蛋白基因RT-PCR扩增阳性,其中1b型27例、1a型12例、6a型1例、3a型1例、2a型1例。50份ALT>100U/LR抗-HCV阴性标本中,1份HCV核心蛋白基因RT-PCR扩增阳性,测序鉴定为3a型。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HCV RNA核心蛋白基因的巢式RT-PCR检测和分型方法,为出入境人员HCV的诊断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病程和预后,作者对49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HCV标志变化的观察。49例病人均由肝组织活检诊断为急性肝炎,其中29例为输血后肝炎,20例为散发性肝炎。自发病起1、3、6、12个月时各采集一次血清标本,低温(-80.0℃)保存备查。抗-C100-3、抗-Core、第二代抗-HCV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阳性后再作定量测定,HCV RNA用套式PCR法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美沙酮替代治疗者丙肝、乙肝、艾滋病及梅毒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的1 149例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抗-HCV、HBV标志物、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 1 149例中男性检出抗-HCV 569例(49.5%),HBsAg阳性25例(2.2%),抗HIV阳性31例(2.7%),梅毒抗体阳性5例(0.4%)。抗-HCV阳性者中,女性感染率(63.4%)高于男性(46.8%),感染率最高为30~49岁组。注射吸毒为HCV感染的高危因素。93例HCV感染者中,HCV RNA大于2.7log10拷贝/mL有61例(65.6%)。61例HCV RNA阳性标本中,基因型以1b型为主(65.7%)。结论美沙酮替代治疗的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远超自然人群,尤以注射吸毒者感染率为高;其HCV基因型与福建自然人群感染丙肝基因型一致;65.6%HCV感染者存在HCV RNA高复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血清进行病毒载量和转氨酶的检测,研究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丙型肝炎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09—2011年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实验诊断中心感染免疫实验室和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免疫室收集的抗-HCV阳性血清162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与平均值采用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62例抗-HCV阳性者血清共检出HCV RNA阳性(≥80拷贝/ml)110例(67.9%),HCV RNA阴性52例(32.1%);ALT异常者93例(57.4%),ALT正常者69例(42.6%)。对HCV RNA水平进行分级,发现ALT异常率随HCV RNA水平的增高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43,P<0.05),而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r=0.486,P>0.05)。ALT异常组中,ALT在40~80 U/L范围内HCV RNA阳性只有12例(40%)阴性18例(60%),ALT>80 U/L中HCV RNA阳性有59例(93.7%)阴性4例(6.3%),两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χ2=32.390,P<0.05)。结论 ALT异常率随HCVRNA水平的增高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而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某些未知的干扰因素使得ALT处于低水平异常状态,此时HCV RNA并不显示阳性,表明此时并非处于病毒复制状态,因此在诊断尤其在治疗丙型肝炎时,HCV RNA的定量检测依然占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